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2课 贞观之治课标要求: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2.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导入新课 二世而亡 隋 二世而兴唐 隋炀帝 唐高祖 李渊 秦 唐 朝(公元618~907年,共290年)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一大世界先进强国。唐朝共传22帝,其中病死的12帝;内争中被毒杀的3帝;被杀的2帝;政变中惊死的1帝;被废后病死的2帝;后事不明的1帝;被软禁而死的1帝。 皇帝列表高祖李 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 治
武则天
中宗李 显
殇帝李重茂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漼
僖宗李儇
昭宗李晔
哀帝李拀 知识梳理做好笔记自主学习1.“贞观之治”
2.“女皇武则天”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618年长安唐高祖(李渊)李渊1、隋的灭亡:2、唐的建立:原因:
时间:618年隋炀帝的暴政二、“贞观之治”(唐太宗)
1.治国思想:
认识到_________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_________,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_________,统治才能巩固。
人民群众轻徭薄赋廉洁奉公为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 这要从他的治国思想、治国措施和治国效果来分析,答案才完整二、贞观之治①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③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②注意“戒奢从简”。(1)经济上:(2)政治:3.繁荣景象(治国效果):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_________”。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
1.地位: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__。晚年称帝,改国号为___。
2.措施:
经济上,发展_________。政治上,_________。
3.结果:
唐朝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___________________”。 女皇帝周农业生产选拔贤才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高祖(李渊)武则天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唐太宗
(李世民)贞观之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继续发展 小结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1.治国思想:答:唐太宗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了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百姓能生活下去,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和措施:2.唐太宗治国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等。3. “贞观之治” 表现——治国效果 唐太宗的这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是经济迅速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加强。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问题探究二: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1.用一句话评价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2.为什么?(列举唐太宗历史功劳:治国思想和治国措施)他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要轻徭薄赋,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在这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的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问题探究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1.用一句话评价2.为什么?(列举武则天历史功劳和过错) 答: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P9)。
当然,武则天也有独裁、专制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她不惜为以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补充扩展和问题 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
门下省六部:吏、户、礼、兵、
刑、工增加宰相人数地方:合并州县 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5)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
高士廉、尉迟敬德等。房玄龄杜如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
征三、女皇武则天
说说你印象中的武则天吧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她呢?如果请你来为武则天的墓碑撰写碑文,你会怎样行文呢?碑文设计探究主题 “贞观之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业元年(隋炀帝年号),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材料二(右图)原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战争,
不惜民力;隋炀帝酷虐残暴;奢侈享乐。你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
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启示:失民心者失天下。材料三答:意思: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倾覆。
( 2)你知道材料三中的唐太宗说的话的意思吗?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含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载舟”:隋文帝、唐太宗。
“覆舟”:秦二世、隋炀帝。材料四 (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3)材料四中的“魏子”指的是谁?为何唐太宗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魏征。原因: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治国思想:虚心纳谏。【辉煌治世·帝国盛】
材料五(4)请分析材料五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加上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从而出现了这种盛世局面。【以史为鉴·中国梦】
时至今日,中国梦从历史深处走来,照耀着十三亿中国人,让中国人在梦想的世界舞台上自信且自豪地昂首阔步。
(5)历史是一面镜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对于今天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哪些启迪和借鉴意义?
答:以史为鉴、以史资政,民本思想、关注人民的利益,维持社会稳定、国家兴旺繁荣,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