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
考试这样考
类型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角度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描述
1.有关非金属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3,发出淡蓝色火焰
B.跑步比赛的发令枪是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P2O5气体
C.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气体,发出白光
D.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角度2:非金属氧化物的制取
2.非金属单质转化为氧化物的常用方法是( )
A.与酸反应 B.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与氧气反应 D.与碱反应
角度3: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且在这类反应中非金属氧化物中的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不会发生改变。下列对应关系中符合上述表述的是( )
A.CO→H2CO3 B.NO2→HNO3 C.SO2→H2SO4 D.P2O5→H3PO4
角度4:转化关系图
4.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Y可以是CaCl2溶液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类型二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角度1: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
5.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它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面铁与硫反应实验中有关内容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铁在与硫反应前能被磁铁所吸引 B.铁与硫一旦混合就会剧烈反应
C.硫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的固体 D.硫化亚铁是一种盐
角度2: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描述
6.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C.铜在氧气中加热表面会变红 D.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角度3:由氧化物制取碱
7.下列哪种金属氧化物不能通过与水反应得到相应的碱 ( )
A.Na2O B.CaO C.K2O D.CuO
角度4:考查氧化钙
8.下列有关氧化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 B.氧化钙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溶液的温度升高
C.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石灰石 D.氧化钙溶于水不仅是溶解的过程,也是与水反应的过程
类型三 学科综合
9.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为硫元素的价类图,根据图象回答:
(1)甲处表示的物质类别为 。
(2)C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3)化合物FeSO4应处于价类图中的点 (填
字母)。
(4)写出C转化成E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类型四 拓展创新
10.如图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氧化铜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铜粉灼烧后可能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物质.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化合
价是 价。
(2)已知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铜和铜.假如固体1中只含有铜的氧化物,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①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呈蓝色,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铜
②固体1中加入稀硫酸,若有红色沉淀物,说明该固体中一定有氧化亚铜
能力提升训练
1.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
反应类型依次为( )
A.化合 化合 复分解 分解 B.化合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C.化合 置换 复分解 分解 D.置换 化合 复分解 分解
2.R代表一种氧化物,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R+酸→盐+水;R+水→碱,则R可能是( )
A.CO2 B.SO2 C.CuO D.CaO
3.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
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 kg,求完全反应后,理论
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C 2.C 3.D 4.C 5.B 6.A 7.D 8.C
9.酸 SO2 H SO2+H2O=H2SO3 化合反应
10.+1 ②
能力提升训练
1.D 2.D
3.(1)过滤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氧化钙 10 k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浙教版 九年级上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7 常见物质的分类
知道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知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观察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的一般规律,能够从物质变化的现象看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性质。
创设情境
科学家常利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反应,制造出许多新的物质,使物质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哪些种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黑色的碳粉 白色的碳酸钙
黑色氧化铜 紫红色铜 蓝色硫酸铜晶体
探究实践
1. 硫黄的燃烧实验。
(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____________________。
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黄
S+O2 SO2
点燃
生成物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活动
以上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硫的燃烧
探究实践
2. 二氧化碳和碳酸的转化实验
(1)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图2-37所示,比较2只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2-37 对比实验
通入CO2的烧杯中呈红色,另一杯不变色;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呈红色的烧杯又变成紫色
你认为应该怎样解释所发生的变化?将上述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CO2+H2O=H2CO3
H2CO3 == CO2↑+H2O
探究实践
结论:
1.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 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生成酸。
非金属单质+氧气 = 非金属氧化物
(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水 = 酸
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酸
水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氧气
探究实践
1.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 → CO2 →H2CO3 → CO2
C+O2 == CO2
点燃
CO2+H2O=H2CO3
H2CO3 == CO2↑+H2O
思考与讨论
SO2+H2O = H2SO3
S+O2 SO2
点燃
2H2SO3+O2 = 2H2SO4
煤和石油中的硫,在燃烧时生成SO2,导致大气污染而降酸雨。
2.什么是酸雨?成因是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酸雨是pH<5.6的酸性降水。
探究实践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是否也和非金属相似?
探究实践
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如图2-38所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粉
硫黄
混合
磁铁接近
磁铁吸引铁粉,不能吸引硫粉
铁粉和硫粉混合,各自的性质没有变化。
活动
探究实践
3.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如图2-38所示,此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
发出红光,有热量生成
活动
探究实践
4.当反应后发出的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
活动
5.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如何,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加热后的生成物
黑色固体。
不能吸引,生成物不再是铁。
Fe+S==FeS
FeS属于哪一类物质?
FeS电离产生Fe2+ 和S2-,属于盐。
结论:
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金属 + 非金属 = 盐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如图2-39所示,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 。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试液变_______。
放出大量热,溶液沸腾
红色
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 + H2O =Ca(OH)2
结论:
(少数)金属氧化物 + 水 = (可溶性)碱
少数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BaO,CaO等。
活动
K2O + H2O =2KOH
Na2O + H2O =2NaOH
探究实践
1.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 CaO → Ca(OH)2
CaO + H2O =Ca(OH)2
Ca+O2 = CaO
2.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生石灰,请勿食用”。为什么生石灰可作干燥剂?为什么“请勿食用”?
干燥剂:CaO+H2O=Ca(OH)2
“请勿食用”:反应放热、Ca(OH)2 具有腐蚀性,要灼烧、腐蚀消化道。
思考与讨论
探究实践
1.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 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生成碱。
金属单质+氧气 = 金属氧化物
(少数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水 = 碱
碱
水
金属
氧化物
金属
单质
氧气
金属 + 非金属 = 盐
根据已学知识归纳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盐
硫、氯气等
课堂小结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
氧气
酸
酸性氧化物
+
水
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
+
氧气
(可溶性)碱
(少数)金属氧化物
+
水
无氧酸盐
金属
+
非金属
不同种类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迁移应用
2.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通过物质与水反应制取的是 ( )
A.H2SO4 B.NaOH C.H2CO3 D.Fe(OH)3
D
3.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A.SO3→H2SO4 B.Ca(OH)2 →NaOH
C.CuO →Cu(OH)2 D.CaCl2 →CaCO3
C
1.非金属单质转化为氧化物的常用方法是( )
A.与酸反应 B.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与氧气反应 D.与碱反应
C
迁移应用
4.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CO2→H2CO3
→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A.化合 化合 复分解 分解 B.化合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C.化合 置换 复分解 分解 D.置换 化合 分解 分解
A
5.在做“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的实验”时,铁粉与硫粉等质量混合加热,有什么科学道理?
Fe +S == FeS
铁粉与硫粉两者完全反应的质量比是56:32,
铁粉与硫粉等质量混合时,能将铁粉反应完。
板书设计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7 常见物质的分类
知道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知道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常见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知道常见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科学思维:能够从物质变化的现象看变化的一般规律。
3.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观察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的一般规律。
4.态度责任:通过单质与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体会物质间密切的联系。
【教学思路】本节内容是初中科学里化学部分的总结,各类物质都已经学过,主要运用归类的方法探索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单质与化合物的转化中关于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生成盐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其他知识都是在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科学家常利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反应,制造出许多新的物质,使物质世界更加丰富多彩。(PPT图片) 那么,哪些种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反应遵循怎样的规律呢? 由熟悉的图片引入物质分类。
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情景展示1] 观察硫燃烧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硫黄的 燃烧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将少量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象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情景分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归纳提升] 有的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4P+5O22P2O5;C+O2CO2。 [情景展示2] 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两杯蒸馏水,向其中一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入CO2。然后,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吹气或通入CO2的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 ,另一只烧杯中为 色 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加热后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内变为 色,另一只烧杯内液体无明显变化
[情景分析] 变红的原因是因为CO2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烧杯中的溶液显酸性。碳酸不稳定,加热后会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问题探究] 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对应的酸之间一般存在怎样的转化关系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H2O+CO2=H2CO3;H2O+SO3 = H2SO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H2CO3H2O+CO2↑。 [继续探究] 非金属与其化合物转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非金属与其化合物转化的一般规律: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 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归纳出转化的一般规律。
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情景展示1] 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铁粉和硫黄的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用磁铁接近混合物,观察现象 被磁铁吸出 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试管内硫黄与铁粉慢慢燃烧,发光发热,且生成了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当反应后发出的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 生成了 色固体;生成物 (填“能”或“不能”)被磁铁吸引。
[情景分析] 铁粉与硫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FeS),不具有铁的性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FeFeS。 [问题探究] 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有的金属和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情景展示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在蒸发皿上放一小块生石灰,加少量的水,搅拌,观察现象块状的生石灰粉碎成(糊状)粉末状,放出大量的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
[情景分析]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问题探究] 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有些金属氧化物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继续探究] 金属与其化合物转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课堂小结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