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蒙古短调歌曲的调式特点,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及准确的节奏来演唱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热爱蒙古音乐,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银杯》。《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在歌曲演唱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仍是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梯进的方式,范唱—会唱---有感情的唱---边唱边喝酒律动,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目的。
3重点难点
1、解决歌曲中五度,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
2、了解短调,有感情的演唱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银杯
情境导入法
1、猜猜老师到哪了?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
(设计意图:PPT背景蒙古风情图,桌上有酒壶和酒杯,老师穿着漂亮的蒙古族服装伴着音乐表演了一段舞蹈,根据以往的知识,轻松愉快地把学生带入蒙古族宴会上来。)
二、感受蒙古族音乐
1、感受蒙族风情
师:老师来到了美丽的蒙古族,那儿的人们要带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在PPT带领下了解了蒙族的美食,美袍和那达慕节时的社交娱乐活动,为下一环节的蒙族音乐做铺垫)。
2、了解蒙族民歌
师:蒙古族人的这些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慢慢形成了蒙古民歌独特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蒙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学唱歌曲《银杯》
初听歌曲
教师随伴奏边范唱边律动,感受歌曲情绪,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
(2)教师讲讲蒙族宴会习俗及银杯在蒙族人心中的地位。
学唱歌曲
教师弹,学生跟琴唱歌谱,找出跳跃比较大,比较难唱的地方。
(“干一杯”的“杯”五度,“赛”和“朋”字间八度大跳音程及有倚音的地方学生较难唱准,带领学生跟琴多唱)
填词唱,注意节奏,词与谱的对应。
(对切分节奏及与歌词对应的把握)
再唱,体会歌曲情绪内涵,找出歌词里表现情绪的一句。
(“赛勒日外咚赛”是蒙语,“好上加好”之意,祝福亲朋好友生活越来越好。)
(教学设计:找出歌曲比较难唱的地方进行难点突破,也是蒙族音乐风格的体现。)
(4)说说歌曲情境发展经过了几个过程。学生跟老师举杯练习敬酒动作
(设计意图:在教师一边随伴奏范唱歌曲,一边用酒具敬酒做律动舞蹈,渲染宴会气氛。)
学生有感情地随伴奏边唱边敬酒律动
集体表现
全班分成几组,有的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喝酒,共同营造蒙古包宴会的情景。
四、拓展欣赏
1、说说这首歌曲的特点,介绍短调。
2、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介绍长调。
3、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单讲述短调学生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用对比欣赏更能理解短调风格是节奏整齐,结构工整,旋律欢快多为叙事生活的歌曲。)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