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0 22: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诗三首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以诗论史,被誉为“诗史”。
B. 《石壕吏》构思巧妙,藏问于答。明写老妇,暗写差役。诗人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诗人遭遇了大风破屋。面对这场风雨,诗人的情感只是焦急和无助。
D.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有较强的叙事性和较为精彩的描写。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夸张)
C.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
D.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借代)
3.下面语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个八月,杜甫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秋风破茅,秋雨漏屋,一家人无处安身。他却在此刻慷慨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如此光明正大。历史风云变幻,一拨又一拔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尘埃中变得面目模糊,而人民却永远缅怀杜甫,因为他能从自己的痛苦中生出一种大胸怀,穷也兼济天下,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
A. 暴风骤雨 B. 光明正大 C. 风云变幻 D. 缅怀
4.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D. 两鬓苍苍/十指黑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论语》《乡愁》《端午的鸭蛋》《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孔子、余光中、汪曾祺、契科夫。
D. 《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之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6.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B.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D. 两鬓苍苍/十指黑
7.下列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明写老妇,暗写差吏
B. 《又呈吴郎》中诗人对吴郎禁止西邻寡妇打枣予以严厉指责,并点明了造成寡妇穷困的原因是横征暴敛和连年战乱
C. 《登岳阳楼》中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情怀浩然
D. 《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书写
8.根据拼音写汉字。
(1)高者挂juàn( )长林梢
(2)唇焦口zào( )呼不得
(3)布qīn( )多年冷似铁
(4)何时眼前突wù( )见此屋
(5)两bìn( )苍苍十指黑
(6)手把文书口称chì( )
9.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三重茅______  
挂罥______  
塘坳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______
突兀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10.学校开展“了解诗人的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在准备活动素材时,同学们找到下面的文字。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甲】_______的农业时代为诗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绘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纵然是【乙】_______的原始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
①对文段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与词性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仍”的读音是(réng),“仍”是副词
B.“仍”的读音是(rēng),“仍”是连词
C.“仍”的读音是(réng),“仍”是连词
D.“仍”的读音是(rēng),“仍”是副词
②请将“刀耕火种”“男耕女织”分别填入文段【甲】【乙】横线处。
(2)在“声情并茂读诗歌”环节,某同学抄写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现代诗选段。此选段描述的古代诗人是_______。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3)活动中,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探寻李清照故居”的纪录片,某同学观看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甲】秀美的柳絮泉边,我仿佛看见一代才女在这里对泉梳装,净亮的泉水倒映出她飘逸潇洒的风姿。她早期的一些词作体现出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风格,读来如畅饮泉水般痛快,足以解心灵之渴。【乙】后期丈夫的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转向凄婉哀痛、忧愤深沉的词风。她的词作不仅有愁情,更有豪气。【丙】尤其是她晚年的一些诗作,在感叹国破家亡悲凉处境的同时;更痛斥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回答问题。
[甲]
____望
[清]周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乙]
____望
[清]周容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_______望 [乙]____________望
(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农夫殴宦
韩愈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①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②”,仍邀③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节选自《顺宗实录·宫市》)
[注]①宦者:宦官。②门户:指“门户”税。③邀:强要。
(一)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__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_____________
(3)才与绢数尺 与:_____________
(4)农夫涕泣 涕:_____________
(5)不取直而归 直:_____________
(二)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甲】【乙】两文中卖炭翁和农夫的形象,可以看出,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乙】两文中人物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忍能对面为盗贼___________
②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______
③日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
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
⑤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_____
⑥回车叱牛牵向北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选项C诗人的情感不只是焦急和无助,还有愁苦、担忧、祈盼等,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项是对比。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解答】
A. 暴风骤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符合语境,故A成语运用正确。
B. 有误,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用来形容情怀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C.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符合语境,故C成语运用正确。
D. 缅怀: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符合语境,故D词语运用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应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答案】C
【解析】ABD.表述正确;
C.《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其作者不是孔子,《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故选:C。
本题要结合所学的文学、文化常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掌握重点的文学、文化常识,熟记重要作家的作品、年代等。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的掌握。出自课文的一些成语则需要我们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及时进行整理。
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课本中的重点作家的介绍必须要牢记,包括作家的字号、代表作品、朝代、国籍等。一些重要的文化常识则需要我们分类进行整理,以便更好的掌握。出自文言文的成语,我们可以按照课文标题、成语、古义、今义的格式列表进行整理。
6.【答案】B
【解析】 应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答案】B
【解析】A.正确;
B.《又呈吴郎》通过劝吴郎让西邻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对所学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对具体语句的赏析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逐句进行分析.
考查鉴赏诗歌,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8.【答案】(1)罥
(2)燥
(3)衾
(4)兀
(5)鬓
(6)敕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类题型,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这里注意“衾”的书写。
9.【答案】chóng
juàn
ào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注意“坳”“兀”的读音。
10.【答案】(1)①A ②【甲】男耕女织 【乙】刀耕火种
(2)李白
(3)①梳装 梳妆
②在“丈夫”前加“因”(或:在“转向”前加“使其”)
③将分号改为逗号
【解析】略
11.【答案】(1)[甲]晚 [乙]晓
(2)(示例1)[甲]诗第一句,诗人望着西沉的落日,想到自己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种落寞的感受,流露出忧伤之情。(示例2)[甲]诗第二句,诗人望见“归鸦”“翼难齐”,想到乌鸦难归巢,自己也有家难回,流露出故园之思。(示例3)[乙]诗第一句,西去的“万点寒鸦”引起了诗人凄凉的感受,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示例4)[乙]诗第二句,诗人望见低垂的斜月,想到月有残缺,人无团圆,流露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句的内容。[甲]诗中“独立空庭日没西”指在太阳还没西落时,诗人独自站在幽寂的庭院里,所以[甲]应是晚望;[乙]诗通过“残梦”可知是清晨,应是晓望。
(2)本题考查结合诗句分析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自己所选的诗,[甲][乙]两首均可;然后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所描写的景色;最后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感情。如选择[甲]诗要抓住“空庭”来描绘景色,分析出诗人的落寞、忧伤之情。如选择[乙]诗则要抓住“寒鸦”“斜月”这些主要意象,描绘诗人极目天涯所见之景,分析其自然流露出的思乡之情。
12.【答案】(一)(1)谋求 (2)轻快的样子 (3)给 (4)流泪 (5)同“值”,价钱
(二)(1)他们手里拿着公文,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掉转车头,大声吆喝着牛牵往北面。
(2)(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三)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性情刚烈,敢于反抗
(四)反映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解析】【参考译文】
【乙】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农夫流泪哭泣,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我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于是殴打了宦官。
13.【答案】①狠心
②到
③战乱,指安史之乱
④遮盖,覆盖
⑤谋求,需求
⑥吆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同时,平时要做好词语的积累。注意“忍”“叱”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