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D.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
2.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右流之(求取) 寤寐求之(醒时)
B. 左右芼之(挑选) 水中沚(水中的高地)
C. 道阻且跻(〈路〉高而陡) 水之涘(水边)
D. 道阻且右(向右迂曲) 溯洄从之(逆流)
4.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6.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B. 好逑(qiú) 寤寐(wù mèi)
C. 蒹葭(jiā) 溯洄(sù)
D. 萋萋(qī) 水之涘(yì)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今人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
B. 首章运用比兴手法,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C. 第三章中男子梦寐以求的愿望终实现,“钟鼓乐之”描绘他与意中人婚礼的盛况。
D. 诗中运用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
书写
8.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关雎______ 窈窕 ______ 好逑 ______
寤寐 ______ 荇菜 ______ 芼之 ______
9.掌握字形
jū jiū( ) yǎo tiǎo( ) 好qiú( )
wù mèi( ) jiān jiā( )
语言表达
10.写短信,贺成功。请你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们发一条短信,表示祝贺。(要求:语言简洁,50字左右)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12.[了解《诗经》]阅读课后所附的《〈诗经〉简介》,结合教科书中对《关雎》和《蒹葭》的介绍,完成“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
(1)《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________篇,因此又叫《_________》。
(2)《诗经》是“五经”之一,其他四经分别是《尚书》《礼记》《周易》《_________》;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四书”,分别是《_________》《孟子》《大学》《中庸》。
( 3)《诗经》有“六义”。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关雎》和《蒹葭》在三类中属于_________这一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在《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用了比、兴的手法。
13.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有很多项目,你参与了以下两个。
①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②赞国学: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素养)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项,语义矛盾,“茫茫秋水”和“清澈澄明”不能放在一起。
B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C项,语义重复,去掉“约”或“余”。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诗经》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识记《诗经》的有关知识,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诗经》的内容、关于《诗经》的一些常识等。先要读懂课文,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虚写,描写男子对“窈窕淑女”怀有深长的相思而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盘算着凭借琴瑟之声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意。B项赏析有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4.【答案】B
【解析】B项,句中的“友”是“向……表示友爱、亲近”的意思,故选B。
5.【答案】B
【解析】选项B有误,“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故选B。
6.【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
【解答】
D.“涘”应读“sì”。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一定要在通读全诗、了解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诗句及诗歌内容,并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及对诗歌的理解去衡量。
【解答】
C.第三章“描绘他与意中人婚礼的盛况”错,应该是写出了小伙子幻想与意中人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故C不正确。
ABD正确。
故选C。
8.【答案】jū tiǎo qiú wù xìng mào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此题,要具体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既要熟练掌握汉字发音拼音,还要写准拼音。“关雎”的准确读音“guān jū”,“窈窕”的准确读音“yǎo tiǎo”,“好逑”的准确读音“hǎo qiú”,“寤寐”的准确读音“wù mèi”,“荇菜”的准确读音“xìnɡ cài”,“芼”的准确读音“mào”。
9.【答案】雎鸠 窈窕 逑 寤寐 蒹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这里注意“蒹葭”的书写。
10.【答案】示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们,祝贺你们成功进入太空,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你们能圆满完成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此类题目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表示祝贺和对他们平安归来的希望即可。语气真诚,富有感情。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1.【答案】(1)(示例1)《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示例2)《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示例1)国风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示例2)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熟悉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本题而言,文段介绍了《诗经》的基本常识;然后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2)阅读题目要求,明确要写的句子的主语为“国风”,还要使用一种修辞方法,所写的句子要根据材料内容来写,不能自己随意发挥。作答时,要从材料中筛选出关于“国风”的内容:“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这些内容,从中选取关键词句,确定要使用的修辞方法,语句通顺即可。
12.【答案】(1)305 诗三百
(2)春秋 论语
(3)风 雅 颂 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作品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文化常识,要加强记忆和积累,多阅读课外读物,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分类归纳整理,以备不时之需。对《关雎》和《蒹葭》的介绍,制作“知识卡片”填写如下:(1)305、 诗三百;( 2)春秋、论语; ( 3)风 、雅、 颂、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3.【答案】(1)示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国学素养,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
(2)①示例:弟子规 百家姓
②示例一:爱国学完善自我 示例二:品美文润泽心灵
(3)示例: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