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澳门的回归》课件(3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澳门的回归》课件(3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06:37:26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主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课程标准: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展示香港、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实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国力强大,才能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c-n-j-y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以及历史意义。
难点: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台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公元1997》
教师:同学们,歌曲中,“苍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这是曾经企盼的呼声,这是我们多少年共同的愿望。1997年,香港回归,历史铭记这一刻,祖国洗雪百年国耻;两年之后澳门回归,中国又一次扬眉吐气。今天,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一起来学习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设计意图:以歌曲的方式,道出人民的期盼,引起学生关注一九九七年的大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烘托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们,回归,就是回家了,你知道香港澳门是怎样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被强盗夺去的?请看第一篇章:
第一篇
纵观历史风云,揭秘港澳沧桑
教师:香港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看大屏幕地图结合近代史回忆,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割占香港的?
展示:地图香港。
教师:观察地图,香港岛,让你想起了哪个条约?
学生: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教师: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殖民统治。
教师:澳门曾经被葡萄牙所强占,葡萄牙是怎样强占澳门的?
展示:地图澳门以及文字资料。
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地图资料结合近代史知识,回顾香港澳门沦丧的历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针对学生储备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既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又注重了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的培养。)21cnjy.com
教师:香港澳门的沦丧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学生一:说明了明朝政府的腐败以及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香港的丧失更是进一步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二:渴望回归祖国。
教师:香港、澳门的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辛亥革命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中英、中葡之间的这些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更是从来没有承认关于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这些不平等条约,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设计意图:认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教师:既然愿望如此强烈,为什么在建国初期不收回香港和澳门呢?结合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想一想。
学生一:因为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
学生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包围中国,中国没有能力实力收复香港和澳门……
教师:因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央做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决策。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新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但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
展示:
现在时期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的: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版权所有:21教育】
——1982年邓小平
教师:请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学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
教师: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采用什么样的政策呢?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到国家实力是收回香港地区的原因。)
第二篇
探讨祖国统一,解读一国两制
教师:什么叫做“一国两制”,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文60页第二段正文思考回答。
学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教师:实行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学生:前提是一个国家。
教师:一个国家,说明实行一国两制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其中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主体部分是什么制度?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生:社会主义制度。
教师:这就维护了社会主义在我们国家的主体地位。这个构想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以香港澳门为例,来探讨一下。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政策?(提示:从港澳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思考分析。)
学生: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21*cnjy*com
教师:实行“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是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分析探讨一国两制的内涵,突出重点。)
第三篇
瞩目港澳回归,解析深远影响
教师:“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道路。1982年9月,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香港的主权与治权进行了磋商谈判。我们中国的态度是很强硬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香港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84年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展示:

教师:让我们重温那经典时刻!
播放:视频《1997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教师:重温经典时刻,你有哪些感想?
学生一:中国强大了……
学生二:香港回家了……
学生三:统一是大势所趋……
学生四:为回归祖国而骄傲自豪……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史实,结合自己的感想,再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师: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双方达成的协议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目前由葡萄牙政府管理,归还的时间和细节,将在适当的时候由两国政府谈判解决。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展示:
教师:澳门回归了,举国欢庆!
展示:组图《欢庆澳门回归》
教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展示:组图《落寞的葡萄牙人》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澳门回归的史实,通过对比两组图片,再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师:中国又一次扬眉吐气!港澳回归后,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学生:主权归属。
教师:根据一国两制的政策,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要设立特别行政区。请学生思考讨论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它和深圳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提示:结合课本60页小字部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一:“特别”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
学生二:与深圳经济特区的社会制度不同。
教师:特别行政区社会制度不变,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香港仍是国际自由贸易港;高度自治,军队只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干预内部事务,有专门的区旗区徽。
(设计意图:探讨港澳回归后的变与不变、同与不同,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探究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提示:从历史依据、民心所向、方针政策、国家力量四个方面思考分析。)
学生一:历史依据: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学生二:国家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
学生三:方针政策:实行“一国两制”的正确决策。
学生四:民心所向:收回香港和澳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教师:在以上原因中,你认为收回港澳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教师:通过对港澳回归的原因的探讨,我们拓展到台湾问题上,同学们会有这样的认识:台湾一定能回归!我们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
(设计意图:探讨港澳回归的原因,强调回归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力量,认识到实现台湾回归的可行性、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教育网
讨论:港澳回归的意义如何?(提示:考虑问题的角度:角度1、历史意义、现实意义;角度2、国内意义、国际意义)www.21-cn-jy.com
学生: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教师:百年前,我们的领土被强占了,骨肉分离了;百年后,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人民终于雪洗了百年的耻辱,扬眉吐气了。今昔对比,请学生谈感想。2·1·c·n·j·y
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展示:资料《回归后的港澳》配以图片(图片略)。
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
——英国《外国直接投资》杂志2006年6月
香港就是香港,它是独一无二的,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6月7日
教师:历尽沧桑的香港、澳门回归了,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以后,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祖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而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展示:
教师: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我们更加期盼海峡彼岸的骨肉同胞早日回归,海峡两岸的统一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少了这一点,(演示:台湾地图)就不是完整的中国!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台湾何时才能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海峡两岸的交往》。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认识到只有国力强大,才能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课堂检测:
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出处:21教育名师】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香港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3.“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
A.和平统一方式 B.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谈判原则 D.实现经济互助
4.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5.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澳门》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2)她是按照什么方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一方针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3)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那一个孩子谁在什么时候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4)这两个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有什么重大意义?
七、板书设计: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一篇 纵观历史风云,揭秘港澳沧桑
第二篇 探讨祖国统一,解读一国两制
第三篇 瞩目港澳回归,解析深远影响
八、教学反思: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我首先研究了课程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然后我研读课文,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内涵,我把本课设计为三个篇章:21·世纪*教育网
第一篇 纵观历史风云,揭秘港澳沧桑。补充资料,借助地图资料结合近代史知识,回顾香港澳门沦丧的历程,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针对学生储备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既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又注重了学生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的培养。认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21*cnjy*com
第二篇 探讨祖国统一,解读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离不开“一国两制”的政策,为此设立本篇,分析探讨一国两制的内涵,突出重点。
第三篇 瞩目港澳回归,解析深远影响。学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了解香港回归的史实,突出重点。并结合自己的感想,再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探讨港澳回归后的变与不变、同与不同,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正确性。探讨港澳回归的原因,强调回归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力量,认识到实现台湾回归的可行性、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于课程标准中“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用歌曲《公元1997》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上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体会国家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初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cn·jy·com
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使用视频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谈感想,再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来源:21cnj*y.co*m】
探讨港澳回归的原因,强调回归的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国力,认识到实现台湾回归的可行性、必然性。从而使学生第三次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课件28张PPT。一百年前我眼睁睁的看你离去
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
苍海变桑田 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
一次次呼唤你 我的一九九七年
一九九七年 我悄悄的走近你
让这永恒的时间和我们共度
让空气和阳光充满着真爱
一九九七年 我深情的呼唤你
让全世界都在为你跳跃
让这昂贵的名字永驻心里
喔....永驻心里公元一九九七
我走近你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 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 澳门
母亲啊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
啊--啊--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
我要归来 归来 母亲七子之歌
澳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自主学习,梳理知识1、阅读课文60——62页,完成历史助学67页第12课预习笔记。
2、在课文中做好标画,并写清提示词。
3、时间6分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
纵观历史风云,揭秘港澳沧桑1842《南京条约》新 界香港岛九龙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60《北京条约》香




来澳




来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pu)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dang)仔岛和路环岛。
香港澳门的沦丧说明了什么问题?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第二篇
探讨祖国统一,解读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 实行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国家“一国两制” 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是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
提示:从港澳历史与现实的角度 思考分析。第三篇
瞩目港澳回归,解析深远影响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1984年签署
《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香港回归经典时刻签署声明:恢复主权: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澳门回归了1999、12、20落寞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国旗在澳门上空降下澳门总督抱着国旗黯然神伤港澳回归后,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它和深圳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中国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实行“一国两制”的正确决策。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历史依据:方针政策:国家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根本原因)收回香港和澳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民心所向: 港澳回归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考虑问题的角度:
角度1、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角度2、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经验。港澳回归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第三篇 瞩目港澳回归,解析深远影响第二篇 探讨祖国统一,解读一国两制第一篇 纵观历史风云,揭秘港澳沧桑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少了这一点,就不是完整的中国!盼……链接中考,当堂检测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香港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3.“一国两制”实施的根本前提是( )
A.和平统一方式 B.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谈判原则 D.实现经济互助
4.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5.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澳门》
(1)歌词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2)她是按照什么方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一方针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5.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澳门》
(3)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那一个孩子谁在什么时候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4)这两个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有什么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