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共31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2 09: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重获新生!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关于第一届政协的表格。
参会人员
主要任务
建国纲领
职责性质
各党派、各团体、解放军、特邀代表等662人
筹建新中国(国名国歌国旗国徽国家领导人等)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临时宪法性质
广泛性、民主性
第一届政协会议(油画)
一、开辟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思考】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如何体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①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各单位代表名单
(共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正式代表和候补代表共计662人)
(甲)党派代表(14单位,正式代表142人)
(乙)区域代表(9单位,正式代表102人)
(丙)军队代表(6单位,正式代表60人)
(丁)团体代表(16单位,正式代表206人)
(戊)特别邀请人士(75人)
②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中央人民政府要职。
一、开辟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③国旗、国徽、国歌体现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
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1.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核心概念】新民主主义社会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有经济主导的包括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开辟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成立:开国大典
▲赵建成《开国大典》(局部)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根据材料中大事年表,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条件: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若写“确定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亦可);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及国名、国旗、国徽、代国歌等,直接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
【史料思考】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年(部分)
1948.9~1949.1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
1949.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6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探究一: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解放军在南京总统府前
按照“打扫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教材
①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②社会意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③世界意义: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总结: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一、开辟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而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政体,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深化认知】
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人民日报》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军事上: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土匪和反革命武装威胁新生政权
经济上: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国家财政经济困难严重
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的侵略、敌视、封锁和包围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1.背景
二、巩固新政权——人民政权的巩固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参考下图,说明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情境探究】阅读图文材料,为巩固人民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
2.措施
二、巩固新政权——人民政权的巩固
(1)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2)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 解放生产力
【思考点】你怎样理解毛主席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经济基础;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道路
◎中国的土地制度……如果不加改变,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中国共产党党史第二卷(1949—1978)》
提示: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②反封建不仅仅指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同时也包括推翻封建统治根基
①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消灭地主阶级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力量。
②巩固工农联盟,从根本上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2.措施
二、巩固新政权——人民政权的巩固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
物价稳定赢得民心
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历史纵横】阅读教材材料,“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心情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治 标
治本
2.措施
二、巩固新政权——人民政权的巩固
【以图说史】图片反映了什么巩固政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什么条件?
(4)抗美援朝
打出国威军威;提高国际地位
民族凝聚力;抗美援朝精神
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史料思考】阅读史料,说一说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简述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950.9.12)
二、巩固新政权——人民政权的巩固
2.措施
探究二:巩固人民政权的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对内
国内
条件
二、巩固新政权——人民政权的巩固
三、交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探究三:列举新中国进行的外交活动,并予以评价。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引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参加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参加亚非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
【易错提醒】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
同: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总结: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
新中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对内
对外
国内
条件
国际
环境
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交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经济: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一化三改造”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证
◎天津盛锡福帽场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Q1: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意义?
Q2: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农业方面,土改后我国农业还是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分散的个体农民生产率低,在生产、销售、分工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迫切需要。
在手工业方面,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主义性质使它存在剥削工人剩余劳动,唯利是图,与社会主义生产目标相左,抑制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等负面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教学用书》
个体经营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能满足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一五计划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
你怎么理解?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政治:
(1)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
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2)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第二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结合五四宪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大制度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转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肃清残敌 剿匪反霸
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
稳定物价 恢复经济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五项原则 两次会议
国内
国外
巩固
新政权
建设
新政权
建立新政权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五四宪法
三大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
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C
2.(2024·广西适应性测试)1951年3—12月,全国各地相继举办了“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坚决镇压反革命电影宣传月”“苏联电影展览”和“抗美援朝电影宣传月”等展播活动。以上展播活动反映了(  )
A.电影制作发行紧跟时代主题 B.战争题材影片深受观众欢迎
C.外国影片在中国的市场广阔 D.电影制片厂采用新营销手段
A
3.“印度支那敌对行动的停止就要实现了,举世盼望的印度支那的和平就要恢复了:正如朝鲜一样,和平又一次战胜了战争。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为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而努力。”这一讲话(  )
A.是中方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B.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结束
C.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有助于解决中印边境问题
A
4. 1953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把优秀干部输送到工业建设部门去,做好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的工作,大力培养、训练新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这一要求旨在( )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推进三大改造的完成 D. 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5.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翘首盼来的春天属于大自然,用手织出的春天才属于自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