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黄河下游是世界有名的“地上河”,其河床高于两岸的地面,要靠两岸人工修建的河堤来约束水流方向。以下与“地上河”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水流侵蚀 B.泥沙沉积 C.火山喷发
2.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3.李智小组为了探究地震的成因及其对地形变化的影响,做了各种模拟实验,其中对下图中模拟实验的较合理解释是( )。
A.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发生地震,地面断裂
B.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发生地震,地面错开
C.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发生地震,地面隆升或沉降
4.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是由( )形成的。
A.泥沙沉积 B.海水冲刷 C.风力侵蚀
5.地震大多发生在( )。
A.板块边缘活动带 B.陆地的城市中 C.山林荒野中
6.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
A.模拟太阳提供热源
B.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
C.防止土豆泥降温导致凝固
7.下列岩石都属于岩浆岩的一组是( )。
A.大理石、板岩、砾岩 B.玄武岩、砂岩、页岩 C.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8.下列对火山喷发的说法中,比较科学的是( )。
A.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也有不少好处
B.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9.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不包括(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混凝土
10.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的下面
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让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关闭煤气
11.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
B.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12.下列人类行为中,( )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开山采矿
二、填空题
13. 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强烈的地震后会导致地面裂缝、 等。
14.黄河入海口的沙州,主要是由于河水的 作用形成的。(填侵蚀、沉积)
15.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 三个圈层。
16.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 ,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 。比如 (试举一例)
17.而地球的 则充满了炽热的岩浆。这些岩浆一旦喷涌而出冷却后就形成了 。玄武岩、 、花岗岩都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18.火山和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的作用和 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三、判断题
19.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但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分布。( )
20.沙漠的“石蘑菇”是因为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
21.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下游的鹅卵石一般比上游的鹅卵石更光滑。( )
22.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就是戈壁滩。( )
23.有植被的地表更不容易被侵蚀。( )
24.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 )
四、连线题
25.将地形与其特点连接起来。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山地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平原 地势较高,陡峭起伏
盆地 面积广大,海拔高
五、简答题
26.常见的陆地地形。
27.地球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主要受到什么影响?
28.炎热的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为什么?
29.科学家探索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六、实验题
30.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火山喷发实验:他们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1)模拟“火山”的材料是 ,模拟“ 岩浆”的材料是 。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填“挖到中间”或“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 (填“高温”或“低温")的状态。
(4)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5)由实验可知,火山喷发是由地壳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 在不断涌动而引发的。
(6)这实验是一个 (填“对比”或“模拟”)实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是有名的地上河,所以水流侵蚀、泥沙沉积,与“地上河”的形成有关;火山喷发与“地上河”的形成无关。
2.B
【详解】A、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复杂,地表高低不同,因此制作地球仪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准备,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地球仪模型时,我们应该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更为方便,故该说法是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
C、因为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所以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不同的圈层,故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3.C
【详解】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图中模拟实验的较合理解释是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发生地震,地面隆升或沉降。
4.A
【详解】侵蚀和沉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河流入海口形成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是由泥沙沉积形成的。
5.A
【详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故选A。
6.B
【详解】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的自然现象。
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土豆泥模拟厚薄不一的地壳,番茄酱模拟岩浆。故选B。
7.C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大理石、板岩属于变质岩;砂岩、页岩、砾岩都属于变质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属于岩浆岩。
8.A
【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尽管火山喷发会带来温度上升,破坏生物,烧毁森林和房屋、导致泥石泥和地震等坏处,但是火山肥非常肥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珍贵的矿产。
9.C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混凝土不属于地壳的岩石种类。
10.B
【详解】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在室内,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的下面;让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关闭煤气,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到外面的空地上,避开高大建筑物。AC做法正确;B做法错误,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容易受伤,所以千万不要这样做。
11.A
【详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C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
12.A
【详解】土地坡度、降水量的多少、有无植被覆盖,都影响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退耕还林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BC选项不利于保护土壤。
13. 地壳运动 地面下陷
【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强烈的地震后会导致山体滑坡、地面裂缝、地面下陷,形成湖泊等。
14.沉积
【详解】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沙洲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堆形成的堆积地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15.地核
【详解】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1)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16. 侵蚀 改变 戈壁
【详解】地球是人类的生存栖息之地,地球表面有河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比如戈壁。
17. 软流层 岩浆岩 浮石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成因,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球的软流层的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浆岩,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玄武岩、浮石岩、花岗岩都属于岩浆岩。
18. 风 水
【详解】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剧烈释放的表现形式,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所以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不同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短时时间内难以觉察的,所以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19.×
【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
20.×
【详解】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沙漠中的石蘑菇称为“风蚀蘑菇”,是指岩性不同的岩石长期受到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形似蘑菇的柱状岩体,
21.√
【详解】一般情况下,上游以冲刷为主,中游兼有冲刷和沉积,下游以沉积为主,所以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下游的鹅卵石一般比上游的鹅卵石更光滑。
22.√
【详解】沙洲就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夹带着泥沙、岩石等堆积物形成的堆积地貌。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23.√
【详解】植被覆盖可以减缓水流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植被的土壤,水流得快,且水土流失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得慢,但水土流失少。有植被的地表更不容易被侵蚀,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
【详解】地形是指地形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通常用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来描述。山地:峰峦高耸,地势崎岖;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25.
【详解】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平原: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高原: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6.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详解】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
27.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详解】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28.夏天应该穿浅颜色的衣服,因为浅颜色的衣服反光能力强,吸热少,所以夏天适合穿浅色衣服。
【详解】略
29.只要是应用地震波的传输速度、火山、地热等方面的数据
【解析】略
30. 土豆泥 番茄酱 挖到盒底 高温 外焰 岩浆 模拟
【解析】【小题1】本实验是利用加热番茄酱沸腾,顶开土豆泥喷涌出来,模拟火山喷发,所以模拟“火山”的材料是土豆泥,模拟“岩浆”的材料是番茄酱。
【小题2】岩浆遇到薄弱地表时,会发生爆炸性喷发,形成火山。本实验需要加热番茄酱,所以土豆泥挖的洞要挖到盒底,保证番茄酱能被加热到。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小题3】岩浆是高温状态,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小题4】外焰与空气接触充分,温度高,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应当用火焰的外焰进行加热。
【小题5】本实验就是模拟火山的喷发,而喷发出的番茄酱就代表岩浆,所以由实验可知,火山喷发是由地壳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断涌动而引发的。
【小题6】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组,不是对比实验,而是模拟火山爆发,所以这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