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课件+导学案+练习(打包8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课件+导学案+练习(打包8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30 10:43:26

文档简介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________和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________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___________,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____________”。
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_________和________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____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________年研制成功耐用__________,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此为动力,他在_________年试制___________成功。
5.20世纪初,人类制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__________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_______,并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
关键信息
电力
发电机 电动机
电力 蒸汽 电气时代
2.美国 德国
3.爱迪生 1879 碳丝灯泡
4.卡尔?本茨 1885 汽车
5.飞艇 1903 莱特兄弟 飞机
精讲点拨
学习要点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背景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经济:资本主义的竞争上升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科技: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二、主要发明
电力广泛应用
(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并逐渐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
(2)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的碳丝灯泡。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2)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3)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主要有电话、电报等)。
三、特点
(1)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3)一些国家如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学法点拨
【透析1】了解自然科学成果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关系: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例如,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透析2】分析蒸汽作为能源的局限性:机器体积大,操作过程复杂,所需人力多,使用范围受限制等,使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
【透析3】“1600多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几千次试验”,从电灯泡的发明过程中,认识爱迪生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透析4】认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的优越性:汽车有新型的动力;体积小,速度快;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等。能辨证地看待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负面影响。
【透析5】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电器、汽车、航空、石油、化学工业等。
【透析6】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各种新技术、新发明运用于工业生产,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合作探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二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a.生产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b.社会关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
c.国际格局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开动了工厂机器,还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
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回答:
①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进行第几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什么?
②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经济是否得到迅速发展?为什么?
二、学科综合题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路飞架东西获双赢”。据新华社记者报道,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北路通道送电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二: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百龙滩水电站等五个大型水电站。
材料三: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如下: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A是?? ? ??工业基地,B是???????? 工业基地;C是????????? 工业基地。
(2)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火电,它是将?????????? 、内蒙古等省区丰富????? 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的是水电,它是将_______水电站及建设中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珠江南流)上游。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5)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地区发展各有什么益处?
(6)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____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它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7)我国政府实施能源调配这一举措,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8)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结合国情,请你谈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三、开放题
4.两次工业革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这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慨和认识?从发明家的发明经历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探索方法、路径、技巧
1.【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作用。
【解题思路】工业革命的影响表现在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回答对中国的影响时,注意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结合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侵略的知识。
【参考答案】(1)第一次:棉纺织业 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a.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c.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课标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路点拨】注意中外知识的联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中外对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第二次 电力的广泛应用 ②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没有 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课标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政、史、地三个学科综合题目。既有对“西电东送”工程本身较为详细的问题,让学生得用三个学科的考查,又发散到对地理、历史知识的考查,还提出了有一定高度的原理分别进行剖析。
【参考答案】(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山西? 煤炭? 首先,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对铁路沿线的污染,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大大减少,减轻空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3)葛洲坝 ?三峡?
(4)红水河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十分丰富,汛期长,流量大,又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也很大,因此水能丰富。?
西电东送,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同时为西部的电力提供广阔的市场,不仅可以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得用率,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形成产业链。而且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同样是一件好事。西电东送可以改变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用电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二?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世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力时代。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
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8)①坚持以煤炭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实现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利用效率;②大力开发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③积极稳妥地开发核电;④因地制宜地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4.【思路点拨】从发明创造的社会生产需求与社会竞争、发明者们的勤思钻研、科学的精神等角度去思考。
达标检测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计算机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得到广泛应用的能源是 ( )
A.石油 B.电力 C.煤炭 D.水力
3.“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是谁的名言?( )
A.牛顿 B.爱迪生 C.西门子 D.爱因斯坦
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
A.电话拜年 B.乘公交车上班 C.电脑办公 D.坐飞机旅游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 )
①美国 ② 德国 ③日本 ④英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的是( )
A.莱特兄弟 B.瓦特 C.卡尔?本茨 D.爱迪生
7.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8.以问世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事物,正确的是 ( )
①火车 ②汽车 ③飞机
A.①②③   B.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9.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 )
A.19世纪晚期 B.19世纪中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初
2.20世纪初,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
A.汽船 B.火车 C. 汽车 D.飞机
3.由德国人完成的发明有( )
①电灯泡 ②发电机 ③汽车 ④飞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4.19世纪最后的30年,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除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外,还有( )
①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汽车的发明和使用
④汽船的发明和使用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
A.电力的广泛使用
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信通讯手段的发明
6.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有类似表现的方面是
A.新电力的广泛使用
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
7.按所发明事物的种类排列下列人物,恰当的一组是( )
A.瓦特 爱迪生 莱特兄弟
B.富尔敦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C.法拉第 爱迪生 瓦特
D.史蒂芬孙 爱迪生 瓦特
8.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生产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
二、材料解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了第一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史蒂芬孙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因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被称为“火车”。
材料二 1885年,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1903年底,美国的莱特兄弟几经试制的飞机,终于试飞成功。
请回答:
(1)汽船和火车是什么时期的重要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
(2)汽车和飞机又是什么时期的重要成果,它们又是以什么为动力的?
(3)从生产力的角度讲,这些机械的发明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问答题
10.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其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拓展阅读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8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汽车:载着时代向前奔驶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汽车走过这样一段历史:1771年,法国人居纽设计出蒸汽机三轮车;1860年,法国人雷诺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1885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装有高速汽油发动机的机车和装有二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三轮汽车,并且成功企业化;1908年,美国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产线大量生产价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车。汽车的大众化由此开始;1912年,凯迪拉克公司推出电子打火启动车,使妇女也开始爱上汽车;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辆前轮驱动汽车面世;1940年,大战令许多汽车制造商停产,欧洲车商开始转向生产军用车辆;50年代,德国沃尔沃的甲壳车轿车一经推出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汽车;1970年到2000年,日本车在亚洲走俏,丰田、本田、三菱以及日产特高技术小型车入侵欧美市场,改写了欧美汽车垄断的局面。实际上,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参考答案:
A级 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B 2.B 3.B 4.C 5.A 6.C 7.D 8.A
9.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B级 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1.B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2.D 飞机问世于1903年,是20世纪初最新的交通工具。 3.B 发电机、汽车的发明者分别为德国人西门子、卡尔?本茨 , 电灯泡、飞机的发明者分别为美国人爱迪生、莱特兄弟。 4.D 汽船发明于1807年,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5.A 电力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6.B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有汽船、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有:汽车、飞机。 7.B 富尔顿、卡尔?本茨、莱特兄弟都发明了交通工具。 8.A 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9.(1)工业革命的成就,动力为蒸汽机 (2)第二次科技革命,动力为内燃机 (3)汽船、火车、汽车、飞机的发明不仅便利了交通,还促进了能源的发展。总之,这些机械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0.特点:1)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2)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3)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启示:要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密切配合,把科技变成生产力。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知识梳理】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2.原因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3.影响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表现
(1)电力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2)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
生活。
(3)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前面。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他一生中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汽车
(1)前提: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2)发明: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3)意义: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飞机
(1)发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飞成功。
(2)影响:飞机逐渐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知识网络】
【问题探究】
【问题】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探究:(1)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改良的蒸汽机,蒸汽动力普遍应用;发明了轮船、火车机车等新交通运输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器产品深入到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更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3)它们给我们的启迪包括: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入了(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计算机时代
答案:B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  )。
①美国 ②德国 ③日本 ④英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3.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景象常常使我们怀念起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他是(  )。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答案:B
4.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卡尔·本茨
答案:D
5.在20世纪初,首次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  )。
A.卡尔·本茨 B.莱特兄弟 C.爱迪生 D.马可尼
答案:B
6.下列发明属于美国人的是(  )。
①电灯泡 ②飞机 ③汽车 ④电话 ⑤轻内燃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A
7.2010年9月10日,首届中国太阳谷低碳科技博览会媒体开放日活动在山东德州的中国太阳谷举办。19世纪后期,人类日益广泛利用的新能源
是(  )。
A.煤和电力 B.电力和石油 C.电力和原子能 D.煤和石油
答案:B
二、阅读判断题
8.下面是某同学在《汽车——我们的交通工具》一文中的描述,其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请指出并改正。
谈起汽车,它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送给人类的礼物。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在英国,而我国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许多汽车,但都是“洋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跃进”时期,我国才有了第一辆国产汽车——由鞍山钢铁公司生产的载重汽车。
(1)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汽车为切入点,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考查。注意从历史概念、国家、时间等方面查找错误并改正。
参考答案:(1)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
改正:第二次工业革命
(2)错误:英国 改正:德国
(3)错误:“大跃进”时期 改正:“一五”计划时期
(4)错误:鞍山钢铁公司 改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①④
2、科技发明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本茨设计并制造的交通工具是( )
A B C D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 )
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4、火车和飞机是当今两种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在近代史上还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和飞机,其发明者分别是( )
A.瓦特、莱特兄弟 B.史蒂芬孙、卡尔·本次
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次 D.史蒂芬孙、莱特兄弟
5、下图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车商标图案,与它最可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卡尔?本茨
B.亨利?福特
C.莱特兄弟
D.爱迪生
6、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 )
A.火车司机 B.汽车司机 C.铁路工人 D.煤炭工人
7、动力革命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变革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B.蒸汽—水力—电力
C.水力—蒸汽—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8、世界石油产量在1870年为八十万吨,到1900年达到二千万吨,导致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D.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在当时他不可
以( )
A.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 B.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D.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读右图,指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国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
(3)综上所述,两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2.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右图),其决定因素是( )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3.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工业迅速发展。依据下图所示,指出与形成这种状况有关的发明是( )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本茨发明汽车
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D.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
下列关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飞机的动力机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电动机 B.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电动机
C.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内燃机 D.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发电机
5.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法拉第 D.卡尔·本茨
6.以下科技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7.“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
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煤炭
8.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他们搜集资料的关键词有“瓦特”、“蒸汽时代”、“爱迪生”、“电气化”。下列主题最适合该课题的是( )
A.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B.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640年开始,英国用大约200年的时间,较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强大的英国加紧对外侵略,这是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和灾难的外部原因之一。
材料二 1918年12月22日,在芝加哥工作的詹姆斯开车到邮局,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我将乘坐明天上午10点的飞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
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是什么?
(2)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材料二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新成果?请写出一项。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很多发明家,你最钦佩谁?请简单阐述你的理由。
课后测评
一、选择题
1.2012年3月26日晚20∶30开始,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活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节约能源。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开始于 (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2.它的发明,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界。右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
A.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D.富尔顿的汽船
3.世界博览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启迪。下列主题,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B.“科学、文明和人性”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 D.“环境、资源与人口”
4.右图为世界闻名的“泰坦尼克号”,它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当年,该船在遇险以后“CQD MG”的无线电呼救信号,这项技术的发明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计算机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5.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奥运会最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 )
A.自行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6.1876年,美国为纪念诞生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假如你参加了这次博览会,你在会上见到的最新科技成果可能是( )

A.汽船   B.蒸汽机车   C.贝尔电话   D.电子计算机
7.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分别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
8.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试飞成功。下列图片中的发明,与飞机属于同时代的是 (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这次“变革”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什么? “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3)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课堂学练
要点梳理
70 电力 电气时代 美国 德国 爱迪生 发明大王 卡尔本茨 卡尔本茨 1903 莱特兄弟
基础演练
1-8 BDBCBCCB
9.(1)蒸汽机。
(2)(中英)《南京条约》。
(3)飞机、汽车、电报。
(4)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贝尔等。(任写一位并符合要求即可)例如:爱迪生:他一生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 300种之多,被称为“发明大王”;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他的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课后测评
1-8 BCCBBCDD
9.(1)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问世。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达标试题A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的发明准备了条件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改良蒸汽机的制成 B.螺旋桨的出现
C.内燃机的创制 D.电报的发明
2.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
①马车 ②汽车 ③火车 ④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新能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4.1931年10月18日晚,无数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 )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莱特兄弟 D.卡尔·本茨
5.请看右图,回答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的问题。
(1)图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一种动力机械,它的名称是什么?他的发明者是谁?它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把人类带人到什么时代?
(3)如今,我们仍在享受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感受着科技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举出一个实例说明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答案:
1.C , 2.D , 3.C, 4.B
5.(1)蒸汽机;瓦特;蒸汽时代。(2)爱迪生;电气时代(3)如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问世,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等。
达标试题 B
1. 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 )
A.发明电灯泡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D.石油工业的发展
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
A.轮船 B.飞机 C.火车机车 D.电子计算机
3. 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判断下列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相关的生活场景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5.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的汗水。
请回答:(1)这是谁的名言?列举其一项重要发明。
(2)他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
(3)这句名言对你有何教育意义?
答案:
1.B , 2. B , 3. B , 4.C
5.(1)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2)他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多种。(3)略。
达标试题C
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在电力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日本 ⑤俄国 ⑥德国
A.③⑥ B.① C.④⑤ D.①②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复杂的地理环境,空中救援发挥了重大作用,飞机这一交通工具最早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文艺复兴期间
3.看图,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制造
D.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4.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5.简答:19世纪70到20世纪初,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案:
1.A ,2.B ,3.D ,4.B
5.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以及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和电灯等家用电器、电车、汽车、飞艇、飞机等。影响: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课件12张PPT。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
2.重要标志:
3.领先国家:
4.能源:
5.进入时代:
6.代表人物:
7.重大发明:
8.政治前提: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英国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蒸汽机、汽船、蒸汽火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煤 17世纪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运用美国、德国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电灯、电话、电车、汽车、飞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开始时间:
2.重要标志:
3.领先国家:
4.能源:
5.进入时代:
6.代表人物:
7.重大发明:
8.政治前提:
电力、石油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比较重大发明都来自于一线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最突出特点)首先从英国开始,逐渐向法、美等欧美国家发展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侧重于重工业部门首先从轻工业开始,而后进入到煤炭业、交通运输业等重工业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年~1913年)1870—1913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生产比重中的变化这个图表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源是什么?1870-1913年期间,美国、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英法;英法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9、影响(1)正面影响生产力方面:生产力高度发展,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2)负面影响 :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战争破坏性越来越大。 如何减少负面影响?10、对中国的影响:(1)帝国主义加深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2)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1、中国错过科技革命的原因: 两次科技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会丧失发展机遇?清朝前期
康乾盛世时起步时,中国正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稍后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虽有洋务运动,但社会性质使中国无力受益。启迪: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②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1、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德国
2、人类告别油灯和蜡烛时代得益于( )
A、西门子的发明 B、爱迪生的发明
C、卡尔.本茨的发明 D、莱特兄弟的发明
3、导致汽车和飞机试制成功的重要发明是( )
A、有轨电车研制 B、内燃机发明
C、有线电报的发明 D、可用的发电机
4、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者无关的是( )
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乘飞机旅游
课件35张PPT。20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加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进行科技革新背景: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电力的广泛使用对电的认识你们家中有哪些电器?
它们有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电是如何发现的?
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动脑筋电磁感应实验示意图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 切割磁场会产生电流早期发电机早期电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 德意志西门子发明污染少,控制较方便,廉价,充足,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思考: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相比较蒸汽动力,它又有哪些优点呢?1910 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1882年,美国霍伊拉,最早发明电风扇。 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第一台洗衣机。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1876年的液体电话筒。1876年3月10日贝尔就是通过这个话筒实现了电话的第一次通话。其经典名句是贝尔喊出的“瓦特森先生,快来,我需要你帮助。”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1907年,德国23.3万家以机器为动力
的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达7.1万家。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
1879年,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
1890年,电器产品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
19世纪末美国纽约街头“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1300种,著名发明有:留声机 、活动电影机 、电灯、电报、电话、第一架实用打字机、大型碎石机、打字机、水泥、鱼雷机械装置……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爱迪生在留声机旁打盹“数字”爱迪生致力于电灯研究,历时10余年。为了改进留声机,一连5天没有睡觉。75岁的时候,每天准时上班。81岁时提炼橡胶成功。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进行实验。先后失败了2000多次。勤奋、勇于探索、创新、精益求精、百折不挠汽车的问世 这是什么汽车的标志 ?奔驰汽车的创始人——卡尔·本茨 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了内燃机,之后,在1885年他试制的汽车成功。他也被人们称为“汽车之父”。 汽车的演变汽车的大量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 人类翱翔的梦想—风筝齐柏林的飞艇飞机的问世谁首先实现了人类飞向天空的梦想呢? 美国的莱特兄弟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很值得纪念的飞行家,他是谁呢? 冯如 “冯如一号” 实现了中华飞天梦
材料一: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城市更加繁荣。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1、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材料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1910年工业生产总值柱状图》
2、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材料四: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
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4、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3、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4、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启迪: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新特点?比一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诸如飞梭、珍妮纺纱机、骡机等等,都是工匠发明的。其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创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产物。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 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英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技术,大多数也是在英国发展起来的。
—— 《剑桥世界近代史》1870——1913年,德国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4.1%,英国只有2.1%,到1914年德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其综合能力的排名仅次于美国。
—— 《世界现代化历程》20世纪初,美国的制造业产量超过了英、法、德、三国的总和,成为最大的工业国家。(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
交叉进行。(俄、日、德)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新特点?1、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
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3、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俄、日、德)18世纪60年代英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纺织:珍妮纺纱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轮船、火车机车
新能源:煤炭蒸汽时代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3、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4、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5、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70年代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美国、德国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话、电报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飞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电气时代1、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3、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拓展思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影响19世纪70年代课堂小结1、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内燃机为核心的革命
2.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后,一个国家总统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卡尔·本茨 B.法拉第
C.西门子 D.爱迪生 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4.19世纪70年代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 D.汽车的问世
5、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德国
6、在20世纪初,首次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 )
A.卡尔·本茨 B.莱特兄弟
C.爱迪生 D.马可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在扩大,需求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陈出不穷,特别是电力的发明,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蒸汽机器”是谁改良的?它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种机器首先在什么部门开始应用?
(2)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有发明大王称号的美国发明家是谁?请列举这一阶段出现的新通讯工具?
(3)材料三是几个科学家的发明,请你分别说出其发明者课件19张PPT。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1)“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电力技术发展方面领先的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及发明者、国家、时间。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掌握“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等重要图片。2.重·难点:
(1)重点: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时间
_____________开始。
2.标志
_____的广泛应用。
3.表现
(1)能源: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2)生产:_____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3)生活:电力被广泛地应用于_________,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19世纪70年代电力电力生活领域电力4.影响
人类历史进入“_________”。
5.领先国家
_____和_____。电气时代美国德国二、主要发明
1.电器爱迪生发明大王碳丝灯泡2.交通工具
(1)前提条件: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_设计出内
燃机。
(2)汽车、飞机的发明:卡尔·本茨卡尔·本茨生产能力莱特兄弟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2.电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但在带给人类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4.我们要学习发明家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从小树立爱科学、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和信念。  随着电学理论的发展,电能得到开发和利用。电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问世,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探究主题1 “电气时代”的到来?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为伦敦电力供应公司1894年发行的货物表,上面登有家电的信息。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探究思考】(1)从材料一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2)结合上述材料,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
【参考答案】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
③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探究主题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是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一生共获得1 3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他的名言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材料二
材料三 伴随着汽车数量的迅速膨胀,一方面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它在生产使用中所产生的尾气、噪音和废弃物也直接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它还加快能源的消耗,破坏环境,占据空间,阻塞交通,加大交通事故率等。【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人们说,“他”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他”的哪一重大发明最能说明这一点?结合他的名言,你能学习到哪些可贵的精神?
【参考答案】人物: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精神:学习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等精神。(2)写出材料二中的三轮汽车、早期飞机的发明者。哪一项发明,促成了汽车和飞机的出现?这项发明促使哪一能源得以开发和利用?
【参考答案】发明者:卡尔·本茨、莱特兄弟。发明:内燃机。能源:石油。(3)针对材料三有人认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也有人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想一想,哪种观点说得有道理?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
观点一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观点二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
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