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看拼音,写词语。
2.下列加点字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皖南(wǎn) B.电钮(niǔ)
C.璀璨(cuǐ) D.憧憬(tóng)
3.关于“隆”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字共十画,第六画是撇。
B.“雷声隆隆、轰隆”中的“隆”都读long。
C.隆冬是指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D.“生意兴隆”中的“隆”的意思是盛大。
4.“排山倒海”常用来形容( )
A.力量强,声势大。
B.某个人非常优秀。
C.周围环境非常热闹。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宣告 ( )的声音 ( )的国旗 ( )的欢呼
( )的帽子 ( )的掌声 ( )地挥手 ( )地前进
6.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山( )海 四( )八( ) 五( )六( )
迎风( )( ) ( )( )上升 大江( )( )
(1)当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的时候,台下响起了 的掌声。
(2)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 ,这雄壮的歌声传遍了 。
7.课文直通车。
(1) 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我们的国歌是《 》,由 作词, 作曲。
(3)“开国”的意思是 ,“大典”的意思是 。全文按照 的顺序记叙。
(4)课文记述开国大典,重点写了 、 、阅兵、 四个场面。
8.我会根据要求写句子。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仿写句子)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开国大典》节选)
9.这一段是写开国大典开始之前 的场面。
10.作者在描写这个场面时运用了 的方法。其中,先总写 ,接着对 和 两个群体进行细节的描写。
11.画“ ”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体现出场面 。
12.借助关键词的理解作批注,体会句子字里行间传达的意思。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我从 这个词语中,体会到 。
课内阅读。
①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肃立:
(2)瞻仰:
14.选文描写了 这个场面,字里行间传达出 、 的气氛。
15.文中的两个“一齐”可以删去其中一个吗?为什么?
16.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画“﹏﹏﹏”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出人们当时 、 的心情。
17.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阅读《天安门前看升旗》,完成练习。
天安门前看升旗
①这回去北京,蓦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②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突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③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单独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照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④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⑤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⑥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⑦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⑧刚刚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⑨国歌令我又冲动起来,久已寂静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 〞,我们能依然这么冷淡么?
⑩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8.第⑤自然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是( )
A.我劝天公重抖擞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留取丹心照汗青 D.苟利国家生死以
19.简析第三、四两段中加点的“居然”“竟”两个词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20.文章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
1.
2.D
3.C
4.A
5.庄严 清脆 鲜红 热烈
雪白 排山倒海 不断 整整齐齐
6.排 倒 面 方 颜 色
招 展 徐 徐 南 北
(1)排山倒海 (2)徐徐上升 大江南北
7.(1)毛泽东主席 (2)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聂耳 (3)国家成立 隆重庆典 开国大典进行 (4)会场 典礼 游行
8.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 天安门广场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9.群众队伍入场的热闹
10.先总后分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工人 农民
11.比喻、夸张 宏大
12.直奔 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13.文中指群众恭敬而严肃地站着。 文中指群众恭敬地看。
14.升国旗 热烈 庄严
15.不可以删去;因为连用两个“一齐”强调了三十万人的动作完全一致,让人们感受到当时气氛的庄重严肃。
16.激动 自豪
17.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从中体会到人们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18.B
19.“我”对照应者多,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
20.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如“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想到了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可就创业的艰难、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将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等方面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