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1 10: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猜一猜
根据下面两句话,你知道是哪位伟大人物吗?
孔子
明月千里,
朗照千年。
孔子如月,
是世界文明的光华。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
11《论语》十二章
关于《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北宋开国宰相)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
中国的孔子,是哲学界的华盛顿。——艾默生(美)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巨人,而《论语》是一本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关于孔子
卡尔维诺《我为什么读经典》中: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识《论语》
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
《论语》都记了什么呢?与孔子是什么关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记载言行的书][语录体]
“子”,指孔子。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论”在这里是“依次编辑”的意思]
初识《论语》
共20篇
292章
猜猜《论语》有多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内容:
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明确字音
根据下面字词,背出相关语录,读准字音。
lún
yuè
yùn
xǐng
zēng
chuán

wǎng
dài
dān
gōng

再读文本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齐读课文,注释下面黄色字音的读音。
文本释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愠]生气,恼怒。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思考探究
你觉得学习快乐吗?
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鸟数飞也
反复练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习不仅要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离开思考的学习,永远是浮光掠影。离开了学习的思考,则是闭门造车,精神疲惫。
思考探究
想象此处“乐”的具体表现
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大家可以切磋学问,交流思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古文写作“鳳”,像凤的形象。凤高翔时多以万计的鸟群追随,因此用凤翔之形作为“朋党”的“朋”字。
思考探究
体会“愠”与“怒”的区别
形声。从心,从昷(wēn).
“昷”意为“热”、“暖”。
“心”与“昷”联合起来表示“心里燥热”。本义:心燥。不冷静。
引申义:含怒,生气。
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做到“不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小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乐趣
个人修养
文本释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wú)]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文本释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上部 “屮”(草)字,
下部是一只大眼睛(横目)
用眼睛观察草→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检查
反省
忠——食人之禄,事人以忠
信——对待朋友,诚实守信
习——及时温习,掌握知识
问题
他为什么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呢?
文本释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加强自我反省,
提高自我修养。
小结
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自我教育
自我修德
的方法和途径
文本释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举越过法度。”
文本释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
没落家庭的少年→博学多才、德高望重的圣人
三十
在思想、学问上,自立一家→社会上一席之地
四十
学问上大彻大悟→人情世故上也通达
五十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
六十
漂泊了十四年,推销周礼→不会心烦意乱
七十
知行合一的自由境界→在规矩中,随心所欲
文本释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小结
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讲德修业。
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会逐步提高。
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文本释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
[为]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小结
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
“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文本释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问题
通过这句话,你对“学习”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吗?
学习的对象:老师 书本 学校 社会……
学习的内容:别人优点,增长才干;
别人缺点,对照反思。
文本释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小结
学习方法(态度),“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文本释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②[者]代词,……的人。
③[好(hào)]喜爱,爱好。
④[乐]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问题
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找到学习的乐趣。为什么呢?
喜欢出智慧,乐在其中,才会有发现。
能感受到学习快乐的人,会矢志不渝。
文本释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①[回]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③[堪]能忍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颜回
大弟子
他始终生活贫困,还天天乐,他为什么不及早施展自己才华呢?他为什么不谋求物质的享受和世俗的荣耀呢?
文本释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用一生践行老师所说的“学而时习之……”这三句话乐在其中 矢志不渝
颜回
小结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陶渊明
弱年薄官
不洁去之
刘禹锡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文本释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③[于]介词,对,对于。
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问题
你觉得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文本释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谁不知道吃美食、住别墅远比吃粗茶淡饭,住贫民窟好,可他老人家认为吃差的睡差的也是快乐的,难道他不喜欢吃好的住好的吗?
不是排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而是排斥“不义”。坚持义,则心胸坦荡。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本释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结
个人修养,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为此,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知警的意味。
以乐忘忧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文本释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结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
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
文本释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川上]河边。川,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在千山万壑间贯穿流通的河
文本释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问题
你认为孔子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只有一位志向远大的人,才会迫切的感受到时光的飞逝,就像滔滔流水!
小结
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孔子的感喟包括以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文本释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三军]指军队。
②[夺]改变。
③[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普通人、平常人、一般人
无学识、无智谋、不懂礼仪的粗人
文本释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结
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
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普通人:不食嗟来之食
荀 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本释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子夏说:“广泛不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问题
子夏为什么说完“博学”,就立刻说“笃志”呢?
文本释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易劳累,易见异思迁,易倦怠。
坚守方向,才能不懈怠,不迷失。
“学”与“问”相结合
联系现实思考,才能循序渐进有所获得
小结
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求仁的途径)
论语小结
《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三方面的道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
论语小结
《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三方面的道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常温习)
②传不习乎?
(时常温习)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强调温习创新)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论语小结
《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三方面的道理。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课堂小结
巧言令色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思而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举一反三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任重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循循善诱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杀身成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课堂小结
“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
今天的课只是个开始,但窥一斑而见清明,通过对这三章的学习,我们粗识了《论语》这部充满智慧的经典。只要善于读,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中国有厚重的文化,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让我们在圣贤的光华下,和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