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细菌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4.2 细菌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21 11: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展示用矿泉水瓶存放的常温下放置一周的剩菜。 以生活情境引入,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引出“细菌”。
【提出问题】 1.装在矿泉水瓶里的食物都存放了一周,若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为什么剩菜上会有一个个乳白色的斑块?那是什么?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
【过渡】细菌可以引起食物发臭。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细菌分布广泛,几乎无处不在。那细菌是怎样被人类发现的?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细菌的?
环节二 讲授新课: 细菌的发现 【资料分析】 资料1:介绍列文虎克和当时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 (教师可查阅《生命科学史》中相关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 知道显微镜的发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 重视细菌发现史的介绍,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
【过渡】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
【资料分析】 资料2:19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细菌,使肉汤变质。得出结论:这些微生物必定是自然地在这液体中发生的。 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资料中的接近:放久的食物会变质。
【过渡】事实真的如此吗?
【资料分析】 资料3:介绍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实验。指出巴斯德是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来揭示真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分析巴斯德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提出问题】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你学到了什么? 自由发言。
【讲解】巴斯德的几点成就: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环节三 讲授新课: 细菌的大小、形态 【提出问题】(展示图钉实物)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吗?
【展示图片】展示显微镜下不同放大倍数的针头“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起初“干净”的针头也随之“面目全非”。 观看图片,感受细菌的大小。 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在震惊中走近细菌,感知细菌的微小。
【讲解】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此处可以讲解高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展示图片】展示显微镜下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 尝试总结出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自主学习,探索交流。
【提出问题】你能描述出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
【总结】虽然细菌种类很多,但是根据细菌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球形的叫作球菌;杆状的叫作杆菌;弯曲或螺旋形的叫作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其中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环节四 讲授新课: 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 【展示图片】展示细菌结构示意图。 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讲解】细菌的结构。
【展示图片】展示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依次说出不同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填写表格。
【强调】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提出问题】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它们在营养方式上是否不同呢? 思考问题并回答。
【讲解】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其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型。
环节五 讲授新课: 细菌的生殖 【播放动图】播放细菌分裂生殖的动图。 通过实际计算,感受细菌分裂生殖的惊人繁殖力。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认识细菌的繁殖特点。
【讲解】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完的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图文结合讲解)
【提出问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讲解】芽孢的形成及特点。 认识到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并不是生殖细胞,因为它本身并没有个体数量的增加。
小结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学习的细菌内容,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思考问题并回答。 通过问题将本节课有关细菌的知识点串起来,深化对上节课细菌分布广泛的特点的认识。
【总结】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
环节六:
拓展延伸 【拓展】抗生素。 拓展延伸。
环节七: 总结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
【总结】总结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环节八: 课堂练习 【例题讲解】两道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