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课件(43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课件(43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07:46:52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在世界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标准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阅读课文和有关资料,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近两年,一本外国老书在中国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它不是一本大众畅销书,现在却成为有识、有忧之士的公共读物。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曾专门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教师:这样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更大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见证那段血雨腥风又荡气回肠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当今中国热门关注话题切入,渲染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波澜壮阔的史诗——法国大革命
教师: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又一场排山倒海式的革命风暴。法国是欧洲大陆最顽固的封建堡垒,为何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1、革命的背景
展示: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两幅图片,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法国社会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
学生:弯腰曲背的是农民,代表第三等级;骑在他身上的是教士和贵族,代表第一、第二等级;这幅图片说明第三等级社会地位最低,受到两个特权等级的欺压。
教师: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但是,法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再加上,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使国家财政陷于破产,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如熊熊大火一般燃烧了整个法国,导致法国大革命在三级会议的召开下一触即发。
展示:材料一:《三级会议》的图片
材料二:1789年,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筹款。会议期间,第三等级代表不愿顺从国王,国王企图派兵将他们逮捕,巴黎人民闻讯发动了起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学生:阅读上面的材料,了解三级会议召开的时间、当时的国王,目的及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教师: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这是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行动,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革命的过程。
2、革命的过程
播放:《攻占巴士底狱》的视频
教师: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谁是革命的主力军。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
学生: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人们向它开火,就意味着要向传统的封建势力开战。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学生: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教师:7月14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不久,国王路易十六被迫作出让步,政权从国王手中转向制宪会议,红白蓝三色旗意味着法国王室与巴黎市民的联合。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人权宣言》。
展示: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都能平等地按照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选自《人权宣言》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上面的材料,说说《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学生::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学生:公民有言论、著述、出版、信教的自由等等。
教师:这些规定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
学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当时法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等内容,讨论一下应如何客观地评价《人权宣言》?
学生:讨论交流后代表汇报。
学生:《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是进步的。
学生:《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局限性。
教师:《人权宣言》具有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进步性表现为宣称人生而平等,法律应有全体公民制定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而其中还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反映出《人权宣言》 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和讨论交流,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概括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师:《人权宣言》被历史学家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它是反封建的旗帜,是法国革命纲领性文件,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追求。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也是新社会的出生证明。
展示:
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教师:法国革命开始时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只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后来为什么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呢?
展示:
1791年6月20日国王路易十六偕王后、王子化装潜逃,并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
学生:国王的背叛,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怒,人民群众再一次发动了起义,把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阶段。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在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下,1793年初,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教师:共和国成立后,法国面临的局势仍然十分严峻:国内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人民苦不堪言;国外,1793年春,欧洲一些国家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开始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形势立刻进入风雨飘摇之中。国内不甘心失败的保皇党人、贵族发动叛乱,致使国内形势动荡不定。
教师:面对内忧外患,又是谁拯救了法国?
学生: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将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
展示:
材料一: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1789年当选为第三等级代表,次年成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他的革命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大富大贫的社会。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及其战友20人未经审判即被送上断头台。时年36岁。
——《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政策包括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粮食买卖、把没收来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缺地的农民等;同时用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过路人不管你是谁?切莫为我的命运悲伤,要是我还活着,你就得死亡……”
——罗伯斯庇尔的墓铭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结合课本中相关小字内容,说说雅各宾派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雅各宾派采取的措施。
教师:结合材料及P80“动脑筋”, 讨论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
学生:讨论交流后代表汇报。
学生:同意女孩观点。没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就没有法国大革命的继续深入。
学生:同意男孩观点。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太残忍,杀人太多,弄得人人自危。
学生:两个人讲得都有道理。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其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人太多”,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使他们失去了统治基础。这也是导致其被推翻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师:危机过后,用恐怖政策排除异己,成为罗伯斯庇尔最终垮台的原因。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统治被推翻,这只代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意义深远。那么法国大革命究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3、革命的意义:
展示: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
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上面的材料,同桌讨论交流。(提示: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看)
学生:讨论交流后代表汇报。
学生: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材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教师:大革命高潮结束后,对外战争仍在进行,人民生活没有摆脱困境,政局依然动荡。在这个需要强人的时代,一位巨人登上了法国的历史舞台,并且改写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他就是谁?
学生:拿破仑。
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篇章:
二、跌宕起伏的命运——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初露锋芒,建立帝国
展示: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80下面的小字部分结合上面的材料了解拿破仑。
教师:拿破仑是什么时候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
学生: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展示: 《拿破仑加冕》
教师:拿破仑又是什么时间加冕称帝,建立帝国的?他代表着谁的利益?
学生: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帝国。
学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教师:为了加强资产阶级的统治,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1第一段文字思考后,概述政策内容。
学生:对内:颁布了《法典》
展示:
材料一:1804—1810年,拿破仑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分为总则和第一、二、三编,共有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共509条;第二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共195条;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共1571条。
材料三: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40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是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
——拿破仑
教师:你能结合材料评价拿破仑的《法典》吗?
学生:《法典》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生:《法典》是《人权宣言》原则的进一步具体化。
学生: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拿破仑对外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并扩大了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的许多地方。到1810年左右,帝国盛极一时。
展示:
材料一:1810年,拿破仑正如日中天,光芒夺目,权倾四海,他既是法国的皇帝又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的仲裁人,荷兰、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以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
这是多么美好的帝国!我曾统治八千三百万人——这是欧洲人口的一半!
——拿破仑
材料二: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教师:我们如何看待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学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教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反法同盟的反抗,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3、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拿破仑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学生: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展示:
莱比锡战役 滑铁卢战役
教师: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被反法联盟军队打败,法军全线溃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后被流放到大西洋小岛上孤独的死去。
教师:拿破仑帝国为什么这么快就灭亡了呢? (同桌交流)
学生:后来,拿破仑企图用战争来称霸欧洲,维持自己的统治,战争的性质由自卫转变为侵略。
学生: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
学生: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拿破仑的一生指挥过无数次战役,写下了世界战争战争史上的许多神话。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战争狂。时至今日,拿破仑依然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拿破仑呢?
4、评价拿破仑
教师: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注意:(1)要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进行评价。
(2)要看主流和主导方面。(3)将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时代中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正确评价拿破仑。
教师:拿破仑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创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推动法国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但连年征战也给法国人民及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摧残。但总的来说拿破仑的一生功大于过。老师这有一首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这位英雄谱写的赞歌,请欣赏。
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拿破仑,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谁来说说你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学生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3课,知道了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拿破仑战争又进一步打击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巩固和发展了革命的成果。尽管代表封建势力的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但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诚地表达了对这堂课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建筑是法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地方之一。初为军事堡垒。后来成为囚禁政治犯的监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并彻底摧毁了它。
(1)这个建筑的名称叫什么?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法兰西帝国建立于哪一年?
(2)拿破仑帝国丧失元气始于入侵哪个国家之后?
(3)如何评价拿破仑时期的战争?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波澜壮阔的史诗——法国大革命
二、跌宕起伏的命运——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课件43张PPT。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引导阅读课文和有关资料,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
第一篇章
波澜壮阔的史诗——法国大革命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法国等级制度教士贵族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国王背景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请你猜一猜,图中的三个人各是什么身份?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城市贫民农民 压
迫反

根本起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压
迫反


迫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法国大革命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大革命—导火线 1789年,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筹款。会议期间,第三等级代表不愿顺从国王,国王企图派兵将他们逮捕,巴黎人民闻讯发动了起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阅读上面的材料,了解三级会议召开的时间、当时的国王,目的及结果。 法国大革命—导火线当时的法国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国王召开三级会议主要是为了筹钱,特别是想叫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掏钱。但资产阶级拒绝掏钱,并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国王决定用武力镇压第三等级,这样三级会议的召开就成了革命的导火线。巴士底狱不是一般的监狱,它是专门关押政治犯的。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关押被统治阶级的地方。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人们向它开火,就意味着要向传统的封建势力开战。攻占巴士底狱,这是大革命的开端,从此掀开了大革命的序幕。 开始—攻占巴士底狱开始—颁布《人权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都能平等地按照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内容:《人权宣言》开始—颁布《人权宣言》评价: 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局限性。 1、宣扬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是进步的。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发展—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1792年巴黎人们推翻君主统治 资料: 1791年6月20日国王路易十六偕王后、王子化装潜逃,并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发展—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高潮—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掌权雅格宾派代表—罗伯斯庇尔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1789年当选为第三等级代表,次年成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他的革命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大富大贫的社会。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罗伯斯庇尔及其战友20人未经审判即被送上断头台。时年36岁。 高潮—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掌权 材料: 阅读上面的材料思考:雅各宾派采取了哪些措施? 1、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政策包括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粮食买卖、把没收来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缺地的农民等;同时用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2、“过路人不管你是谁?切莫为我的命运悲伤,要是我还活着,你就得死亡······”
——罗伯斯庇尔的墓铭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其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人太多”,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使他们失去了统治基础。这也是导致其被推翻的原因。 讨论交流:结合材料及P80“动脑筋”讨论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 女孩:雅各宾派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对法国的外国军队很了不起。
男孩:雅客宾派杀人太多,让人觉得它的手段太残忍、太恐怖。 材料1:“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材料2: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阅读上面的材料,同桌讨论交流法国大革命怎样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国内:国际:起 因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掌权伟大意义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开始:发展:高潮:法国大革命的伟大意义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攻占王宫废除王政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派专政彻底
第二篇章
跌宕起伏的命运——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拿破仑是科西嘉岛人,身高1米6多。拿破仑在军校数学、历史成绩优异,具有指挥官缜密的头脑和治国安邦的雄心大略。1785年,16岁的拿破仑军校毕业,是一名年轻的炮兵少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是上尉。在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战功卓著,24岁时晋升为准将,是最年轻的将军。他虽出身贫寒,却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从一个炮兵上尉一跃成为纵横法国和欧洲的风云人物,因此被称为“科西嘉怪物”初露锋芒,帝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建立拿破仑帝国内外政策—对内《法典》 1804年拿破仑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1:1804—1810年,拿破仑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材料2:《拿破仑法典》分为总则和第一、二、三编,共有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共509条;第二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共195条;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共1571条。
材料3: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40次胜利的战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万邦臣服。滑铁卢战役就是足以抹煞对那么多胜利的回忆……永不湮没的是我的法典……由于条文简明扼要,我的法典远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
——拿破仑 结合材料你能评价拿破仑的《法典》吗? 材料一:1810年,拿破仑正如日中天,光芒夺目,权倾四海,他既是法国的皇帝又是意大利的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者,瑞士的仲裁人,荷兰、那不勒斯王国、华沙大公国以及其他附庸国的太上皇。
这是多么美好的帝国!我曾统治八千三百万人——这是欧洲人口的一半!
———拿破仑 阅读材料:说说拿破仑对外采取了什么措施? 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并扩大了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的许多地方。 拿破仑帝国内外政策—对外拿破仑占领的别国领土已相当于本国的三倍,统治的外国人口达7500万,帝国达到极盛。转向领土扩张:
战争性质变化 1813年,法国和反法同盟在柏林西南的莱比锡城下进行决战,这一战后来被称为是“民族战”。使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此后1814年月,拿破仑不得不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拿破仑帝国的覆灭莱比锡战役 幽禁中的拿破仑 拿破仑帝国的覆灭1815年3月,拿破仑从监禁地返回巴黎,轻而易举就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重登皇位。 英、俄、普、奥等国立即组成反法同盟 。6月18日,双方在滑铁卢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拿破仑两面受敌,法军全线溃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拿破仑帝国覆灭四面楚歌,英雄末路,帝国灭亡。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 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但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拿破仑帝国覆灭评价拿破仑1、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涌现出来的杰出领袖人物。
2、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疆域。《英雄》交响曲——贝多芬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第十三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起 因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封建等级制度资本主义发展束缚矛盾开始: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发展:建立共和国,处死国(1792年)高潮: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掌权帝国的建立(1804年)内外政策帝国的覆灭伟大意义课 堂 检 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这个建筑是法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地方之一。初为军事堡垒。后来成为囚禁政治犯的监狱,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并彻底摧毁了它。
(1)这个建筑的名称叫什么?
(2)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巴士底狱。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2、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法兰西帝国建立于哪一年?
(2)拿破仑帝国丧失元气始于入侵哪个国家之后?
(3)如何评价拿破仑时期的战争?1804年 入侵俄罗斯 拿破仑初期的战争具有保卫革命成果,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但是后来变成了侵略扩张的非正义性的战争。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