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课学习对学生后面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很重要。战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继续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已全面陷入停滞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正迅速向着近代的目标跨越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进一步拉大了与东方的差距。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历史已呈现巨大的反差。认识这种差异能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文明冲突的必然结果,鸦片问题只是一个偶然性因素。战争过程不仅显示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落后农业文明的巨大优势,也昭示了落后、自大、自我封闭的巨大代价。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战争失败的伤痛刺激下,中国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二、课程标准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通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首个国家烈士纪念日》
教师:9月30日,首个烈士纪念日,正值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那为什么把虎门销烟放在了最前面呢?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偶然与必然——两种植物的较量
教师:中英两国直线距离是9558公里,从英国本土到中国需要3个月的时间。为什么相隔万里的中英两国会发生战争呢?有人说是两种植物引发了这场战争。
展示:
教师:实际上,两种植物的背后反映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前中英两国贸易状况,哪位同学能结合课本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中英两国的贸易状况?
学生: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布匹,但是很难卖出去,相反,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等在英国很畅销。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小小的神奇的植物茶叶,使得每年有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当时的英国就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所以他们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大家都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那鸦片的输入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请大家阅读课本P2-P3小字部分,思考问题。
学生: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三是腐蚀统治机构。四是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教师:当时的清政府也意识到鸦片带来的危害,经过朝廷内部激烈的争论后,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播放:视频《虎门销烟》
教师:看完《虎门销烟》后你有何感想?
学生: 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展示:
“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罗瑞卿
教师: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 英国下院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议案。1840年6月,一场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可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至此,我们似乎找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导致的鸦片战争。
思考: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可以避免吗?
学生: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一样还会爆发。
教师:大家一致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国家。
展示:
教师:仔细观察上述四幅图片,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概括归纳有关当时中国的历史信息?
学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教师: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则是这样一番景象。
展示:
教师:通过对比,当时的英国和中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英国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文明,而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 所以,在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中国处于落后的地位。
教师:在当时的世界上,与中国一样落后,甚至比中国还落后的国家还有很多,为什么英国会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展示: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 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财英国货物在那个市 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1829 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
教师:现在我们能够得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了吗?
学生: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场,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虎门销烟只是为英国发动战争找到了一个借口。
教师: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文明的碰撞是工业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必然结果。
二、侵略与碰撞——两个世界的战争
播放:《鸦片战争》视频
教师:鸦片战争的起至时间?结果如何?
学生:1840—1842年,
学生:中国战败,清朝被迫向英国求和。
展示: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
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清军牺牲高级将领十一人,正一品到从三品。英军无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摘自田秉锷《大国无兵》
教师:中国拥有80万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也不乏英雄,如关天培血染虎门炮台,陈化成以67岁高龄,战死疆场,定海三位总兵以死报国。但是,中国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展示:
材料一:清军使用的鸟枪,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而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
——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
材料二: “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 一二。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
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 然后扔到英国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因为,英国的军舰 实在是太高大了。
教师:从中你能总结出中国战败的原因吗?
学生:武器落后,思想陈旧,纪律败坏。
教师:大家总结的很好,但是这都不是根本原因,这一切的落后,本质上都是封建制度的落后。所以 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绝无取胜的可能,因为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三、毁灭与新生——痛苦的觉醒
教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项目
主要内容
危害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
赔款2100万元
清政府财政困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教师: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不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经济上,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展示: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曾在其《海国图志》中发出“师夷长技”的呐喊,但仅是昙花一现,他的著作根本无人问津。清廷官员依旧文恬武嬉,大有“雨过忘雷”之势;清政府并未深究战败原因,没派人出国考察,也没进行任何改革;就连美国主动要求提供制船造炮技术,也被婉言谢绝了。” ——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
材料二 “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 ——广东一张民间布告
教师:看完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并没有从战争失败的惨痛记忆中真正惊醒,中国依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中国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失败了还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失败了还没有醒悟。
展示: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鲁迅先生
教师:中国该何时觉醒?被清王朝视为千年和约的《南京条约》并没有给中国带来长期和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放火烧了圆明园。中国清政府再次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经过这次战争,中国人真的惊醒了。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2014·浙江丽水)“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14·山东德州)“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4·天津市)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14·江苏盐城)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2014·山东荷泽)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第9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偶然与必然——两种植物的较量
二、侵略与碰撞——两个世界的战争
三、毁灭与新生——痛苦的觉醒
课件26张PPT。两种植物的较量1.两种植物的较量:1.两种植物的较量:●偶然与必然 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罗瑞卿概括归纳有关当时中国的历史信息?“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 积极的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财英国货物在那个市 场上的销量将比其余全部世界的总销量还要大。”
——1829 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工业文明
资本主义农耕文明
封建主义西方(英国)中国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场(必然性)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偶然性) 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文明碰撞是工业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必然结果。两个世界的战争 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英国远征军18000人。
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
清军牺牲高级将领十一人,正一品到从三品。英军无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摘自田秉锷《大国无兵》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材料一:清军使用的鸟枪,射程约100米,射速为l—2发/分钟,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而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先进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
——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
材料二: “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 一二。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
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一清军将领想出一个对付英国军舰的办法,在猴子尾巴上挂上鞭炮, 然后扔到英国军舰的甲板上。结果找不到一个可以把猴子扔到英国军舰上的人。因为,英国的军舰 实在是太高大了。从中你能总结出中国战败的原因吗? 只有勇于低头、汲取教训、改革求变,才能在帝国毁灭的废墟上迎接民族新生。痛苦的觉醒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清政府财政困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懵懂的“觉醒”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曾在其《海国图志》中发出“师夷长技”的呐喊,但仅是昙花一现,他的著作根本无人问津。清廷官员依旧文恬武嬉,大有“雨过忘雷”之势;清政府并未深究战败原因,没派人出国考察,也没进行任何改革;就连美国主动要求提供制船造炮技术,也被婉言谢绝了。”
——曾纪鑫在《千古大变局》
材料二 “除你们的船是坚固的,炮火是猛烈的,火箭是强大的以外,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吗?” ——广东一张民间布告醒与睡的选择“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鲁迅先生 专家视角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2014·浙江丽水)“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14·山东德州)“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达标测试CA3.(2014·天津市)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14·江苏盐城)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A5.(2014·山东荷泽)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 《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D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