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琵 琶 行( 并 序
两千多年前 一 个文
人 雅 士 , 一 个 山 野 樵
夫; 是 音 乐 将 他 们 联 系起来从此知音佳 话 永 流 传 。 一 千 多 年 前 一 个 朝 廷 官 员
个 天 涯 歌 女 , 也 是
音乐将他们联系起来 让 我 们 一 起 走 进 他 们 的故事。
前 言
主题升华
重点探究
梳理结构
知人论世
目 录
知人论世
为应制举与元稹闭户累月
研讨其时社会政治的各种问 题撰成《策林》七十五篇 其中不少条目与白居易日后 的政治态度和诗歌见解都有
陕 西 渭 南 ) , 生 于 新 郑 ( 今
属 河 南 ) 。
贞 元 十 六 年 ( 8 0 0 ) 进 士 及 第
知 人 论 世
白 居 易
N
00
△
,
字 乐 天
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今
三年后中书判拔科科授秘
书 省 教 书 郎 。 元 和 元 年 ( 8 0 6 )
关 联 。
元 和 三 年 至 五 年; 授 左 拾 遗
充 翰 林 学 士 。 这 一 时 期 以 极 高 的 政 治 热 情 屡 次 上 书; 指陈时政。
元和四年至九年;因母丧回 乡 守 制 。 生 活 环 境 的 改 变 使其有闲暇时间对往昔的作 为和整个人生进行认真的思 考 对 政 治 的 热 情 开 始 减 退 。
元和十年(815)回朝任太
子左赞善大夫因宰相武元 衡被盗杀而第 一 个上书请急
捕贼结果被加上越职言事
知人论世
以 及 一 些 莫 须 有 的 罪 名 被
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
马 。 这 次 被 贬 对 白 居 易 内 心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他 以切肤之痛去重新审视险恶 至极的政治斗争;决计急流 勇 退 避 祸 远 害 走 『 独 善
其身』的道路。
这 一 年;他写下了著名的 《与元九书》明确系统 地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 歌主张。
知 人 论 世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 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
知人论世
由上述一段话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
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 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 道。
知人论世
梳理结构
体 诗 。
行 又 称 歌 行 源 于 汉
魏乐府琵琶行是其名
曲 之 一 ; 后 来 发展成为 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
《 琵琶行 》 作于元和十 年 江 州 所 贬 作 者 通
过 亲 身 见 闻 写 成 的 一 首
解题
《 琵琶行 》 的体裁属古
解 题
长篇叙事诗。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滥浦口,闻舟
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 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序言
1. 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 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2. 说明了创作缘由: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 感情基调。
序言
用
序
作
言
(1)浔阳江头夜送客。
(2)江上聆听琵琶曲。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梳理结构把握脉络
梳理结构
全文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诗人用哪两句话将两个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两个人物:诗人和琵琶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眼)
梳理结构
重点探究
诗中几次写到演奏琵琶曲
重点探究
浔阳江头夜送客 : 。
暗 写 忽 闻 水 上 琵 琶 声 ; 主人忘归客不发。
江上聆听琵琶曲 :
明 写 ; 详 写 琵 琶
乐
重闻琵琶青衫湿 :
明 写' 略 写 琵 琶 乐 。
三 次 描 写
诗歌中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重点探究
● 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如急雨、私 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 乍破、刀枪鸣、裂帛等,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激发 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巧用叠词、联绵词描写音乐:弦弦、声声、续 续、嘈嘈、切切等叠词,幽咽、间关等联绵词, 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重点探究
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描写:转轴 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侧面描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重点探究
●
●
正文第二段音乐描写和诗歌主题表达 之间有什么联系
重点探究
音乐的变化 :
珠 落 玉 盘; 急 切 愉 悦 : 幽 咽 凝 绝; 幽 愁 暗 恨 : 铁 骑 突 出 高 亢 激 越 。
人生际遇的变化 :
年 少 成 名 意 气 风 发 ; 惨遭变故处境悲惨; 控诉呐喊。
重点探究
主题升华
【为什么诗人会和一个从未谋 面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本是京城女——老大嫁作 商人妇。
诗人:本是京城官员——去年辞帝 京。
人 物 联系
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
追 恋 惋 惜 的 态 度 她 只 是 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 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 得到觉醒 。
分析
琵琶女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
封建社会有着凄凉遭遇的歌 女形象。她对世人的重色轻 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 强 烈 控 诉 。
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
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
人 物 形 象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
伤 琵 琶 女 : 乐 声 引 发 情 感 共
鸣; 同 情 琵 琶 女 之 泪 。
伤己:今昔对比的落差伤 感自己遭贬之泪 。
诗人
为 何 青 衫 湿
人物形象
主旨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人 生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 、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 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 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主题升华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