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8张PPT)
分数的初步认识
总复习
10
知识点4: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P110 T3)
右面是用分数砌成的“分数墙”。
(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哪些分数 请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1
9
1
8
17
16
15
14
13
12
<
<
<
<
<
<
<
(2)1里面有几个 、几个 、几个 ……几个 ?
1
2
1
3
1
4
1
9
答:1里面有2个 、
1
2
3个 、
1
3
4个 、
1
4
5个 、
1
5
6个 、
1
6
7个 、
1
7
8个 、
1
8
9个 。
1
9
(3)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1?
答:每一行的所有分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1
2
+ =
1
2
1
例如:
1
3
+ + =
1
3
1
1
3
……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巩固运用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3
5
3
4
5
9
1
2
2.比一比。
<
>
>
1
4
1
3
5
7
3
7
4
5
1
5
<
=
<
2
6
5
6
1
8
1
6
7
7
1
3.算一算。
3
8
+
=
2
8
6
7
-
=
2
7
4
5
-
=
2
5
4
6
+
=
2
6
3
9
+
=
4
9
7
8
-
=
2
8
1- =
4
7
1- =
2
5
5
8
1
4
7
3
7
2
5
5
8
7
9
3
5
4.小优看一本81页的课外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
2
9
4
9
(1)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2
9
+ =
4
9
6
9
1- =
6
9
3
9
答: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 ,还剩 没有看。
6
9
3
9
(选自《学练优》)
4.小优看一本81页的课外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
2
9
4
9
(2)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81÷9=9(页)
9×4=36(页)
答:第二天看了36页。
谁吃的多?
左边小猫:15÷3=5(条)
右边小猫:15÷5=3(条)
答:左边小猫吃的多。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这一天,向阳小学三年级有的同学为母亲买了康乃馨,还有的同学为母亲买了萱草花,剩下的同学准备的是贺卡,已知三年级共有45人,准备贺卡的同学有多少人?
小知识:萱草花又叫“忘忧草”、“母亲花”。
45÷9=5(人)
45-5×4-5×2=15(人)
答:准备贺卡的同学有15人。
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
共有几种填法?
+ =
=
除0外,和是4的两个数。
除0外,差是1的两个数。
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观察并填写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对折次数 1 2 3 4
平均分成的份数
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2
4
8
16
发现:对折几次,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几个2连乘。
万以内加减法
总复习
10
如何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加法
减法
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以及验算。
我是这样画图表示的。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以及验算
解决问题
口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减法的计算方法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加法的验算方法
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方法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教材P111 练习二十四 第1题]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千米 =( )米 5厘米 =( )毫米
70厘米 =( )分米 3分 =( )秒
8000千克 =( )吨 120分 =( )时
4000
50
7
180
8
2
2.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长 1318( )。
(2)一袋大米重 5( )。
(3)一个鸭蛋约重 60( )。
(4)一部手机大约厚 1( )。
千米
千克
克
厘米
[教材P111 练习二十四 第2题]
3.
这部影片放映了多长时间?
50分 - 5分 = 45分
[教材P111 练习二十四 第3题]
3.笔算减法以及验算
- 2 7 0
6 2 0
- 1 8 9
5 7 7
5
3
0
8
8
·
3
·
.
3.笔算减法以及验算
用减数+差=被减数验算。
259-148=
- 1 4 8
2 5 9
1
1
1
111
验
算:
1 4 8
+ 1 1 1
9
5
2
5.解决问题
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
分析:
因为是求600张够不够,所以不用准确计算,可以进行估算。求还差多少张需要求出准确值。
5.解决问题
279>270
答: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不够。
270+390=660
395>390
279+395>600
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
5.解决问题
279+395
答:还差74张快递单。
=674(张)
674-600=74(张)
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279个订单,下午接了395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还差多少张快递单?
计算下列各题。
+ 3 7
2 2 5
6
2
2
+ 6 7 8
2 6 3
4
9
1
1
1
- 1 4 3
3 2 4
8
1
1
- 4 0 7
7 0 1
9
2
4
·
·
·
1
判断。
(1)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减数”,
看是否等于被减数这一种方法。 ( )
(2)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 )
(3)一个数比248多168,这个数一定比168多248。 ( )
×
×
√
某商场上半年售出电视机468台,下本年售出569台,全年一共售出多少台?
468+569=
答:全年一共售出1037台。
1037(台)
妈妈买了一件上衣506元,一条裤子199元,上衣比裙子贵多少钱?
506-199=
答:上衣比裙子贵307元。
307(元)
在11月11日当天,某网店推出一项活动,满399元减80元,妈妈买了一件299元的上衣和一条108元的裙子,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答:一共需要付327元。
299+108
=407(元)
407-80=327(元)
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
总复习
10
多位数乘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怎样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我是这样画图表示的。
倍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我是这样画图表示的。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
笔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
估算
解决问题
“归一”法解决问题
“归总”法解决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一个数÷另一个数计算。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小明和强强投球,小明投进了8个,强强投进了16个,强强投进的个数是小明的几倍?
16÷8=2
求16是8的几倍,就是求1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
答:强强投进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小明和亮亮投球,小明投进了8个,亮亮投进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亮亮投进了多少个?
8×3=24(个)
求8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答:亮亮投进了24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第一行
的个数是
的几倍?
16÷2=8
第二行
的个数是
的几倍?
(2)请给第二行的
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
再根据涂色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5÷3=5
= ( )
7
×
3
21
只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
先把整十数、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
500×5=
想:5×5=25
2500
6×500=
3000
想:6×5=30
4.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33×3=
想:30×3=90
99
21×4=
84
3×3=9
90+9=99
想:20×4=80
1×4=4
80+4=84
5.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位数。
× 4
2 6 5
6
1 0
0
× 9
1 0 8
7
9
2
× 2
5 4 0 0
8
1 0
0 0
× 3
5 2 8
8
4
2
2
1 5
2
7
5.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6.解决问题
一个滑梯295元,幼儿园买6个这样的滑梯,用2000元够吗?
分析:
因为只求2000元够不够,所以不用准确计算,可以进行估算。
295<300
300×6=1800
295×6<2000
所以用2000元够。
295×6
≈1800
5.估算
小军家距学校有400米,他每分钟走65米。从家到学校7分钟能走到吗?
分析:
因为只求是否能走到,所以不用准确计算,可以进行估算。
65>60
60×7=420
65×7>400
答:从家到学校7分钟能走到。
65×7
≈420
6.“归一”法解决问题
某小店购进63瓶啤酒,每9瓶是一提。如果每提18元,这个小店购进啤酒需要多少钱?
分析:
先求有多少提,再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63÷9×18
答:这个小店购进啤酒需要126元。
=7×18
=126(元)
7.“归总”法解决问题
猪八戒每天吃6个西瓜,有一堆西瓜正好够他吃6天,如果他每天吃9个西瓜,这些西瓜够他吃几天?
分析:
先求这堆西瓜一共有多少个,再求每天吃9个,够吃几天。
6×6÷9
答:这些西瓜够他吃4天。
=36÷9
=4(天)
口算下列各题。
600×4= 20×3= 5×40=
13×3= 22×4= 11×7=
2400
60
200
39
88
77
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36个学生,全校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分析:
求6个13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36×6=
答:一共有816个学生。
816(个)
中国的高速铁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铁路路线四通八达,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王叔叔上午6:00乘坐一列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的动车,动车平均每小时行驶300千米,上海到南京的高速铁路长301千米,南京到北京的高速铁路长1023千米,王叔叔上午11:00能到达北京吗?
1500>1324
11:00-6:00 =5(时)
300×5=1500(千米)
1023+301=1324(千米)
答:可以到达北京。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植树节这一天,同学们去山坡种树。
答:24名同学种了96棵树。
8÷2×24= 96(棵)
(1)低年级的2名同学种了8棵树,照这样计算,如果有24名低年级同学植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在植树节这一天,同学们去山坡种树。
(2)有3位老师也一起帮忙植树,平均每位老师植树12棵,如果这些树要低年级的同学们种,需要多少位同学?
答:需要9名同学。
12×3÷4= 9(人)
时分秒、测量
总复习
10
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什么?
时、分、秒之间有怎样的进率?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我是这样画图表示的。
时、分、秒
秒的认识
1时=6分 1分=60秒
计算经过时间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我是这样画图表示的。
测量
长度单位
质量单位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认识吨
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1.秒的认识。
时、分、秒中,时的单位最大,1、2年级期末考试是1小时;1分钟可以做10道口算题;秒的单位最短,眨一次眼就是1秒钟。
1.秒的认识。
填空。
(1)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是( )针,走的最慢的是( )针。
(2)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时
3小时
秒
3分
3秒
2.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回想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1时=60分
1分=60秒
9分=( )秒
1分15秒=( )秒
65
举例
60+15=75秒
540
3.经过时间的计算。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3.经过时间的计算
学校要求同学们早晨7:45到校,丫丫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丫丫最晚应几点从家出发?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45-15=30(分)
答:丫丫最晚应7时30分从家出发。
4.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4.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0毫米=( )厘米
3分米=( )毫米
200厘米=( )米
4
300
2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厘米
5.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克 千克 吨
÷1000
÷1000
×1000
×1000
5.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吨=( )千克
5000千克=( )吨
2300千克-300千克=( )吨
6000
5
2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2300-300=2000千克
填空。
(1)3小时=( )分 5千克=( )克
40毫米=( )厘米 4分=( )秒
(2)下午2:10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时( )分下第一节课。
180
5000
(3)小明的体重约为35( ),一辆卡车载重约为5( )。
4
2
50
240
千克
吨
排一排。
(1)500厘米 1千米 10米 30分米 40毫米
( )>( )>( )>( )>( )
(2)1吨 5000克 20千克 500千克
( )>( )>( )>( )
1千米
10米
500厘米
30分米
40毫米
1吨
500千克
20千克
5000克
李华每天7:30到校,11:30放学,李华上午在学校呆了多长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答:李华上午在学校呆了4小时。
11时30分-7时30分=4小时
网课——2020年初最火的名词之一,因为受疫情影响,明阳小学组织老师在网上进行授课,王老师从上午9:10开始上课,共上了45分钟,王老师几点结束的网上授课?
答:王老师上午9:55结束的网上授课。
9时10分+45分=9时55分
哥哥身高146厘米,比弟弟高48厘米,弟弟身高多少厘米?
146-48=
答:弟弟身高98厘米。
98(厘米)
仓库有2000吨粮食,平均每天运出300吨,运了6天,还剩下多少吨?
答:还剩下200吨。
300×6=1800(吨)
2000-1800=200(吨)
长方形和正方形
总复习
10
四边形有哪些特点?
四边形的特点:
1.有四条直的边;
2.有四个角。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1)
(2)
(3)
(4)
(5)
(6)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可以拉动,不稳定;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对边相等,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
四边相等,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 )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
长方形的周长=( )
所有边长
边长×4
(长+宽)×2
填一填。
(1)长方形有( )条边,对边( );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条边,而且都( );有( )个角,都是( )角。
(3)平行四边形有( )条边,对边( );有( )个角。
四
相等
四
四
四
相等
四
直
直
相等
四
填一填。
(4)围成一个图形( )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 )。
(5)正方形的边长=( )
所有边长
周长
周长÷4
判断正误。
(1)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3)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
就是正方形。
( )
( )
( )
√
×
√
把4盒右面这样的保鲜膜捆在一起,怎样捆最节省胶带?
把25幅正方形绘画作品贴在一起,做一个“绘画园地”。要在“绘画园地”的四周贴上花边。
同桌讨论:怎样设计“绘画园地”,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按下面贴,贴的花边最少。
一个长方形长8分米,宽4分米,将这个长方形对折(使长重合),分成两个小长方形。求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
4÷2=2(分米)
(8+2)×2=20(分米)
答: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分米,长是宽的5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4×5=20(分米)
(4+20)×2=48(分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分米。
先求长方形的长
再求长方形的周长
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
(1)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6厘米
3+3=6
4×6=24(厘米)
(6+6)×2 =24(厘米)
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
(2)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6+6=12
3厘米
(3+12)×2=30(厘米)
集 合
总复习
10
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外婆
妈妈
女儿
集合的意义是什么?
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是什么?
先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维恩图,再借助维恩图进行思考。
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1)两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的部分;
(2)一部分减去重复的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李奶奶家和张奶奶加一共养了多少种不同的动物?
李奶奶家
张奶奶家
5+5-3=7(种)
答:李奶奶家和张奶奶加一共养了7种不同的动物。
他们两人爱吃的水果一共有多少种?
我喜欢吃
我喜欢吃
6+6-4=8(种)
答:他们两人爱吃的水果一共有8种。
学校歌舞小组中会唱歌的有魏东、马晓军、孙晓明、黄阳、崔美兰、王哲、罗红、宋玲玲、沈欢,会跳舞的有高新、郑虹、马晓军、胡霞、黄阳、万大林、宋玲玲、姜旭、罗红、徐丽娟。
马晓军
宋玲玲
黄阳
罗红
魏东
孙晓明
崔美兰
王哲
沈欢
高新
郑虹
胡霞
万大林
姜旭
徐丽娟
会唱歌的
会跳舞的
马晓军
宋玲玲
黄阳
罗红
魏东
孙晓明
崔美兰
王哲
沈欢
高新
郑虹
胡霞
万大林
姜旭
徐丽娟
(1)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 )人。
(2)学校歌舞小组一共有( )人。
4
15
会唱歌的
会跳舞的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问题:会唱歌的人数比会跳舞的人数少多少人?
10-9=1(人)
答:会唱歌的人数比会跳舞的人数少1人。
在圈中填上合适的数。
两个圈中都有的数有多少个?请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
51
大于50小于70
大于60小于80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采摘圣女果的
采摘草莓的
采摘小黄瓜的
(1)采摘圣女果和小黄瓜的共有( )人。
(2)采摘圣女果和草莓的共有( )人。
爷爷
小雨
爸爸
外公
姨妈
叔叔
奶奶
妈妈
姑姑
舅舅
外婆
9
8
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5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0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8人。
(1)填写下边的图。
(2)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18
7
12
37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问题:只参观熊猫馆的比只参观大象馆的少多少人?
12-7=5(人)
答:只参观熊猫馆的比只参观大象馆的少5人。
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 、双钱结等。在学校组织的“迎新春,编织中国结”活动中,有22人参加了“福”字中国结的编织,有27人参加了“平安”字中国结的编织,有8人两样都参加了,参加此次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2+27-8
=49-8
=41(人)
答:参加活动的一共有41人。
两根木棍放在一起(如图),共长180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10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30厘米,另一根木棍长多少厘米?
30厘米
?厘米
180厘米
100厘米
180+30-100=110(厘米)
答:另一根木棍长110厘米。
三(1)班有36人,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有多少人两题都没答对?
只答对第一题的人数:25-15=10(人)
答:有3人两题都没答对。
至少答对一题的人数:10+23=33(人)
两题都没答对的人数:36-33=3(人)
解决重叠问题时,不重复计数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