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件(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件(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07:23:12

文档简介

课题: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材内容分析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它展示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不少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文化,取得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就。两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两位思想家的典型事迹处于同一层面上,是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他们却有共同之处:都有崇高的爱国精神;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强烈的重新意思;都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他们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的思想家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掌握近代科学家詹天佑和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掌握魏源的《海国图志》;掌握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魏源等四位历史人物的学习,找出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的主要成就。
2.难点:京张铁路的技术问题;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詹天佑、魏源等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救亡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邮票上的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思考:这组纪念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邮票中的人物是谁?
学生:1961年。詹天佑。
教师:他有什么重要贡献而受到后人的纪念?
学生: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教师:关于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的具体事迹,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科学地运用邮票开展教学活动,对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为国争光的爱国科学家
1.詹天佑-----京张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展示:詹天佑(1861—1919),广东南海人。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后来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归国后,曾在广东修筑炮台并绘制了我国第一幅海图,主持修建了京张、沪宁、津浦、川汉、粤汉等铁路。他是我国杰出的工程专家,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
教师: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那么京张铁路是如何修建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展示:材料一 《各国联合龙灯大会》-----当时报纸刊登中国铁路遭受外国列强垄断的漫画 。???
材料二: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材料三: 京张铁路工程难度极大,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一带尽是悬崖峭壁,坡度很大。
材料四?: 190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帝国主义分子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
材料五? 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思考: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列强争夺并垄断中国铁路修筑权。
思考:联系材料三,说明材料四中帝国主义分子为什么嘲笑说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
学生:因为中国当时科技落后,又缺少自行设计铁路的经验,京张铁路的施工难度非常大等。
思考:依据材料五詹天佑的名言,谈谈我们要学习詹天佑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学习他发奋进取,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教师:那么詹天佑是如何实现他的誓言,打破帝国主义分子嘲笑的呢?
学生1: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创造了中间开竖井与两端相对开凿的方;
学生2:设计青龙站西“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人字形”铁路从青龙桥起,依山腰铺设“人”字形路轨,列车运行至此时改用两部大马力机车,一前一后,一推一拉,通过“之”交叉口再换方向,推的改作拉,拉的改作推。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既简易可行,又减少了线路的长度。
展示:
教师:京张铁路1905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工程费用只是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赞誉詹天佑了不起。在通车典礼上,詹天佑用英文致词:“中国已经开始由中国工程师自己筑路了,并且已经建成了第一条全由中国自己修筑的铁路。中国确实进步迟缓,但虽迟缓,却是确实地前进了。”那么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学生: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教师:詹天佑为中国人争了光,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在中国近代,还有许多有志气的中国人,他们也为我们的国家争了光,他们也是我们的骄傲!下面再了解一位在科技界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侯德榜。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意义,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侯德榜——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教师:碱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蒸馒头。
教师:其实,它的功用远不止蒸馒头,在化学工业中,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化学名称又叫“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别小看它,它的用途可大呢!制造肥皂、玻璃、纸张时要用它;纺纱织布时要用它;炼铁、炼钢过程中也少不了它。用它还可以制造出好多好多的化工产品哩!它诞生在化工厂里,是用联合制碱法生产出来的。这个方法由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首创,所以也叫“侯氏制碱法”。那末侯德榜是在怎样情况下研究制碱法,又是怎样创立侯氏制碱法的呢?
展示1:

展示2:侯德榜,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在国外留学时,侯德榜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当他得知一些列强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教师: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红三角牌”纯碱。并在同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这一袋袋的纯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志气和智慧。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他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制碱》一书,于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从此揭开了制碱法的神秘面纱。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你如何评价他的这种做法?
学生:说明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因为他没有用以个人发财暴富。
学生:也说明他是一个爱国的人。因为他打破了垄断解决了我国对碱的需求。
思考:詹天佑、侯德榜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崇高的爱国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
(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过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外国的侵略,中国近代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了从各个方面探索,以挽救民族危亡。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便是其中突出的事例。与此同时,一些爱国思想家为挽救民族危亡,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措施。魏源和严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展示1:魏源像与《海国图志》
展示2: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屈辱记忆。中国几十万大军败于仅有几千人的英国军队,极大地刺激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冷静地看到了西方的长处,中国的短处,因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爱国者魏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主张要学习西方,首先要了解西方,为此他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展示3:“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海国图志》
思考:(1)魏源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用于抵制外国的侵略。
思考:(2)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呢?魏源的思想在中国探索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一事件中得以实践?
学生: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运动。
小结:《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海国图志》于1851年传入东邻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高度评价,并进而导致日本一度出现“海国图志时代”,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有口皆碑的推动作用。然而,受《海国图志》影响较大的洋务运动最终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就促使着中国人开始思考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只是“治标”,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能“治本”,康有为和梁启超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于是一场更大规模的西学运动—戊戌变法开始了。在这场西学热潮中,严复的思想启蒙着更多的热血青年前赴后继的参加到救亡运动中。
2.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展示: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
教师: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他震动很大,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及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思维。他的译著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他最著名的译著是《天演论》。
展示: 材料一: 1877年3月,严复到英国后,……尽管严复抱着学习海军知识的目的来到英国的,然而到了英国之后,使他感兴趣的不是西方军事知识和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材料二:《天演论》自序:“是以生今日,乃转于西学……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身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思考:
教师:(1)材料一中反映的严复学习西方与魏源有何不同?
学生: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严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教师:(2)依据材料二分析,严复是在什么情况下翻译《天演论》的?他译此书的目的何在?这本书着重阐发了什么观点?举例说明。
学生:当时中国正遭到甲午战争的失败,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目的是效法西方,推行改革,救国于危亡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步观点。恐龙的消失就是这样的,猛犸象,剑齿虎,都是被淘汰的。
教师:《天演论》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风行全国,还成了中学生的读物。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战屡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多少年轻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思考:今天的你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充满了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呢?
学生: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身的长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作为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这样,以后才能立足于社会,参与竞争。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位名人,那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共同原因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比比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多。
学生:他们四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学生:他们都有刻苦学习、钻研的优良品质。
学生:他们都积极向西方学习。
教师:为什么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呢?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学生:“向西方学习”的实质就是向先进学习,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学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更要从以上四位科学家、思想家的身上汲取他们那种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和爱国情怀,化作我们奋发学习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认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有崇高的爱国精神;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强烈的重新意思;都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他们学习的根本目的。)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就简表》
项目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或主张)
科学技术
詹天佑
京张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
《制碱》
“侯氏制碱法”
进步思想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天演论》(译)
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 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 ? )
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 民族自强精神
C. 以中国为荣精神?? ??? D. 立志报国精神
2.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D.邓稼先
3.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
A. 农业科技 B. 文化教育?? C. 电子工业???D. 化学工业
4.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严复──“红三角”纯碱
C. 詹天佑──京张铁路?????? D. 侯德榜──师夷长技以制夷
测验题目二:
完成《助学》上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课件18张PPT。第21课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 施工图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 侯德榜,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在国外留学时,侯德榜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当他得知一些列强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你知道吗?魏源像与《海国图志》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难以抹去的屈辱记忆。中国几十万大军败于仅有几千人的英国军队,极大地刺激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冷静地看到了西方的长处,中国的短处,因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爱国者魏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主张要学习西方,首先要了解西方,为此他编写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海国图志》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 材料一: 1877年3月,严复到英国后,……尽管严复抱着学习海军知识的目的来到英国的,然而到了英国之后,使他感兴趣的不是西方军事知识和技术,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思想。
材料二:《天演论》自序:“是以生今日,乃转于西学……讨论国闻,审敌自镜之道,又断乎不如是也,赫胥黎氏此书所论,与吾古人有甚合者。且于身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物竞天泽,适者生存”,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动脑筋畅所欲言
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四人在不同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学习他们的哪些可贵精神或优良品质? 今后应该怎么做?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1. 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 ? )
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 民族自强精神
C. 以中国为荣精神?? ??? D. 立志报国精神
2.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
3.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 )
A. 农业科技 B. 文化教育?? C. 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
4.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严复──“红三角”纯碱
C. 詹天佑──京张铁路????????? D. 侯德榜──师夷长技以制夷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