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贝壳的图片,提问:你喜欢上图中的贝壳吗?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软体动物
【教师】课件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提问: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属于软体动物。那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或播放软体动物相关视频:【生物世界】田螺,【生物世界】耳萝卜螺,【生物世界】扁卷螺,【生物世界】蛞蝓)
【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许多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具有硬的贝壳。
【教师】进一步提问:乌贼、章鱼等体表不具有硬的贝壳,为什么也属于软体动物?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归纳软体动物的特征。
【学生】疑惑,产生求知欲。
【教师】打开缢蛏(或其他双壳类动物)的贝壳,揭开部分外套膜,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的操作。
【学生】观察的内部结构。
【教师】组织学生将实物与书中的图片相结合进行观察,并讨论以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
【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贝壳具有保护作用;依靠足运动,用鳃呼吸。(建议播放视频:【生物世界】蜗牛的移动,【生物世界】蜗牛的腹足)
【学生】听讲,认识贝壳的作用以及缢蛏的运动和呼吸方式。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推理,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和排出食物残渣的呢?
【学生】推测缢蛏取食、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
【教师】缢蛏的这些主要结构与它的生存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归纳缢蛏的结构特点。
【学生】归纳、小结。
【教师】总结:
形态结构 功能
外套膜及贝壳 保护
足 运动
鳃 呼吸
出水管和入水管 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意义:适应水生环境
【学生】听讲,全面认识缢蛏的结构特征。
【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观察软体动物。
【学生】观看视频,以文蛤为例全面了解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特征。
【教师】除了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有很多,如石鳖、蜗牛、乌贼、章鱼。(建议播放视频:【生物世界】聪明的章鱼)
【学生】听讲或观看视频,了解多样的软体动物,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总结软体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听讲,明确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巩固软体动物的概念。
【教师】你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举例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结合书本内容以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分析软体动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反馈
1.平时我们吃过不少海鲜,你能判断下列哪组海鲜都属于软体动物吗?( B )
A. 鲳鱼、牡蛎 B.章鱼、蛤蜊
C. 龙虾、大闸蟹 D.鲍鱼 、海蜇
2.下列特征中,不是扇贝和乌贼共有的是( D )
A.身体柔软 B.运动器官是足
C.有外套膜 D.身体外有贝壳
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的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