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 ·汤问》
摹 写 声 音 至 文
●清方世举《李长吉诗集批注》评曰:“白香山江上琵 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 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听颖师弹琴/韩愈 琵琶行/白居易
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作品内容。
2、学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写法,培养
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理解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
妇女的崇高精神。
我作是 慧 市
白居易(772--846),字乐 天,号香山 居 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 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 的诗歌创作实践。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 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
写下了不少感叹实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 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 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浅近明白。
诗人简介
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
唐代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
诗风清新自然 通俗易懂
题材广泛,善 用白描
讽喻诗:
《秦中吟》十首
《新乐府》50首
闲适诗和感伤诗;
《长恨歌》《卖炭翁》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 解之,问曰:「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 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 鄙俚也。
(宋僧惠洪冷斋夜话)
贬谪江州 任职苏杭同年 辞官回洛阳 洛阳安逝
主要 经历
作者简介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诗魔 诗王
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人物
与元稹合称“元白”
与元稹同中进士
文化 身份
代表 作品
字号
相关
次 , 2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忆 江 南 ( 其 一 ) 江南好,风景旧 曾谙。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胡 孺
人
能
诵
琵
琶
篇曲
唐 玄 宗 挽 白 居 易 联
子 解 吟 长 恨
补充介绍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魔,诗王:白居
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
诗骨:陈子昂 诗神:苏轼
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诗
奴:贾岛 诗囚:孟郊 诗家天
子:王昌龄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 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 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 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 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 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 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 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 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感伤诗:《长恨歌》 《琵琶行》
闲 适 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题目解说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属于长篇叙事诗。歌、行、引、 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 歌可唱的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畅、纵横多姿。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
“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的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 切相关的人、事、物等。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 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 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 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请求缉捕凶手,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 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 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 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 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 篇著名的长诗。
琵琶行
發 尋 的 暗 海 非 琵 琶 路 丨 真 欲 語 遲 移 船 相 近 邀 相 見 漆 酒
重 制 高 于 的 《 装 北 经 音 半 定
铜 先 有 情 弦 掩 t 动 舒 思 新 平 。 生 不 惧 、 低 眉 信 手 德 … 貌 置 中 一 無 限 事 輕 撒 慢 世 抹 复 挑 初 篇 壹 常 公 大 弦 嘈 … 息 雨
如 私 常 ; 错 精 弹 大 珠 珠 言 器 指 用 音 用 花 底 因
泉 流 水 月 雖 冰 泉 冷 足 弦 食 绝 : 通 聲 事 歇 别 有 的 愁 暗 恨 静 谓 实
搶 鸣 制 收 拨 當 画 运 群 山 裂 吊 更 的 西 舫 情 要 言 准 見 江 地
月白沉呤动热插弦中 — 教顺衣常却领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婚蟆 陵 下 住 十 三 學 得 琵 琶 成 名 员 的 方 言 部 … 罷 曾 的 的 题 娘 护 之 陵 之 争 缠 頭 曲 江 销 不 知 戰 細 頭 雲 寵 即 碎 血 色 羅 裙 翻
的 竹 院 宅 生 其 間 足 暮 聞 何 物 壮 鹏 帝 血 痕 哀 鸣 意 不 朝 我
在的进精病壹要教村笛呕喻雜言籍令石間君
琵 邑 語 聘 心 樂 耳 質 的 漠 辭 更 座
强 指 雕 君 翻 化 跟 琶 礼 ; 国
言
妆 度 工 闻 干 一 我 間 民 琶 已 嘆 息 間 指 重 帝 酒 是 進 年 同 必 曾 相 織 我 徒 去 年 辞 帝 丨 京 滴 居 卧 病 漏 隙 域 薄
無 音 果 照 嵗 不 聞 外 竹 聲 住 近 盆 城 地 … — 色 低 湿 黄
濤 赐 頭 者 送 客 概 等 救 它 秋 瑟 : 主 人 下 馬
客 在 船 举 酒 欲 飲 要 官 酸 僻 , 成 教 惨 机 别
特 性 互 温 月 勿 聞 水 龍 琶 聲 主 歸 客 不
般 色 故 門 去 冷 信 卑 馬 掃 差 文 嫁 兆 商 啼 … … … 重 利 輕 别 體 言 泛 果 实 茶 去 辛 丰 江 空 船 繞 船 以 水 寒 值 深 之 夢 少 年 時
31 今 年
笑 复
秋 登
度 弟 支 從 原
防 姨 死
暮 去 朝
寺 利
5 m u h 有 有 n 声 即
愉 落
速读文本,注意字音
予 (yú) 倡 (chāng) 女 贾(gǔ) 人 荻花(dí)
铮 (zhēng) 悯默(mǐn) 转徙(xǐ) 浔阳 (xún)
捻 (niǎn) 抹(mò) 挑(tiǎo) 西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间关(jiàn)
幽咽 (yè) 呕哑(ō u yā) 滥江(pén)
嘲晰(zhāozhā) 霓裳(ní cháng) 钿头云篦(diàn bì) 水浆迸(bèng) 悄无言(qiǎo) 虾蟆陵 (há má)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滥浦口,闻舟中
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 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 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 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 长 句 ,歌以 赠 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序内容:
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作诗缘由
作用:
概述琵琶女身世,
交代写作背景,
为全诗奠定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月夜江头送友人
贰 江上聆听琵琶曲 叁 歌女倾诉身世苦 肆 同病相怜伤迁谪 伍 重闻琵琶青衫湿
文本解析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诗文按什么顺序写 用七吾 句概括段意(七言句要力争表现何时、何地、何 人、何事。)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重点探究
昭君出塞
琵琶语
全诗共描写了几次音乐演奏 详略
·第一次——江上闻琵琶( 略 写 ) ·第二次——舟中弹琵琶( 详 写 ) ·第三次——更坐弹琵琶( 略 写 )
诗词鉴赏
互文作用:收到笔墨 客,机叶荻花秋瑟瑟。
经济,以少胜多,表
艺术效果 合任船,举酒合以无 借代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 时茫茫江浸月。
直接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茫茫江水,溶溶
月色渲染出送别的悲凉、凄惨心情
交代时间地点 景物, 渲染 悲 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意委婉,耐人寻味的 埋伏笔
月夜江头送友人
◆
回顾复习
【互 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和客人一同 下马上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 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 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 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 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 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举例 回 顾 复 习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翻译: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木兰辞》)
翻译: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 的凯旋"。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 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4、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 飞》)
翻译:墓地东西左右栽种上松柏梧桐。枝枝叶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江头送客闻琵琶 侧面烘托:琴技高超
1.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 邀见”做铺垫;
惊喜 .. ,由开“ ” ;“喜”的心情;
忍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 琵琶女
于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 场
系列动作描写
而
文
悲
启不
写出了主客
引出琵琶女
3
2
举止端庄,神态含羞
,欣喜、急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霓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六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开 瓦 *F 吸 小 永 进 , 铁 可 突 于J 他 马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指法总写
音调变化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调弦校音
总写神态、感受
江心 再 闻 琵 琶 曲
江心再闻琵琶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为后文做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铺垫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以议评声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尽管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 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技艺高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 潮 :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鸣雄浑激越、高亢激昂 激越雄壮
结 束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尾 声 :悄无言秋月白 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倾诉悲情
急切愉快 滞涩低沉
过渡:间关 —滑 幽咽—难 婉转流畅一低沉凝塞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皙歇
-江心 聆听琵琶雄浑、激昂、大气
序曲(初弹): 转、拨、掩抑、思、诉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粗重急促
亲切细柔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大弦—嘈嘈—急雨 小弦一切切一私语 错杂弹、落玉盘
戛然而止
开始:
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 上停顿的奇特功效。“无声”之所以“胜有声”,也还因为这
“无声”的暂歇时间,给听者留下了思考、回味的余地,使听者 对“有声”感受、理解得更深沉了。这是由听者的主观感受填补 了暂时的“无声”,使“无声”的意境更佳。这就如同绘画中有 “空白”一样,没有“空白”,笔墨线条也就失去了意义,二者 互为衣存,互为衬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创造出了曲止情续、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技艺高超绝妙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侧面衬托
以人衬声 以景衬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激越雄壮
急切愉悦
倾诉
悲情 幽愁暗恨
夏然而止
琵琶女的演奏变化:
以景结情
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 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 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 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 得 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可 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
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 效果。
一、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 相比较而言,后一首在结尾处该言情而不言情,反述眼前所见景物,使全诗空灵含蓄
获得了言外传情的艺术效果。所以沈义父指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 结情最好。”
二、钱起的《湘灵鼓瑟》诗: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 凄金石,清音入杏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 这是一首试帖诗,表现湘灵女优美动听的瑟曲之声。起首二句以总赞点题。中间四韵 八句通过楚客怀怨、金石感泣、白芷吐芬、湘水生悲等描绘,极力表现曲声之神奇动人 的力量。随后诗人从瑟声转到鼓瑟之人,但是“曲终人不见”,诗人的心中不禁充溢了凄 迷怅惘之情。结尾处,诗人没有把这一感情倾吐出来,而是用“江上数峰青”截住,把情 渗透到景中,让读者在这幅时空无限的画面寻绎绵绵的情思。
三、课文中我们学过不少这样的诗词:如周邦彦词《苏幕遮》的结尾:“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小楫”二句,写梦中与小伙伴们驾着小舟,进入荷花塘深处的 情景。以景结情,既展现了生动的景物画面,又把浓郁的诗情融入画中,并宕出远神,给
予读者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回味。
四、又如李白的《送友人》以“萧萧班马鸣”作结,用两匹马萧萧长 鸣,似有无限深情,烘托出诗人的缱绻情谊。苏轼的《江城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些诗歌的结句都用了以景结情的艺 术技巧,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五、李益的《春夜闻笛》诗: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思归之作。起句写闻笛,初春之夜,寒气犹 存,那一阵阵的笛声,在谪贬的诗人听来像是家乡亲人的呼唤,于 是禁不住泪湿衣裳。后二句诗人虚拟大雁北飞的情景,传达出自己 不能如雁一样返回故乡的怨望与惆怅。这一宕笔,不言当下云何而 当下意境可想,既避免了前幅实义已尽而继续申说的累赘,又深化 了诗人的感情,扩大了读者的想象和增加了全诗的韵味。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欢乐由”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 琶女色艺超群,名噪京华的青年时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 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然 而 ,好景不长,时光不再。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
沉 思 曲 ”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 深深的思考当中(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 ,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肝肠寸断。)
“悲愤曲”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在沉默中爆发,刚劲急促、震撼人心,表达琵琶女对命运 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她 时常空船独守,痛不欲生,悔恨交加。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 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前 秦 曲 ”
运用哪些手法描写音乐
1、大量运用比喻(以喻摹声),以声写声,以形绘声,声中含情 。写出了琵琶旋律的跌宕起伏与复杂多变,把琵琶的乐音描写得 淋漓尽致。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激发读者的联 想和想象。
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琵琶女演奏的变化 的描写如急切愉悦,幽愁暗恨,激越雄壮,戛然而止来揭示乐曲的 无穷含蕴。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 的感染力。
3、叙议结合,曲中带情,妙语点睛。
4、叠 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当年
而今
艺压京城,艳盖群芳
年老色衰
人妒人捧
门前冷落
年年欢笑
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歌女倾诉身世苦
对比 夜梦往事 孤寂伤感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 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 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 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 眼见风云千檣,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 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 中普通的一天。
——陶杰《杀鵪鹑的少女》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怎样理解琵琶女的形象
,大珠小珠落玉
一曲琵琶看似乐曲的起伏变化,实际上是演奏者内心
艺压京城,艳盖群芳 ,人妒人捧,年年欢 笑 急切愉快
嘈嘈切切错杂弹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
鸣激越雄壮
独守空船 悲愤控诉
滞涩低沉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清声腹密制
年老色衰 ,门前冷 落,委身
情感与命运的起伏变化。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 — → 商妇 —— 凄
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
自言本是京城女,名属教坊第一部
落差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用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 凄
谪居卧病浔阳城
才高位显居京城
落差
同病相怜伤迁谪
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有什么共同点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琵琶女
诗人
京城倡女
帝都贬官
名满京都的名艺人
才华横溢的大诗人
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明确:
琵琶女是一个琵琶技艺高超,但在封建社会 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诗人是一个才华横溢,誉满天下却被贬江城
、怀才不遇,孤独抑郁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
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有同样怀着满腹 的忧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 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 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 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
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
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
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典型感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篇中最为重要、最有
概括性的两句,是《琵琶行》的诗眼。它表现为一种同命运者和知音者 的心灵感应和共鸣,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思想感情,标志着中下层的 封建文人和市民社会联系、接触的开始,标志着他们之间思想感情的接
近,一些敏感、失意文人已经隐约感到:他们与琵琶女这样的下层人物 之间有着相似命运和造成这种命运的相同的社会根源,这正体现了一种 朦胧的时代觉醒。这一点,对以后的文学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题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诗 人 : 重 闻 琵 琶 青 衫 湿
设问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凄凉、悲伤 以人衬声——侧面描写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三闻琵琶 · 明写、略写
三闻琵琶青衫湿
个体
群体
为何江州司马青衫湿
①伤琵琶女: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 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 ;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 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伤已,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 怆满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女性的同
情与尊重,又是自身不公被贬的愁愤。
环境描写的文字,有何作用
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氛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瑟 。”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侧面烘托,反映琵琶女弹奏技 艺的高超,言有尽意无穷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春江花朝秋月夜” 情,反衬诗人被贬后
极
的孤寂悲凉
以美景衬哀
“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 一个是被压抑 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但白居易能冲破封 建的等级观念,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 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平等地看待一个 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 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 贵的,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 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 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 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
心声。
课堂小结
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 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 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 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 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 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 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 名属教坊第-部”中的“教坊”是唐代官办管领音 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琵琶行》理解默写
1.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 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 是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运用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 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肪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前百
4.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 境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5.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
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6.《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
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诗中以声音写声意,运用类比联想,写大小弦合奏
时效果的句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诗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
是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9 .诗中有四处描写月亮作衬托的诗句,它们是: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0 、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 “ 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 次当主四弦妇客声媚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
”来征侧面描写唯最活心称月白
1 ”,作者又用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作侧面描影湿
11.古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琵琶行》
11 11
12.古代文灭檀长智梦”蓉疟情想顿色白居易《琵琶行》中 的“
13.有些人离家森恣梦,少活不友娟意泪丝围然遇到和自己境遇 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II 的感喟。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11
11
14.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
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的表现是:
15.描写感我油窘寝居证环翅 幽 铌 玄 转 急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庸褒满江典能最酒独倾的诗句 蕙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 土鹃啼血猿哀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6.《琵琶行》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是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 无助的苦闷。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1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
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弹琴,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 地畅快,愉悦。“馀响入霜钟”,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 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是说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 知从什么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时间过得真快啊!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
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
伏尔泰曾经说过:“美是能够引起惊叹的东西。”
今天我们一起感知了美,品味了美,惊叹于《琵琶行》的美, 今后也让美成为我们的追求根植于心,感受美的温馨,寻觅美的 倩影,让语文学习成为飘溢芳香的美的天地。
读知音诗
下面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表达的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诗表达了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1) 动作描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
“惊”写出了当时震惊的感情;“坐起”则写出 了当时震惊的模样。“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 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2) 情景交融,首尾两句通过“残灯无焰”、
“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 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 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白诗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苍凉。
(1) 动作描写,“把君诗卷灯前读”,掌灯夜读, 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 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
(2) 以景结情,尾句“逆风吹浪打船声”描写了 狂风巨浪拍打船只的画面,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 时的真实情境,同时也是以惊风骇浪喻指险恶莫测 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 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 慰的心情。(双关、比喻)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 逆风吹浪打船声。
行琶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