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将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混合,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有气泡产生 B.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C.杯中液体变浑浊
2.下列父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特征是( )。
A.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 B.小时候留下的伤疤 C.“左撇子”
3.人呼吸时主要消耗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孟德尔将红色花与白色花的豌豆杂交后,子二代豌豆的花( )。
A.都是白色花 B.都是红色花 C.既有白色花,也有红色花
5.下列物品中,不会像铁钉一样生锈的是( )。
A.铜丝 B.塑料盆 C.铝桶
6.将高产倒伏小麦和以下三个品种的小麦杂交,可以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的是( )。
A.高产倒伏小麦 B.低产倒伏小麦 C.低产抗倒伏小麦
7.在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 )的铸铁管道生锈最快。
A.干燥、致密的土壤中
B.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不透气、潮湿的土壤中
8.下列行为中( )产生了新物质。
A.用榨汁机做果汁饮料 B.做米酒 C.把西瓜放进冰箱做冰冻西瓜
9.下列物品中不属于人工合成的是( )。
A.油漆 B.木板 C.塑料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双胞胎兄弟,所具有的性状是完全一样的
B.即便是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态结构是相同的
11.下列不是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的是( )。
A.无籽西瓜
B.瘦肉型猪
C.三叶草长成四叶草
12.用蜡块制作蜡烛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蜡块的形状 B.蜡块的大小 C.蜡块的质量
二、填空题
13.【可遗传、不可遗传】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长期日晒皮肤变黑是 变异;杂交水稻、色盲是 变异。
14.高茎豌豆种子生长出矮茎豌豆属于 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属于 的变异。
15.水结冰没有产生 ;蜡烛燃烧产生了 。
16.采用 ,或 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 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17.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点 ;镀上不易生锈的 喷漆;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 。
18.谚语“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生物界中的 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是生物界中的 现象。
三、判断题
19.利用人工干预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这种变异有利也有弊。( )
20.不锈钢不会生锈。( )
21.爸爸妈妈的身体都很健康,他们的孩子也一定身体健康。( )
22.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 )
23.抹油、喷漆、喷釉可有效防止铁生锈。( )
24.同一种植物有不同品种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
四、连线题
25.下列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连一连。
小麦的矮秆抗倒伏
棉花纤维长度增加 有利变异
老鼠躲避敌害的能力增强 有害变异
水稻种子颗粒变大
五、简答题
26.什么叫生物的变异?
27.举例说说你知道的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至少三种)
28.生活中有不少物品是用铁制成的,这些铁制品生锈了,不仅会缩短使用寿命,还会有潜在危险。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29.人体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是人的性状,例如能否卷舌等。请再列举出三种常见且能遗传的人的性状。
六、综合题
30.小红的母亲有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父亲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小红无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正常。请你从①有无耳垂 ②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 ③暴饮暴食引起的肥胖 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
(1)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2)母亲的大拇指向背侧弯曲,小红的大拇指也能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 现象。
(3)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填序号“①②③”)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我们能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说明这个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不能直接观察到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才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C
【详解】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小时候留下的伤疤是环境变化引起的,是不会遗传的;“左撇子”是父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特征。
3.A
【详解】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通过呼吸,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身体,同时排出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氧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4.C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孟德尔豌豆实验,是把一种开红花的豌豆种和一种开白花的豌豆种结合在一起,第一代结出来的豌豆开红花,第二代既有白色花,也有红色花。
5.B
【详解】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根据金属生锈的认识,铜丝、铝桶等金属制品在一定的条件会生锈,塑料盆不会生锈。
6.C
【详解】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因此杂交是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
7.B
【详解】铁生锈的主要因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呈红褐色。干燥、致密的土壤中没有水分,也缺少空气,铸铁管道不容易生锈;不透气、潮湿的土壤中,缺少空气,铸铁管道铁也不容易生锈;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条件充足,铸铁管道容易生锈。故B选项正确。
8.B
【详解】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用榨汁机做果汁饮料、把西瓜放进冰箱做冰冻西瓜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做米酒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9.B
【详解】A.油漆,属于人工合成。
B.木板,属于天然材料。
C.塑料,属于人工合成。
故选B。
10.B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一对双胞胎兄弟,所具有的性状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形状结构是不同的,B观点正确。
11.C
【详解】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三叶草长成四叶草,不是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12.C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蜡块的形状、蜡块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块的质量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13. 不可遗传 可遗传
【详解】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视、长期日晒皮肤变黑是不可遗传变异;杂交水稻、色盲是可遗传变异。
14. 可遗传 不可遗传
【详解】生物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比如高茎豌豆种子生长出矮茎豌豆;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15. 新物质 新物质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
16. 添加化学物质 用放射性物质照射 人工变异
【详解】采用添加化学物质,或用放射性物质照射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7. 油 金属 不锈钢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生活中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擦去水分,抹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18. 变异 遗传
【详解】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19.√
【详解】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利用人工干预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是不可定向进行的,这种变异有利也有弊。
20.×
【详解】金属生锈的条件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不锈钢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但是碰上了溶解金属能力特别强的溶液,例如王水,也会腐蚀生锈。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差异,叫做变异。爸爸妈妈的身体都很健康,由于遗传,他们的孩子有可能身体健康,由于变异,他们的孩子有可能身体不健康。
22.×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变异。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能遗传。不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生物的每一个特征不是都会遗传给下一代。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不一定肌肉强壮,这也有后天锻炼的影响,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保持干燥、表面涂油漆、制成不锈钢合金、抹油、喷漆、喷釉可有效防止铁生锈。
24.√
【详解】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同一种植物有不同品种是生物的变异现象。题干正确。
25.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本题考查了有利变异和有害变异。
分析可知,有利变异包括:小麦的秆矮,抗倒伏;棉花纤维长度增加;水稻种子颗粒变大。有害变异包括:老鼠躲避敌害的能力增强。
26.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27.袁隆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解决技术科研难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利用杂交技术可以培育出产量高、植株健壮的玉米。人类通过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如瘦肉型猪、新型草莓、太空椒、无籽西瓜和人工杂交稻等。
【详解】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袁隆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解决技术科研难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利用杂交技术可以培育出产量高、植株健壮的玉米。人类通过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如瘦肉型猪、新型草莓、太空椒、无籽西瓜和人工杂交稻等。
28.(1)擦去水分,抹点油;(2)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3)喷漆;(4)覆盖搪瓷:(5)介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详解】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隔绝空气和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镀锌,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在铁上涂油,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在铁的表面刷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可以防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与清洁能防锈;在铁制品表面覆盖搪瓷,可以防锈等。
29.单眼皮或双眼皮、是否有耳垂、下颌中央是否有浅沟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子代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的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同种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差异,叫做变异。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头发卷曲、拇指能否弯曲、是否为色盲,都属于人的常见能遗传的性状。
30. 变异 遗传 ①② ③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父母有耳垂,小红无耳垂,说明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2)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母亲的大拇指向背侧弯曲,小红的大拇指也能向背侧弯曲,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3)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有无耳垂、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不可遗传的变异特征是暴饮暴食引起的肥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