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29 19: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一目讲述了60~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欧盟”的建立以及它们在促进战后西欧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目主要介绍了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状况及原因。“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当今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学习与探究欧盟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条件,对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充分的现实的借鉴意义。
二、课程标准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 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柏林战役视频
展示:柏林街头瓦砾残墙、废墟上的女孩
教师:看完以上视频和图片,你有何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年的时间。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经济的腾飞,到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感悟、反思、借鉴和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和视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日本和西欧带来的巨大灾难,进而引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材料一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材料二“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教师:材料一和200多年前诞生的伟大作家雨果提出的一个美妙设想竟然变成了 现实!劫后余生的欧洲,开始摒弃前嫌,携手并进 。
一、摒弃前嫌 ——欧洲的联合
展示: 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
美国
西欧
其他国家和地区
1951年
48.6%
20.8%
30.6%
1970年
37.8%
28.6%
33.6%
教师:20世纪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
展示:
材料一 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材料三 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四 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教师:以上四个材料各自说明了什么问题?说出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呢?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
展示:
西欧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
1870~1913年为2.6%,1913~1950年为1.9%,1950~1970年为4.9%。
教师: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 说明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展示:
材料一 到1952年,西欧地区工业产量比二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10%,经济完全得到恢复。??????????????????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如果欧洲人民为了相互的利益决心团结起来,……那么,他们仍然有力量扫除周围的恐怖和灾难,……再度开始不断进行恢复工作。
---?丘吉尔
教师:材料一核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展示:
“在重建欧洲大家庭方面,第一步必须是法德两国之间的携手并进…….没有一个精神上强大的法国和一个精神上强大的德国,欧洲是不会复活的。”
——丘吉尔
教师: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说明实现欧洲联合的关键是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展示:
材料一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
材料二 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的活动和谐发展……以及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教师:欧洲走向联合最初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建立的背景、时间及影响?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展示: 欧盟旗帜、欧盟总部、欧元图片
材料一 通过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 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持续的进步;特别通过实行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同一性。
——《欧洲联盟条约》
材料二“西欧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这是结束西欧长期纷乱与战争的一个有效办法。尽管西欧各国之间矛盾重重,但是战后六十多年以来,各国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这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欧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相对和平时期。”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教师;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假如你刚从欧洲归来,你能介绍一下在那里的学习、生活的情况吗?(结合欧洲各国在欧盟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说明:这部分的设计是要让学生了解欧盟的相关信息:欧盟旗帜、欧元的使用,加强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认识。)
二、战后腾飞-------日本的崛起
播放:日本经济的发展视频
展示:
材料一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日本和平宪法
材料二 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80年代确立“科技立国”政策。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特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加强资本输出。
材料四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直接向战场美军提供的“特需订货”达13亿美元 .美国的“特需订货”动员了日本各部门的经济力量,在侵朝战争期间,日本电力的70%,煤炭的80%,船舶和陆地交通的90%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军服务。
教师: 阅读以上四则材料,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用图片和视频、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加深学生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原因的认识。)
教师: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促使日本国际地位的提高,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展示:安倍晋三拜鬼、日本自卫队、日本右翼强行登上钓鱼岛
材料一 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
——德国文学家莱辛
材料二 日本战时暴行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们中国人认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类需要空气、植物需要水分。
——习近平28日在访问德国时讲话
材料三 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
教师:你认为中日两国应如何正确面对过去的历史?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 日本应深刻反省过去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人,放弃军国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应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提高综合国力,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和材料,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三、 腾飞的启迪---对中国的借鉴
教师:战后日本、与西欧哪些经验值
得中国借鉴?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今天必须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才能实现 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西欧、日本从废墟中的崛起是一个奇迹,而我坚信21世纪的中华民族必将再次创造经济发展的神话。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六、课堂检测
1.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条件有( )
①经济基础好 ②"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③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④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④②
2.20世纪70年代,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一跃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意大利
3.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启示是( )
A.利用美国的经济援助 B.大量出售军用物资
C.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D.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思考:
(1)尼克松的讲话表明,美国与其盟友之间存在着竞争,请问造成他们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尼克松所讲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哪一方面?
(3)以简要史实说明,在尼克松任职(1969-1974年)期间,使美国遭到重大打击的“那种挑战”?
七、板书设计
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摒弃前嫌 ------欧洲的联合
战后腾飞------日本的崛起
腾飞的启迪-----对中国的借鉴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板块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三部分内容,按照摒弃前嫌 --欧洲的联合, 战后腾飞-- 日本的崛起, 腾飞的启迪--对中国的借鉴;学生学习思路清晰、问题明确,学习效果较好,而且采用了材料教学法,以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材料,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历史材料得到学生的充分重视,体现了论从史出的基本教学原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另外我结合安倍晋三拜鬼、日本扩充自卫队、日本右翼强行登上钓鱼岛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历史知识和现实相结合的能力,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