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09: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背景资料
走进古诗
FOURTH
课堂练习
感悟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走进诗人
岑参(约715-770), 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 。对边塞风光、 ,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
背景资料
选词填空
新知导入
知背景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新知导入
知背景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新知讲解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读诗句
新知讲解
记拼音
强欲
岑参
遥怜
应傍
qiǎng
cén shēn
lián
bàng
新知讲解
知作者
岑参,原籍南阳,后迁居江陵,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新知讲解
解诗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题意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故园:故乡。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强欲登高去
句意: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
新知讲解
明诗意
送酒: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后来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无人送酒来
句意: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新知讲解
明诗意
怜:可怜,怜惜。
故园:家乡,故乡。
遥怜故园菊
句意: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的九月菊花。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应:应该,大概。
傍:靠近,接近。
应傍战场开
句意:那九月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新知讲解
明诗意
此诗通过描写重阳节思念长安故园,通过想象着故乡的菊花此时在战乱中开放的情景,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之情。
随堂练习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译古诗
拓展提高
悟诗情
首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用“无人送酒”来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 。
1、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拓展提高
悟诗情
“遥怜故园菊”一句作者渲染离家之远,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更见思乡之切。“应傍战场开。”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加以抒发。
2、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拓展提高
悟诗情
“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想之切。
3、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中“遥”和“傍”字的表达效果。
“傍”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作业布置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 ,
”可以看出。
2、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理解提高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作业布置
理解运用
3、这首诗写到了哪个传统节日?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感情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写了在战争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重阳节;“登高”、“送酒”、“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