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教材内容分析
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演变在文化领域的反映。第一目 “ 文学名著 ” ,主要讲述了欧美的几本文学名著,包括美国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法国罗曼·罗兰胡《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第二目 “ 现代美术 ” 讲述了欧美现代派美术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第一个是毕加索,代表作是《格尔尼卡》;第二个代表人物是达利,代表作是《记忆的永恒》。
二、课程标准(实验稿)
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文学作品;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造成克莱德悲剧的原因和有关罗曼·罗兰的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对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等待戈多》的内涵,评价现代派艺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格尔尼卡》
教师:这幅油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争议性、最具诱惑力、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你知道这位艺术家是谁吗?你知道这幅油画创造前后的故事吗?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析这位大师的作品,探讨二十世纪现代文学和美术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触摸人类心灵的文学
教师: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欧美哪些文学名著?
(要求:阅读教材第一目“文学名著”的内容,分组合作,快速找出答案。)
国别 作 家 文学名著
美 国 德莱塞
法 国 罗曼·罗兰
法 国 贝克特
苏 联 肖洛霍夫
苏 联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快速整合本目的主要内容,深化基础知识的识记。)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教师:美国评论家认为,德莱塞忠于生活,大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新,突破了美国文坛上传统思想的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且把他与福克纳、海明威并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仅有的三大小说家。
展示:德莱赛像、《美国的悲剧》插图
教师: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美国?小说中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讲述《美国的悲剧》故事梗概。克莱德悲剧反映的是贪图享受的虚荣心等。
教师: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小说中所描述的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绝不会是作者
的凭空想象,一定会有它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基础。)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展示:罗曼·罗兰像、《约翰·克里斯多夫》插图
“直爽坦率地说话!不要涂 ( http: / / www.21cnjy.com )脂抹粉,不要矫揉造作地说话。说话是为了使人理解,并不是为了被一小撮娇嫩的人所理解,而是为了被成千上万的人,被那些最朴实、最卑微的人所理解!”
——罗曼·罗兰
问题:你如何分析、看待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学生:作者具有诚恳朴实的人生态度等。
教师:这段话中蕴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道主义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而罗曼·罗兰在他的作品中就深刻地描写了这种精神,通过对人物生平的描述,控诉了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性以及对艺术的摧残。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进步作品的内涵,经典作品的魅力。)
过渡: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许多人为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这种不良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便要找机会宣泄,于是就有人借助艺术,以怪诞、扭曲、反理性等形式来满足人类的这一要求,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现代荒诞派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展示:《等待戈多》剧照
教师:1953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300场,它为什么具有如此艺术魅力呢?
展示:
《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的部分对白:
弗拉季米尔:终于又在一块儿啦!我们应该好好庆祝一番。可怎么庆祝呢?
(他思索着)起来,让我拥抱你一下。
爱斯特拉冈:(没好气地)不,这会儿不成。
弗拉季米尔:(伤了自尊心,冷冷地)允不允许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的?
爱斯特拉冈:在一条沟里。
弗拉季米尔:(羡慕地)一条沟里!哪儿?
爱斯特拉冈:那边。
弗拉季米尔:他们没揍你?
爱斯特拉冈:揍我?他们当然揍了我。
爱斯特拉冈:美丽的地方。(他转身走到台前方,停住脚步,脸朝观众)妙极了的景色。(他转向弗拉季米尔)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咱们在等待戈多。啊!(略停)你肯定是这儿吗?
弗拉季米尔:什么?
爱斯特拉冈:我们等的地方。
弗拉季米尔:他说在树旁边。
爱斯特拉冈:他应该到这儿啦。
弗拉季米尔:他并没说定他准来。
爱斯特拉冈:万一他不来呢?
弗拉季米尔:咱们明天再来。
教师:听了两个流浪汉的对白,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远,人物语言的东拉西扯等。
教师:你认为戈多是谁?
学生:戈多是个虚无的东西,不是一个人。
教师:你觉得《等待戈多》要表达什么寓意?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等待戈多》中强调的是“等待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不是回答“戈多”是谁。《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实际上是表现人们精神上的苦闷和迷惘。
(设计意图:通过《等待戈多》部分内容,简单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冷漠关系,认识荒诞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4、苏联文学:《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发: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
展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言的理解,从中感受到其高贵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关注人类命运的绘画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展示:毕加索像、《格尔尼卡》
学生:简单介绍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教师: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镇,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展示:
材料一 我……绝不假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或是赏识毕加索。我对他敬畏有加……我站立一旁,深感懂得太多而不敢妄加责难;同时又感到懂得太少而不敢随意赞美。因为假如不是说空话,赞美是需要理解的。
——美术评论家墨利
材料二 毕加索是有史以来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材料三 “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毕加索发表在《法兰西文学报》上的一段话
教师:你能从以上文字材料中捕捉到哪些信息?
学生: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他比较热爱自己的祖国等。
教师: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而他能够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是与他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人格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地欣赏《格尔尼卡》和分析材料,加深对毕加索的进一步了解,进而理解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展示:达利像、《记忆的永恒》
问题:你发现画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猜猜达利想表达什么?
学生试说。
教师: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20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会从文学、美术方面得到反映。20世
纪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两次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的爆发,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科技革命的发生,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文化上,文学家会用他们手中的笔,编织成一本本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文学名著;美术家则用他们手中的笔,把这些变化刻画成一幅幅美丽而且深刻的画图。但无论他们有什么方式,他们的作品都是客观历史的反映,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六、课堂检测
1、如果请你对现代文学艺术进行总结,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美国的悲剧》 B.贝克特——《等待戈多》
C.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D.毕加索——《格尔尼卡》
2、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个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军官手指《格尔尼卡》问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与这幅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B..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
C.纳粹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城镇 D.纳粹德国大量屠杀犹太人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 触摸人类心灵的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4、苏联的文学名著
二 关注人类命运的绘画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八、教学反思
新课标对本课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在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中主要考虑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和熏陶。首先利用世界名画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开展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图文,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方便理解和分析。
一直比较困惑的是,如何将本课内容有机地和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大背景结合起来,真正懂得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