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 (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 (共3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1 20: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 入
世道经常会走到崩溃的边缘,很多人会逃奔、诅咒、互伤,但总会有人像女娲那样站起来,伸手把天托住,并炼就五色石料,进行精心修补。最好的救世者,也就是最好的修补匠。中国共产党就是最好的救世者,一百多年的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一百多年的栉风沐雨、开拓进取,一百多年的顺势而为、积极创新,中国人民终于真正地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演讲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内容,分析开幕词情理交织的特点。
2.认识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意义。
知识积累
(1)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2)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3)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4)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5)避坑落井:躲过了坑,却掉进了井里。比喻避开一害,又遇另一害。
(6)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成语积累
(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2)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上的讲话
(3)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4)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毛泽东名言
知世识体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背景知识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作为662位代表之一参会,他回忆道:“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诗人柳亚子提笔赋诗:
六十三龄万里程,
前途真喜向光明。
乘风破浪平生意,
席卷南溟下北溟。
开幕词
(1)概念: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2)作用: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体知识
(3)格式: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在会议名称前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幕词正文的特点:
一是简明性,即简洁明了、要言不烦;
二是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三是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具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四是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五是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会议或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与活动,激励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慷慨激昂的演说
掷地有声的宣告
假如某电视台《档案》栏目组计划制作一期节目,主题围绕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一重大事件。你作为栏目的讲述人,需要带观众走进和回顾那些震撼人心的家国大事,还原曾经激动人心的场景,讲述那些镌刻于历史的故事。
情境任务
启动“档案”,还原历史大事件
召开背景
与会人员
活动一 讲来龙去脉,诉发言内容
1.作为事件讲述人,请先查阅资料,制作资料卡片,为讲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准备。
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会议内 容(任务)
描绘蓝图
会议性质
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经济建设获得胜利,文化建设出现高潮,国防建设得以巩固。
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会议意义
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活动二 现场模拟,感受“站起”之豪情
2.还原和设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毛泽东形象。填写下表,为下一步情景模拟做准备。
服装
道具
神态
动作
形象
整洁笔挺的中山装
讲稿,话筒,讲台
从容、自豪、自信,眼神坚定
手拿讲稿,目视前方
豪迈自信的革命者,领袖
设计形象:毛泽东
段落 表达情感的语句 情感特征
第4段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愤怒、惋惜之情
第6段
3.这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现场,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及语段进行诵读,情景再现领袖毛泽东当时的豪情。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
段落 表达情感的语句 情感特征
第7段
第12段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及警惕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段落 表达情感的语句 情感特征
第13段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对人民英雄的缅怀、敬仰之情
4.角色转为讲述人:和听众一起探讨此开幕词的“慷慨激昂”和“掷地有声”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例如:
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1
“唯一”强调那次会议的收获仅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而已,并没有其他任何益处;“决无”强调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
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2
“必然”“毫无疑义”给予斩钉截铁的判断,没有丝毫的含糊;“务必”强调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麻痹大意。
总结 用词上:肯定,语气坚定。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3
判断句。强调我们的工作的重大意义。
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4
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强调仅有两条路供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我们当然要选择前者——“推翻这些敌人”。
总结 句式方面:多使用判断句或语意肯定的复句来表达强烈的感情。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5
比喻。把国民党反动集团比作帝国主义的“走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他们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向帝国主义摇尾谄媚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和鄙视。
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6
反问。以反问的形式,肯定我们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的能力,既让人思考必然性,又表现出强大的自信心。
总结 修辞方面: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表达富于变化,生动形象。
活动三 如何“站起来”,怎样“站下去”?
5.和听众探讨:此开幕词被选入教科书后,本来可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作标题,但编者却选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标题,请分析其用意。
答案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生动、形象、直观,语言豪迈激昂,充满民族自信心。
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文中多次出现,有统领全文和贯穿全文的作用。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达了此次会议召开的最重要的意义,能体现会议的性质。
6.讲述人陈述:中国人民不但要“站起来”,还要“站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表述了哪些“站下去”的必要条件?
答案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②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团结一致;
③必须保存和发展人民武装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习近平经常在一些重大场合谈及历史。他曾说:“‘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是习近平在回顾近代中国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做出的历史判断,是透过“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而得出的论断。
微任务
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五四运动后,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此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过程。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自此,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导下,砥砺奋进,硕果累累。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实现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李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高铁、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逐渐向“领跑”发起冲击。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外部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在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研究领域持续发力,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摘编自丁奎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1.阅读以上材料可知,我们的目标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变化,从中国人民“站起来”,到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这展现出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答案 ①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②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④一切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
2.在新时代来临之时,作为青年的你,如何践行“强国有我”的呼唤?
答案 ①爱国是当代青年的必修课,当代青年要立足于自己人生的基本点,对自己、对社会要负责任。
②学习路上,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学有所用,为科技兴国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③要有远大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应该成为当代青年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