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22: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说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之不能/尽其材 B. 才/美不外见
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D. 学学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祗(zhǐ)辱于 骈(pián)死
B. 槽枥(lì) 食(shí)马者
C. 外见(xiàn) 尽粟(sù)一石
D. 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尽粟一石(shí)
5.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C. 安求其能千里也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7.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8.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骈(pián)死 一食或尽粟(sù)一石
B. 才美不外见(jiàn) 食(shí)之不能尽其材
C. 鞭策(cè) 槽枥(lì)之间
D. 伯(bó)乐 其真无马邪(yé)
9.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有 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围绕“不知马”逐层展开论述:先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再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进行总结。
B. 第三段从语言和动作两个角度刻画了食马者愚蠢而狂妄的形象。
C.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借马喻人,委婉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揭示了问题的实质是“不知马”。
二、填空题
10.整体感知
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的命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的写法,将______比作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食马者,反映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1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______槽枥______粟______外见______ 食马______祗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2.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一个开场白,要求其中至少要引用一句含有“马”字的古诗,或者两个含有“马”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要求每个组办一期以“马”为主题的墙报。请你为小组墙报设计如下内容。
墙报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墙报的3个板块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联系实际,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 内涵,传承‘和 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
(2)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 ]。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 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食之”作主语,应从其后断开。
B项“才美”作主语应在其后断开。
D项应在“安求”后边断开。
2.【答案】A
【解析】B项,“直”同“值”。
C项,“食”同“饲”。
D项,前一个“学”同“敩”。
3.【答案】D
【解析】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发现人才的人(伯乐)。
4.【答案】B
【解析】B. 食sì
5.【答案】D
【解析】D项中“辱”是“辱没”的意思,古今意义相同。
A项“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B项“是”古义:这;今义:表肯定。
C项“安”古义:怎能,今义:安全。
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A凑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千里马。故A不合题意。
B代词,马/难道,表反问语气。故B不合题意。
C因此/因此。故C合题意。
D鞭打/鞭子。故D不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做题时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
选项A才能/能够,A不合题意。
选项B难道,表反问语气/代词,代千里马,B不合题意。
选项D的/代词,代学过的知识,D不合题意。
选项C都意为有时,C合题意,故选C。
8.【答案】B
【解析】B.“才美不外见”中的“见”读“xiàn”,“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食”读“sì”。
9.【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要结合文章内容,还要借助平时积累的相关常识。
【解答】
ABD三项正确。
C.本文采用的不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而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故C错误。
故选C。
10.【答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托物寓意 人才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或者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型,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思考段落的作用,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通过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情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题目要求填空即可。
11.【答案】pián;cáo lì;sù;xiàn;sì;zhǐ
【解析】“骈”的准确读音“pián”,“槽枥”的准确读音“cáo lì”,“粟”的准确读音“sù”,“外见”的准确读音“xiàn”,“食马”的准确读音“sì”,“祗”的准确读音“zhǐ”。“骈”字的声母是p不是b;“枥”的声母是l不是n;注意“槽”“粟”“祗”等字声母的卷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食”通“饲”,要读“饲”音,
答案:pián、cáolì、sù、xiàn、sì、zh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汉字写拼音。
古文中的字音,要注意与现代汉语中字音的区别,不可读错,本题中的“食”,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学习时要注意记忆课文注释中的生字注音。
12.【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马是人类的朋友,现在,它离我们愈来愈遥远了。为了增进对马的了解,我们开展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希望各位同学一马当先,为小组竞赛立下汗马功劳。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吧!
(2)示例:马的趣谈
有趣的马、马与文学、名马故事。
(3)示例: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在公司里面工作的员工,只要有才能,就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从而赢得大家的认可。
【解析】略
13.【答案】(1)和谐(意思对即可)
(2)甲
(3)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能综合双方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说文解字》中对“和”解释的关键词“相应”,可以推测出其本义是“和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有关对联的张贴知识:对联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对联竖写或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另外,对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起平收”。据此可以判断,该题中的下联是[甲]。
(3)本题考查对总结语的拟写能力。拟写总结语时,首先要有称谓,根据题干中“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 辩论赛”可知称谓应该是“同学们”,因为本活动是辩论赛,因此总结发言要对辩论双方做一个简短的评价。针对辩论的主题做总结性发言,阐明这次辩论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总结的语言一定要得体、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