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动物的运动教案(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1 动物的运动教案(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21 14: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视频】情境素材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环节二 讲授新课: 运动系统的组成 【活动】师生一起体验一些简单动作,如下蹲、屈肘和伸肘的动作。 体验人体各种运动。 体会人体各种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参与。
【提出问题】 问题1:这些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 问题2:这些结构又是如何连接在一起构成运动系统的呢? 根据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展示图片】展示家兔的骨骼。 观察家兔骨骼,对照自身,寻找相应的骨。 通过对应自己身体相应部分的骨,认识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
【观察活动1】观察哺乳动物(如家兔)的骨骼标本,特别是它的前肢和后肢,注意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
【观察活动2】对照家兔的骨骼图,试着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
【强调】人体骨骼中的内胫外腓、内尺外桡。
【提出问题】“骨就是骨骼,骨骼就是骨”的说法正确吗? 思考并回答。 帮助学生区别骨和骨骼。
【讲解】骨是单独的一块,如肱骨、肋骨等;骨骼是由多块骨组成的,如上肢骨是骨骼,它是由尺骨、桡骨等多块骨组成的整体。成年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结成的。
【展示图片】展示人体的骨骼。 在师生交流中,认识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
【提出问题】人体206块骨是怎样组合成一个整体的? 思考并回答。
【提出问题】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否一样?
【展示图片】展示骨连接的形式。
【讲解】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头部颅骨的各骨之间多以骨缝相连,不能活动;脊椎骨之间以椎间盘相连,活动范围小;其他骨之间多以关节相连,活动范围大。
【学生活动】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如家兔、羊)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观察关节的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关节,掌握关节的名称。
【展示图片】展示关节的外形和结构示意图。 思考并回答。
【讲解】总结关节的组成: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软骨有弹性,还能减缓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 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可分泌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内含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提出问题】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如果用房间的门来打比方,它相当于门上的什么结构? 思考并回答。 类比推理加深记忆。
【讲解】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强调】人体四大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 拓展延伸。
【解剖活动】每小组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除去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的运动。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小组间进行解剖活动,观察认识肌肉的结构特点。 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强调】肌肉和骨骼肌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充分认识骨骼肌的特点和功能。
【展示图片】展示已除去部分皮肤的鸡翅、一块骨骼肌模式图。
【讲解】肌肉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展示图片】展示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示意图。
【讲解】人体内的骨骼肌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环节三 讲授新课: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提出问题】 问题1:如果关节受伤了,还能正常完成特定的动作吗? 问题2:为什么发生骨折或肌肉拉伤,相应部位不能正常运动?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并回答。 结合杠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产生及运动中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播放动画】播放屈肘、伸肘的动画演示。(展示动作过程中肌肉、骨骼及关节的位置及状态变化)
【讲解】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展示图片】展示杠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讲解】明确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
【提出问题】在进行一场篮球比赛之后,你会明显感到你的身体出现怎样的明显变化?这说明运动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系统间的分工合作,感受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讲解】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环节四 讲授新课: 其他动物的运动 【提出问题】哺乳动物之外的其他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不妨列表比较一下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 尝试列出其他动物的运动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并回答问题。 将课本相关内容用列表的形式总结,便于学生掌握。
【总结】
【提出问题】你能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吗? 思考并回答。 思考运动对于生存的意义,也为后面的动物行为的教学做铺垫。
【讲解】动物运动的意义: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环节五:
拓展延伸 【拓展】关节脱臼。 拓展延伸。
环节六 总结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
【总结】总结动物的运动系统、产生及意义等。
环节七: 课堂练习 【例题讲解】三道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