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是( )。
A.大量的水蒸气 B.小水滴不断聚集 C.对水蒸气加热
2.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
A.不同的 B.相同的 C.任意的
3.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A.彩虹 B.油灯 C.发光二极管
4.我们的省会成都地势平坦,地表起伏很小,则成都是( )地形。
A.丘陵 B.平原 C.山地
5.在造霜实验时,在冰水中加盐是为了( )。
A.增加霜的颜色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增加水蒸气含量
6.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脑的表面有许多沟回 B.人的左、右脑的作用是一样的
C.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7.冬季人们会用塑料薄膜和草绳把新栽的树干包起来,主要是因为塑料薄膜( )。
A.美观 B.轻便 C.是热的不良导体
8.下面有关大脑的保护方法错误的是( )。
A.开窗通气 B.运动时戴头盔 C.不吃早饭
9.冬天,我们在操场上晒太阳时,太阳传给我们热量的主要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0.下列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太阳 B.烟花 C.篝火
11.在我国东部,地形以( )为主。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12.下列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 B.萤火虫 C.手电筒
二、填空题
13.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 。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 。
14.光的三原色是 、 、 ,用这三种色光相互混合,可以得到其他各种色光。
15.镜子可以改变光的 ,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 。
16.中国的 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透过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 ,左右也 。
17.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是 现象,它的原理是 。
18.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 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
三、判断题
19.地球大陆板块自2亿年前开始,至今都不曾改变过位置。( )
20.科学家根据地形地貌等现象,能推测出地球内部的情况。( )
21.学校课程表把不同学科交替排列,是为了保证学生科学用脑。( )
22.蜡烛会发光所以它是自然光源。 ( )
23.月光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
24.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
四、连线题
25.连线题。
太阳
自然光源 烟花
闪电
蜡烛
人造光源 萤火虫
电灯
五、简答题
26.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写出三种制作彩虹的方法?
27.在生活中,你是用哪些方法保护自己大脑的?
28.写出用镜子或水雾制造“彩虹”的方法。
29.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六、综合题
30.综合分析。
(1)热是可以传递的,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的 地方。
(2)图中火炉的热通过 的方式传递到水壶,水中或气体中的传热方式是 。夏天,空调安放在墙上是因为热空气会 (上升/下沉)、冷空气会 (上升/下沉)。
(3)在火炉旁边,不接触火炉也能感觉到热,这种传热方式叫做 。
(4)水壶的材质通常是铝或钢,传热的速度 (快/慢),像铜、铝、钢这样的材料叫做热的 ,水壶把通常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雨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水蒸气 和小水滴不断聚集,不需要的是对水蒸气加热。
2.B
【详解】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
3.A
【详解】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彩虹是反射太阳的光,彩虹本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油灯、发光二极管都能够自己发光,属于光源。
4.B
【详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一般在200米以下。我们的省会成都地势平坦,地表起伏很小,则成都是平原地形。
5.B
【详解】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是0°C,即水在0°C时结冰;冰的熔点也是0°C,冰融化时的温度会维持在0°C不变,直至冰完全融化。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100°C,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把水冷却至0°C以下,水便会凝结成固态的冰块。
A.食盐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在造霜实验时,在冰水中加盐不会增加霜的颜色,故A错误;
B.在冰水中加盐可以加快冰的融化速度,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有利于造霜,故B正确;
C.在冰水中加盐不能增加水蒸气含量,故C错误。
6.B
【详解】A、大脑的表面有许多沟回,正确,大脑的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
B、人的左、右脑的作用是一样的,错误。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数学、逻辑、语言、书写;右脑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等。
C、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正确,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7.C
【详解】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冬天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主要是因为塑料薄膜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树木的保温,保护树木不被冻死。
8.C
【详解】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操作中心,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大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多学一些保护大脑的方法,如要调整生理时钟,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适度运动;常做深呼吸,训练自己做有规律的脑部锻炼,运动时戴头盔;从饮食著手,让脑部有健康的生活;预防脑部疾患,开窗通气等,AB做法正确;C做法错误,不利于大脑的保护。
9.C
【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所以C符合题意。
10.A
【详解】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自然光源;人为制造的光源叫人造光源。太阳属于自然光源;烟花、篝火属于人造光源。
11.A
【详解】我国地形西高东低,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荡肥沃的平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12.B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为光源。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萤火虫自身能发光属于自然光源;手电筒是人为因素使其发光的物体是人为光源。
13. 刺激 反应
【详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叫应激性。外界环境的改变或者某些信号会对生物体产生刺激,接受刺激,产生反映是生物具备的基本能力。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 刺激。由 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14. 红 绿 蓝
【详解】科学家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可以合成其他颜色的光,但红、绿、蓝光不能通过其它颜色的光复合得到,故把红、绿、蓝三种颜色叫光的三原色。
15. 传播路径 越好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16. 古代学者墨子 颠倒 颠倒
【详解】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墙上形成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透过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导致的。
17. 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食与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夏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光斑,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8.大地
【详解】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的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地震,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
19.×
【详解】地球大陆板块自2亿年前开始,大陆板块不断移动,有的靠近,有的分开。随后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地貌,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0.×
【详解】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地热、地震等自然现象推测出地球内部的信息。
21.√
【详解】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科学用脑五要素包括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学校课程表把不同学科交替排列,能保证学生科学用脑。
22.错误
【详解】略
23.√
【详解】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24.√
【详解】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题目说法正确。
25.
【详解】人们把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 闪电、 萤火虫等都是自然光源; 烟花、 蜡烛、电灯是人造光源。
26.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发生色散而成。
方法: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利用水棱镜来制造彩虹;利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
【详解】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成的。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来制造彩虹。利用水棱镜来制造彩虹,利用三棱镜来制造彩虹。
27.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保护大脑: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详解】大脑是我们身体的操作中心,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大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多学一些保护大脑的方法,如要调整生理时钟,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适度运动;常做深呼吸,训练自己做有规律的脑部锻炼;从饮食著手,让脑部有健康的生活;预防脑部疾患。
28.用镜子制造“彩虹”方法: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
用水雾制造彩虹方法:
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
【详解】三棱镜能够分解太阳光,雨过天睛,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雾制造彩虹。
用镜子制造“彩虹”方法:
①在一盆水中斜放一面镜子,用小石块固定,水盆前放一张白卡纸。
②让镜子朝向太阳,调整镜子的角度,使光反射到白卡纸上,直到看见“彩虹”。用水雾制造彩虹方法: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背对着太阳,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雾,观察在水雾中出现的彩虹。
29.答:雨和雪的不同之处:雨是液态的水,雪是固态的水;雨是无色的,雪是白色的;雨是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下落形成的雪是空中的小冰晶下落形成的,形成雪的温度更低。相同之处:都是降水的表现形式。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详解】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其中,雨和雪的不同之处是:雨是液态的水,雪是固态的水;雨是无色的,雪是白色的;雨是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下落形成的雪是空中的小冰晶下落形成的,形成雪的温度更低。相同之处为:都是降水的表现形式。
30. 温度高 温度低 热传导 热对流 上升 下沉 热辐射 快 良导体 不良导体
【详解】(1)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叫做热量。
(2)火炉与水壶直接接触,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发哦水壶。热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常见的传热方式。夏天,空调安放在墙上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下沉,通过对流使整个房间都变得凉快。
(3)不接触火炉也能感觉到热,这种传热方式叫做辐射。
(4)金属材料通常是热的良导体,传热速度很快。水壶把通常是塑料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防止烫伤。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