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嗜学(shì) 硕师(shuò)
既加冠(guàn) 立侍左右(shì)
B. 叱咄(duō) 媵人(yìng)
色愈恭(gōng) 俟其欣悦(sì)
C. 负箧(qiè) 曳屣(jī)
以衾拥覆(qīn) 撰长书(zhuàn)
D. 皲裂(jūn) 绮绣(qǐ)
烨然(yè) 缊袍敝衣(wèn)
2.下列句子中,对加下划线的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B. 戴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C.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名词作状语,用手。)
D. 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寓逆旅(名词作动词,寄住。)
3.下面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从 致书以观(得到) B. 走送之(步行)
C. 俟其欣悦(等待) D. 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破)
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弗之怠(dài) 既加冠(g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
B. 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
C. 朱缨(yīng) 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
D. 逾约(yú) 绮秀(qǐ) 主人日再食(sì)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子”是尊称对方,“鄙”是谦称自己、“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6.【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选自《五柳先生传》)
下列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走送 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 之先达知经叩问
B. 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 余则蕴袍敝衣处 其间
C. 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
D. 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达德隆/望尊 B. 益慕圣贤/之道
C. 门人弟子/填其室 D. 手指不可/屈伸
二、默写
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同舍生衣着华丽,作者自身“缊袍敝衣”,但他仍能安心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求学之路艰难、环境严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______,久而乃和。
(2)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下面是一幅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漫画,请说说标题“借‘光’”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今中外勤奋苦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请你举出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事例,发表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12.为了让更多的小伙伴热爱读书,会读书,某中学九年级(8)班组织了“书香伴我行”活动。聪明的你,请一起来出谋划策吧!
(1)编辑“名人读书名言”栏目的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与读书有关的名言,分成三类编排并拟出两个小标题。可是遗漏了三句名言,请你帮他们正确归类。(只填字母序号即可)
A.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C.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①专栏一:荐读书之法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专栏二:效读书之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许名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晓读书之益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培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享读书,传递快乐”读书沙龙栏目欢迎你来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仿写一句即可)
【示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保尔·柯察金那钢铁一般的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感受汉字的魅力,学校举行“我爱汉字”活动,请你参加。
(1)[语言与思维·语言探究]动一:(探源释义)汉字很有趣。老师提供了《辞海》中“集”字“佳”部的注释:“佳:短尾鸟。”请你写出《诗经》“黄鸟于飞,集于灌木”一句中“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与思维·言语整合]活动二:(妙联拾珠)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
A.相 B.自
(3)[表达与交流·口语表达]活动三:(唇枪舌剑)辩论很精彩。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退化,汉字正面临危机。请你就“电子产品是不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这一辩题,代表反方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
正方:我方的观点是电子产品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在没有键盘输入的时代,用笔写字可以强化人们的记忆;而如今键盘输入则让人们只须在多个候选的编码中选择所需的字,削弱了人们的书写能力,以致出现了“提笔忘字”现象。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
A项,冠guān。
C项,屣xǐ。
D项,缊yùn。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现象可根据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来判断。
A项,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这个句子与上一句“戴朱缨宝饰之帽”是对举关系。“戴”是动词,而此句没有谓语动词,“腰”应该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故选A。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ACD三项中的加线词解释正确;
B.“走”解释为:跑。故B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冠”的正确读音为“guān”。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
【解答】
C项,“尊君”是尊称对方父亲。故C表述有错误。ABD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应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其次,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解答】
A.之:代词,指书/助词,相当于“的”;
B.其:代词,他/代词,他们;
C.日:日子/每天;
D.假:都是“借”的意思。
故选D。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解答】
ABD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句子朗读的正确停顿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D.手指/不可屈伸。故ABD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C.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故选C。
8.【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略无慕艳意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5)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
【解析】略
9.【答案】(1)以衾拥覆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略
10.【答案】【示例】标题“借‘光’”巧用“凿壁偷光”的典故,将“世界读书日”比喻成一支发出明亮光芒的蜡烛,为想要学习知识的人提供充足的光亮,号召人们多读书,多学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图文转换和概述信息的能力。此题属于寓意评说,答题时要将“世界读书日”的读书主题和“凿壁偷光”这一典故紧密结合起来,从运用典故和活用比喻两方面来进行评论,表述合理即可。
11.【答案】 示例: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条缝,邻居家的烛光从裂缝处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即,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借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个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匡衡勤奋求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看他有没有天赋,而在于他是否勤奋。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应该具有匡衡那样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平时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优美语句。根据“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事例”“200字左右”的要求来写即可。如: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条缝,邻居家的烛光从裂缝处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即,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借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个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匡衡勤奋求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看他有没有天赋,而在于他是否勤奋。正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应该具有匡衡那样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追逐梦想的舞台上一显身手。
12.【答案】(1)①B ②C ③A
(2)【示例】读《西游记》,我感受到孙悟空那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名言含义的能力。细读这三则名言可知,余秋雨的话强调读书可以使人生更精彩,这是读书功用,所以应归入“晓读书之益”一项。孔子的话强调要把学习与思考联系起来,应归入“荐读书之法”一项。颜真卿的话强调读书需勤奋,应归入“效读书之功”一项。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及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格式与例句相同,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选择一本名著和其中的一个人物,根据其精神品质进行拟写即可。
13.【答案】(1)鸟停息在树上。
(2)B
(3)示例:我方的观点是电子产品不是汉字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电子产品本身没有错误,关键在于使用者过于依赖键盘输入汉字,而忽视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根据材料中的两句话“佳:短尾鸟”“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即可了解诗句中“集”的含义。
(2)【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关于对联的相关知识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从对联的特点入手,正确选择语句。对联的特点是讲究平仄对仗,内容贴切,因此要根据语意和对仗、押韵的格式选择词语,使之形成恰当的上下联。
【解答】
根据对联两句“结构相同”及对应字词性相同的特点,抓住“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这一要求,分析选项中几个字的含义即可判断选择“自”。故B符合题意。
A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针对正方对“提笔忘字”原因分析的观点,指出“提笔忘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用什么方式书写,而在于汉字结构的了解和有意识的记忆,语言通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