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带写
行
高 适
千 德
0
② 求
《为节骨
字 音
节 奏
句 意
读
· 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施/逶迤/碣石/间。
△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
渤海 (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
(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 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 岑 ”,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 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 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代表作《燕歌行》《塞下曲》 《别董大》《高常侍集》
其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 歌行和五言古诗。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 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 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 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 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
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 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
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 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
书 · 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是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
“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 蓟”之地的民谣中,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属于“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 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大多是七言。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首 创于曹丕。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燕歌行 》是高适边塞诗中最杰出的作品。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 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
(歌行体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其 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
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
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注 释
译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燕歌行:乐府旧题。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和写作的
缘由。为整首诗提供了环境背景。
译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季布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注释
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
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 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 边衅乎 ”——《唐诗解》卷十六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以汉比唐,既是文化习惯,也是春秋笔法,开篇点明事件、地点, 且有意推出时代大背景,把闺情绮怨放大为家国情怀。“破残贼”, 既显出国家荣誉感、军人使命感、主权正义感,也略带一点对敌人的 藐视感。“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男儿本色在盛唐时 代主要体现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 还欲请长缨”“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尚武任侠,驰 骋疆场,立功报国,“汉将”与“男儿”同声相应,外加天子格外的 助力,就将战前的昂扬情绪充分激发出来了。
译文及注释
挺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注释
挺:撞击。金 :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施:旌 是竿头饰羽的旗。施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碣 石;山名。校 尉 :次于将军的武官。羽 书 :(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 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 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译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1.诗人描写“出师”渲染了怎样气势 有何表达效果
用從金伐鼓,旌施逶迤渲染出师时的声势浩大,用“破”、 “下”等动词写出了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气势。与下文的惨败 形成对比。
2.分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而“照”表现了敌人的来 势凶猛,战火把山都照红了;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 紧迫激越。
锋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
观赏美人的歌舞!
注释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半死生: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注 释
锋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腓(一作衰):指枯萎。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在描写战士和将帅
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战士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 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②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 示了必败的原因。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充满了愤怒和 讽刺。
3.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
②“凭陵杂风雨”:敌人凶
猛善战
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
人帐下犹歌舞”:将领与
战士的矛盾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 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注 释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锋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5.这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
① 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
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 断肠的分离之苦。
6.“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句中哪个字
最为关键 请简要分析。
①“久”字最为关键。“久”字说明了戍边战士驻守边疆之久,辛 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的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悲。
②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注 释
边庭飘飘: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无所有:更加荒凉不毛。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锋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 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 释
血:一作“雪”。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锋文及注释
原文&译文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 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 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 谋,身先士卒,不贪功, 爱士兵。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了当时将领的无能。
7.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23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口金伐鼓下榆关,旌施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征:
边烽突起慷慨出师
战败:
力尽关山轻敌战败
被围:
被围不归两地相思
死斗:
死斗心愿怀念李广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24
品读诗歌,鉴赏探究
问 题 1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人 :将帅、战士——思妇、征夫
事:战 争
景 :深秋大漠
问题2: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你心中的答案。 注定失败、悲惨、引人同情
这是一场 的战争。(自由填空)
问题3:这首诗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3
诗作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 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 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 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情感主旨
①赞颂表扬——士卒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
②悲悯同情——士卒离家远戍、久战不归、相思之苦
③谴责抨击——将帅的骄纵荒淫、腐败无能、不恤士兵。
④揭露批判——军中官兵对立,苦乐不均的现象。
⑤相思之苦——征人思乡思亲,思妇思亲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 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口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
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 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 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口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 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 的政治家。
诗歌主旨
高适《燕歌行》
· 抒出征之豪情;
· 惜战士之辛苦; · 怜思妇之断肠; · 赞战士之死国; · 讽将帅之骄逸; · 盼 边地之和平。
集大成
艺术手法
一、对比手法一深化作品主题
· 出兵时金鼓震天——战败后困苦凄凉
·士兵的辛苦作战——将军的纵情声色
·士兵的效命死节——将军的贪功懈怠
· 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
二、景物描写一渲染烘托
阅读曹丕的《燕歌行(其一)》,比较分析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慷慷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思妇的对征夫的思念,借此表达思念的遥遥无期,
都写出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对他们的同情。
不同点:曹诗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
统治阶级能对普通百姓如此深刻同情,这是很可贵的;而高诗则着重批判 身居要职的将军狂妄轻敌及其腐败的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课堂 小 练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
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 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卢纶等。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又进一步予以发展
汉魏六朝时已 有一些边塞诗
至隋代数量
不断增多
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边塞诗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
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内 容主要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 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 ;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 风光异域风情。艺术特点包括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①雄浑壮丽奇异独特的风光赞颂
②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③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激励赞美】
④征人久战不归的哀痛,思乡思亲之苦【思妇】
⑤ 穷兵黩武/骄奢淫逸的批判愤懑 士卒艰辛/民不聊生的悲悯同情
⑥外族入 侵的担忧 报国无门的愤懑
⑦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和平安宁的珍视向往
楼兰阳关玉门关夜郎阴山蓟北塞外黄河 落日秋月雪山大漠风沙烽火狼烟大雁
金鼓战马金甲铁衣旌旗旌施
羌笛琵琶《关山月》《折杨柳》《阳关三叠》 戍卒将帅征人单于胡人思妇
边塞风光
军旅生酒
嚴争场面
两地桐思
用興
对跳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初来信到
久经沙场
冷静旁观
借古言今 代表:高 适岑参 王昌龄
突出强调
怎么写
【手法】
表达什么 情感主旨
做笔记
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相映成趣,拓展意境
风格: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地名 景色 武器 音乐 人物
写什么
【内容】
边塞诗
塞上行作
刘得仁〔唐代〕
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 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 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 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2、对边塞将士的激励;
3、对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
1、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课堂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施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施 (pèi): 旌旗。
问 题:“马后桃花马前雪”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分析。
运用了对比,“马后桃花”,指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 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将关内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茫的冬景聚集到征马上, 对比鲜明。
运用了借代手法,“马后桃花”,指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 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桃花”与“雪”分别代指(象征)家乡的温馨生活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
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
课 堂 小 练
首先要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据注解可知《出关》 中的“关”为边塞的居庸关,所以是边塞诗。
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 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亲、 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词语。《出关》前两句写居庸 关之前士卒一往无前,急于奔赴疆场建功立业的心理;后两 句写临出居庸关即将远离故土时所产生的怀土恋乡的情感。
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
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