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09: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据鲁迅说《朝花夕拾》的文章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青少年时期的往事之作。
题目介绍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文章主旨
人物形象
写作背景
01
02
03
04
05
06
赏析无常里的段落
01
写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02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作者简介
03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朝花 拾》 作者鲁迅 夹叙夹议的 法,以青少年时代的 活经历为线索,真实 动地叙写了 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 组 活经历,抒发啦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 、旧 化进 啦嘲讽和抨击。
文章小结
04
文章主旨
《朝花夕拾》通过描写作者曾经经历过的事批判了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这些散文以“我”为线索,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看到封建社会、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使他们受到极大的伤害,表现作者强烈的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作者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文章主旨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抒发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嘲讽和抨击。
05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06
赏析无常里的段落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赏析无常里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