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材中的考点: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插秧歌》《苯苜》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插秧歌》《荣菅》 细节描写
教材典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
(杨万里)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儿子拔起秧苗,大儿子种下秧苗。
一、二句写一家老小插秧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 四 个 动词,既准确、具体、平实,又暗示分工明确。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整体感知
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
三、四句写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 免从头上湿到肩胛,由此不难看出雨势甚猛。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整体感知
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儿,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 只是说道:
五、六句写农夫劳作到忘我程度,家人喊他吃早饭歇一会儿,他顾 不 上答话,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整体感知
秧苗根部还不牢固,这块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栽插完毕,你回家一定要提防小鹅小 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
尾联模拟农夫的口吻说秧苗根部尚不牢固,且还没栽种完毕,一定要提防小鹅小 鸭,不要让它们到田里破坏秧苗。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整体感知
插秧歌
细节1 动作描写——艰辛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细节描写2——语言和心理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笠是兜銮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秧歌
杨万里
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细节描写3外貌比喻— 渲染气氛
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弄湿了肩胛。
三 、四句写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湿 到肩胛,由此不难看出雨势甚猛。
从农人一家的外貌描写,表现出他们劳动的艰辛。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细节描写3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细节描写4—劳动精神 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若 草 》 中 的 细 节 描 写
这首诗的句式有何鲜明特点
采采荣苜,薄言采之。采采荣苜,薄言有之。 采采苯苜,薄言掇之。采采苯苜,薄言捋之。
采采苯苜,薄言祜之。采采荣苜,薄言額之。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于不变中
凸显变化
《苯苜》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重章叠唱
思考:这六个动词有哪些细微区别 它们的顺序能够更换吗 请
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思考,尝试分析。
句意理解
采采苯苜,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
采采:茂盛,众多貌。《诗 ·秦风 · 兼葭》:“兼 葭采采,白露未已。”毛传:“采采,尤萋萋
也 。 ”
薄言:语助词,无义。
这两句表现妇女们呼朋引伴, 一起去采荣 苜。“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采
摘 取得,获得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苯苜的动作。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 了荣苜的不同长势,采摘动作的快慢,而且还使人想象出 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句意理解
采采荣苜,薄言掇之。采采苯苜,薄言捋之。
从茎上成把取下
摘取
句意理解
采采苯苜,薄言祜之。采采苯苜,薄言 之。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苯苜的动作。“祜”和“”两个字写出了人们
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苯苜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从茎上成把取下 酉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士比
明确:不 能 。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 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 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祜 之”,掖起衣襟“糊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 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采采苯苜,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 采采苯苜,薄言掇之。采采苯苜,薄言捋之 采采荣苜,薄言祜之。采采苯苜,薄言被之
在循环中
递进情感
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句式的美感,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升华
采采苯苜,采之,有之,掇之,捋之,祜之,額之
改
版
原
版
1、加深印象,渲染劳动的欢乐气氛
2 、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3 、反 复地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 满 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深化诗的主题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作用:①便于记忆和咏唱。
②增加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③回旋反复,强化感情,深化主题。
于不变中 凸显变化
在循环中 递进情感
总结
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考点分析
什么是细节描写
●一般地说,对那些细微、具体可感并具有典型意 义的东西的描写,特别是能展示人物思想及其性 格特征的那些有典型意义的外貌、语言、行动、 心理活动等的描写,都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简单来说,细就是细微,节就是关键,在其不经 意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放大之中,体现着对整首诗 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
忆海拾贝:
我们学过的古典诗歌里,有哪些运用了细节描写
请思考其妙处。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月下独酌》
《琵琶行》
佳作赏析:品味这些诗歌中的细节之妙。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没有直叙乡思,只写了刹那间的个 人生活的一个细节。一个“又开封”,将“万重”意绪无 从表达又恐表达不尽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乡思之重,感慨之深,可以想见,却以平淡、自然、精炼 的七个字出之。
● 采莲子皇甫松
船动湖光潋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 《采莲子》皇甫松
船动湖光潋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抛莲子,她抓起一颗莲子,扔过水面,扔向那少年。这一抛莲 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 也置之于不顾了。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 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半日羞,抛了莲子后,才猛然感到远处有人看见呐!也许是岸 上的旁人,也许是邻舟的女伴吧.这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 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 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 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 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
也表达出他的散淡闲逸。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蓬头稚子”,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 可爱与真实可信。
●“侧 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 钓鱼的情景。
●“遥招手”,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 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
●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正所谓“虽
是微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那 么,通过上述古典诗歌的学习,我 们对诗歌中细节的作用有什么样的 认识呢
总结:古典诗歌细节的作用有哪些
●1、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2、表达出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
●3、具体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
●4、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
●5、….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
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 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 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
就不会连贯起来。
申话素
赏析下列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留别郭八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细节描写: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动作与外貌的细节描写。
●“白头”写宫女已经在宫中已经很多年了,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 谈论唐玄宗。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感旧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作品中
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① 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 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③ 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诗人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是动作描 写;“一簪华发醉秋风”是外貌描写“华发”,写诗人壮志未酬,无奈老去的悲凉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①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渝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 【注】
·①陆沉:沉晦埋没。
· ②黄绶:黄色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
●③湔祓(jian fu):推荐提拔。
●④割鸡:治理一县的代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请概括诗中王文通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答案】
●①才华横溢,位沉下僚:首联说老友有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却只是身处 下僚;
●②迫于生计,委身官场:“头白眼花”却仍奔走仕途,“儿婚女嫁”之后, 才可挂冠归去。写友人为官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表现他的品格 ;
●③壮心犹在,盛年已逝:“心犹未死”,说明内心仍有所追求;“春不能 朱镜里颜”,春天能使万物复苏,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容颜。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