课题: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处的第三单元,介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分两课来介绍。第6课介绍的是二战的爆发、战争的进一步扩大等内容。本课承接第6课,接着介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的过程。通过“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最后的胜利”两个子目来介绍。
二、课程标准: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意大利投降。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
难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顽皮的小男孩及他的档案
国家
1945年美国
体重
4082公斤
身高
3.05米
腰围
0.711米
脾气
1.2万吨TNT
教师:1945年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在日本的广岛上空脾气大爆,当他落下后,世界瞬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瞬间夺去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并留下了后患无穷的创伤。可是,他给全人类带来了二战即将结束的信号,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战带给人类的伤痛与拷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风雨同舟共度难——联合宣言
展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教师:阅读课本,了解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与国家以及成果。
学生:简述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
展示:
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教师:“每一个政府”、“三国同盟”分别指的是什么?
学生 :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于华盛顿会议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分析。)
展示:
材料一 同盟国和轴心国集团力量的发表
人口
同盟国是轴心国的3-4倍
煤钢铁
美、英、苏超过轴心国总产量的1倍
石油
美、英、苏比轴心国总产量超出25倍
材料二 美国作为参与者的作用就是成为“各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3年至1944年,这家“兵工厂” 的最高生产记录是每天生产一艘船,每5分钟 制造一架飞机;6年的战争中,它生产了87000辆坦克、296000架飞机和53000万吨位的船只。
思考:依据以上材料,谈谈《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学生: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壮大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 铸剑为犁应有期——联合行动
教师:1942年夏,希特勒集中150万人的兵力,于7月进攻斯大林格勒,一昼夜出动2000架飞机狂炸,但苏军守住每条街、每幢房屋。
播放:播放《斯大林格勒战役》电影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培养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能力,并做到基础与情感同时提升。)
展示:
材料一 “寸步不退!这就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号召。 必须顽强地保卫每一个阵地、每一米苏联 领土,直到最后一滴血。”
——斯大林
材料二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 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德国士兵日记
材料三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 他依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 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德国士兵家信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你感受到苏联人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师:战区每条河流,都掺有苏联人民的鲜血,苏联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威望,必是一件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实。
展示:
材料一 “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25万官兵,那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
材料二 “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2月罗斯福致斯大林的贺信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思考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学生: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教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美军和英军分别在太平洋和北非的阿拉曼击溃了日军和德意军队。此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1942年战争的主动权都已转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手中。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苏军开始从东线反攻德军,并要求英美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苏德战场的压力,以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展示:诺曼底登陆
教师: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实施了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结合课本知识简介诺曼底登陆的相关知识。
展示:二战后期的欧洲和北非战场形势图
教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被动局面。它敲响了纳粹德国的丧钟,同时也为全世界的解放打下了基础!今年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英国女王等政要人物,都准备6月份到法国去参加纪念活动。
展示:
为纪念二战诺曼底登陆胜利70周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近日推出一本全景式呈现诺曼底登陆来龙去脉的老兵档案《最长的一天:我见证了诺曼底登陆》。
教师:为了进一步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
展示:雅尔塔会议
学生:结合课本完成相关问题。
展示:
材料一 在大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对协调同盟国最后的战略计划,加 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巩固大国之间的战时联盟关系和促进战后的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符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根本利益和人们渴望已久的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的。
——侯成德《苏美英首脑雅尔塔会议》
材料二 斯大林对罗斯福说:“但总统阁下,我用什么理由来说服苏联人
民,在刚完成对德国如此损失重大的战争后,再对日宣战?” 罗斯福淡淡一笑:“您认为旅顺、大连、中长铁路作为理由够不够呢?”斯大林吐出一口轻烟:“我认为加上外蒙和库页岛南部大概差不多了。”两人相视都笑了起来。
----杨柳著《66个改变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思考: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尔塔会议的认识。
学生: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会议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三、 血雨腥风应有涯——战争结束
1、德国投降
展示:苏军攻克柏林、德国签署投降书
教师:1945年5月8日,德国正是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已经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世界人民观注的焦点转移到亚洲及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主义已落入日暮途穷的困境之中。
2、日本投降
展示:亚洲太平洋战场形势图
思考:根据图示和课本内容谈一谈,日本投降有哪些因素促成的?
学生:中国等亚洲人民对日本的侵略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展示:日本签署投降书
教师: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二战终于结束。
纵观整个二战历程,虽然最初由于一些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行为采取妥协,但是人类最终还是走向了联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四、让历史告诉未来——反思二战
1、战争之殇
展示:
材料一 在这场历时6年之久的战争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总数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
——《世界史》
材料二 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斯大林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思考二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如何?
学生:二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教师: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战争的过程必然是用人类的鲜血和尸体丈量出来的。但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来临之后,我们又该作何选择呢?
2、灾难前的抉择
展示:
材料一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民主国家若不能联系成更大的机构,那么他们的结构和习惯便缺乏能够保证人类安全的毅力和信心。”
——丘吉尔
思考:通过阅读以上两个人物的言语,你有何感想?
学生:对任何反人类的行为纵容将会自食其果,各国之间应该相互支援,共同抗击世界和平的敌人,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
3、警惕历史重演
展示: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安倍参拜靖国神社
思考:面对日本的挑衅和对二战胜利果实的公然践踏,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牢记历史,加强国力,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抬头。
展示:
对人类历史上共同出现于西方和东方的战争恶魔——法西斯主义,如果我们不把它永远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并且隔些年就再加几个钉子,谁能担保它哪天不会复活呢?
——冯小宁
教师: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胜利纪念日,既是欢庆的时刻,也是警醒的时刻。长期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依然在游荡。往事并不如烟。确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今后在伟大复兴之路上将会走得更好。牢记历史并不意味着要记住仇恨,我们只是希望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要再次上演。
展示:
在帝王死去的地方/那支老枪抽枝发芽/成了残废者的拐杖
——北岛《太阳城札记·和平》
六、课堂检测:
【约定的和平】
材料一 但是,这并不是永久的胜利,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威尔逊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冲突,这场冲突的结果将不再是一场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大灾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法国》
材料二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系列丛书《德国》
思考:
(l)材料一所述“和平”是通过哪次国际会议搭建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克里孟梭的评论有何依据。
(2)材料二所述“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为什么说“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打出的和平】
材料三 战争的胜利,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
(3)材料三所述“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概述这场战争结束后的4、5年内,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持久的和平】
(4)“持久和平”是“世界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
七、板书设计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风雨同舟共度难——联合宣言
二、铸剑为犁应有期——联合行动
三、血雨腥风应有涯——战争结束
四、让历史告诉未来——反思二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备课是以课标为依据,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力求将知识梳理清晰,并按照逻辑进行科学整合,非常用心的准备。在讲课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视频和文字资料外,还特别注重对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与细节方面的考量,同时对战争的反思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记住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避免战争的再一次重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感。在反思二战这个环节,我试图用材料从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扩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