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九上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课件(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九上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课件(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07:32:23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次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明治维新是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通过军事改革,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军队,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加强了国防。但是也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二、课程标准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和观看图片,认识改革在对俄日两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两次改革是日本和俄国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 习近平会见俄国总统普京
教师:2014年的APEC会议在我国的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有两个人物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他们分别是日本首相安倍和俄国俄国总统普京。日本和俄国是我们周边强大的国家,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交集,他们也是世界的强国。那么俄国、日本是怎样成长为强国的?在这一点上,两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得益于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这两次改革是近代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从最近的新闻说起,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俄国的转型——废除农奴制
教师: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那么农奴和奴隶有什么区别呢?
展示: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
——《大国崛起》
教师:随着英法美等国进入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落后于其它的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处境悲惨。
展示:

地主毒打农奴 农奴交不起租金
 
繁重的体力劳动 贫困的生活
教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农奴不断的进行反抗,暴动频繁。
展示:
《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
年代
农奴暴动(次数)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1年——1860年
591次
教师: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了广大农奴的反抗,农民暴动接连不断,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当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这样的一些话。
展示:
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2、“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
3、

教师:在这种情况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教师:这次改革发生在1861年,所以又称1861年改革,哪位同学能说改革的内容?
学生: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展示:

 
农奴听读法令 农奴向沙皇欢呼
教师:这一次改革给俄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展示: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农奴得到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后来他们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正像列宁说的:“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教师:结合材料,你怎样理解列宁的话?全面总结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
学生:通过改革,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进步性)
学生:改革后的农奴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俄国的近代化步伐沉重而缓慢。(局限性)
过渡: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转折点。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和中国的样的境遇,都处于腐朽的封建统治之下,都受到列强的侵略,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什么样的改革让日本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成为亚洲强国,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二、日本的转折——明治维新
教师: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的手里。
展示:
《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教师: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
学生: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
教师: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当时的日本还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展示:

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
教师:外国势力的入侵,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成为改革派,并且以武力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展示:
展示: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大力发展教育
教师:改革之后,日本的封建等级不存在了人民可以自由择业。在政府鼓励下,工厂铁路迅速发展起来。明治政府普及初等教育,民间兴起盖楼房、吃西餐、穿西服等风潮。
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示:


日本街头有了电灯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皇 军
教师:在“黑船来航”之后的20年里,日本出现了第一条铁路、第一艘轮船、第一家面包房、第一部电话、第一家电影院,甚至第一个公共厕所等等。正如美国讽刺作家彼得·芬利·邓恩在19世纪末塑造的人物形象“杜利先生”所说的那样 “当那位英勇的准将踢开日本大门时,我们没有进去,而他们出来了。”日本不但出来了,还走向了世界。
展示:
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经济年增长32%、3.3%、5%和3.8%。
材料二:

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 甲午战争海战图
教师: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学生: (l)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大之路,同时在中国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十九世纪中晚期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应该吸取哪些经验?
(教师适当引导,但不强求答案,合理即可,鼓励提出新见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生: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向其他先进的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要重视教育等等。
三、日俄改革的比较
教师:请你尝试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回答。
教师:1、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自由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2、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两国都保 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国的改革,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明治维新时,日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给我们有何启示?你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时应当怎么做?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对外国文明,应当有所选择;不能生搬硬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六、课堂检测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二:明治维新领导人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曾说过:“大凡国之贫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特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1)材料一反映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大久保利通怎样的经济思想?明治政府为此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3)依据上述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的转型——废除农奴制
二、日本的转折——明治维新
三、日俄改革的比较
课件20张PPT。19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 习近平会见俄国总统普京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
——《大国崛起》
地主毒打农奴 农奴交不起租金 繁重的体力劳动 贫困的生活 《1801—1860年农奴暴动次数表》年代农奴暴动 (次数)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1年——1860年 591次 农奴向沙皇欢呼 结合材料,全面总结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 《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 日本街头有了电灯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日本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皇 军 材料一:据统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经济年增长32%、3.3%、5%和3.8%。
材料二:

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 甲午战争海战图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l)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大之路,同时在中国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十九世纪中晚期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应该吸取哪些经验? 请你尝试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明治维新时,日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给我们有何启示?你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借鉴外来文明时应当怎么做? 对外国文明,应当有所选择;
不能生搬硬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材料一反映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大久保利通怎样的经济思想?
明治政府为此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3)依据上述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