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观看小视频“改革开放40年”,你能列举哪些主要成就?
认识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
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工业总产值达6万多亿元,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0年,
“七五”计划所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经济发展:
根据史料,概括指出中国家庭厨房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厨房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简易炉灶;20世纪80年代使用蜂窝煤和简单橱柜,厨房开始规划;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多样化,并向电气化转变;21世纪至今,整体厨房出现,系统搭配厨房用具。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人民生活观念的更新。
【史料思考】中国家庭厨房变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在角落里搭一个简易的草棚,垒建一个炉灶
20世纪80年代 蜂窝煤取代了面儿煤,家里做些简单的橱柜,开始有了厨房规划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 普遍开始使用液化气,厨具也开始多样化了,厨房用具开始向电气化转变
2.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3.科技进步
(1)1983年,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2)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3)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网发电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
图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什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史料思考】图1、图2所示漫画从某个侧面分别展示了20世纪60、9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提示:
本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
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生产力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经济发展
——料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4月公布
①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多万亿元,年均增长8.6%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④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3.科技进步
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巨型计算机“神威”的问世,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在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方面对我国的封锁。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2.人民生活
(1)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2)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阶段:21世纪初
1.经济发展
我国2010年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为之瞩目,这也向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10月31日)
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废止《农业税收条例》。自此,在我国存在了2600年之久的农业税收制度正式宣告终结,这也标志着,农民的生活将迎来一个新面貌。
2.人民生活
(1)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和8.9%
(2)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3.科技进步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38.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成功进行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2007年10月24日18时,中国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取得圆满成功
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申述,台湾和大陆可以实行两种制度。在台湾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司法终审权;可以保留军队,其党政军系统均由台湾当局来管。
(3)实践:港澳回归。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问题
◎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相同点 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
不同点 目的 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香港、澳门
特殊之处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拥有高度自治权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易错提醒】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1)解决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比较】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2.“一国两制”的发展
(1)表现①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②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实现了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③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2)影响: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
3.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1979年元旦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0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告台湾同胞书》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分裂法》,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士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反国家分裂法》
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
胡连会
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
两岸“三通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阻碍因素
台独势力
李登辉 “一中一台”
国际反华势力阻碍统一
陈水扁 “一边一国”
蔡英文鼓吹“两国论”
谈到祖国统一有人信心十足,但也有人忧心忡忡,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有利:①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③正确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切实可行;④交流频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⑤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⑥群众基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不利:①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②“台独”势力的猖狂。
【史料思考】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20世纪70—80年代
政策调整
主要成就
(1)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
(2)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1)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2)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2.20世纪90年代
(1)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2)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3.21世纪初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齐聚中国上海,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诞生。
▲利比亚撤侨
2011年2月,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迅速有序地纽织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同胞) 行动,从2月22日至3月5日,35 860名同胞被安全撤离。
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苏联加盟成员国和大多数东欧国家都经历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但中国不但保证了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还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改善了人民生活。中国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B.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不断巩固
C.全国人民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A
2.(2024·黑龙江适应性测试)小说《暴风骤雨》原型地——元宝村,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起了铅笔厂、筷子厂等企业。2012年,该村铅笔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被称为“亚洲铅笔之乡”。昔日“光腚屯”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说明( )
A.人才培养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B.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C.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D.新型城镇化战略已全面实施
B
3.下图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除低情况。该图可以用于说明我国( )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教育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
D.九年义务教育已完全普及
C
4.右图为漫画《新的一页》。该漫画记录的是( )
A.南方谈话
B.九二共识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C
5.(2023·山东等级考·T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C
沟潭之水,凝滞沉闷,飞瀑之流,奋迅高亢——同是为水,性却异,前者满足安逸,后者进取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