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5.12
积累与应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堕落 斑谰 翻来覆去 怡然自得
B.山巅 臆测 粗制滥造 断章取义
C.吞噬 伫立 相辅相乘 妇孺皆知
D.驱除 葱笼 来势汹汹 大庭广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语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鲜xiān 鲜艳 新鲜 寡廉鲜耻
B.解jiě 解散 押解 解甲归田
C.强qiǎng 强求 牵强 强词夺理
D.宁níng 宁静 安宁 息事宁人
3.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 “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D.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5.下列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叙事。
B.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C.“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D.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6.下面语段划线的三个句子中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4分)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1)
(2)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4分)
秋霁 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7.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2分)
8.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2分)
二)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 kē):久治不愈的病。
9.解释加点词。(2分)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广乃告其所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11.“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3分)
三)新能源类说明文
10年后,我们能烧“冰”?(13分)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选自《东方早报》2005年7月)
12.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13.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1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5.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四)如 果
龙应台
①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头发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他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他乘客拖着转轮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他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记证,抬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他身边用力挤过去,把他压得身体往前倾。他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他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长,他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座椅下面,一阵忙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要记得还给我啊。”
②我低头读报。
③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去香港的。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息地落入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步履蹒跚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④他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被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合的种种方式。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当他垂垂暮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⑤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⑥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我会做什么?
⑦我会陪着他坐飞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
⑧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他当年做宪兵队长的事迹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哪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访问一个超强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地听他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他“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 ‘江’? ‘羊坝头’怎么写?怎么来台湾的?坐什么船?几吨的船?炮有打中船吗?有没有人掉进海?吃什么?馒头吗?一人分几个?”
⑨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的胸口。
⑩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地对他说:“你有教养没有!”
?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他必须一个人穿过。”我会坚持说:“不行,他跌倒怎么办?”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他的手,穿过。
?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他的额头——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并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附在他耳边,跟他说:“爸爸,你到家了。”
?“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急促的声音:“飞机还没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本文有删改)
16.阅读文章,将⑦~?段假设再度陪父亲返乡的场景补全。(4分)
场景一:牵父亲的手陪他坐飞机。
场景二: ①
场景三: ②
场景四: ③
场景五: ④
场景六:亲吻父亲,温柔地告诉父亲到家了。
17.第④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你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8.作者在飞机上看到那个因为战争而流落在外的老兵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已经去世三年的父亲,“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再度陪父亲返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不超过140字)(7分)
三.写作: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1-5BDCBC
(1)①句中成分残缺,在“圆明园”后加“的罪恶行径”或“罪恶”或“暴行”;(2)③句中关联词语误用,“却”改为“并且”或者“而且”。
7.霁:雨后或雪后天放晴。诗中从“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江上如钩月”来表现“霁”字的。
8.写出鱼儿见钩月疑是钓钩,吃惊而逃的情景。构思新奇幽默,别出心裁。给诗平添了许多情趣。
9、想到,料想 于是 10、看见杯中有条小蛇,心里十分厌恶它,喝完后就生病了。11.告诉人们不要再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疑神疑鬼,胡乱猜测,庸人自扰。(或:凡事应多做调查研究,千万不能见到一点形迹就疑神疑鬼。)(意思对即可)
12.“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13.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
14.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能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
15.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16.①一路听父亲讲当年的故事②陪伴照顾父亲吃机舱饭③小心地照顾父亲转机④照顾父亲安检(每空1分,共4分)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连根拨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18.答案示例:作者理解一个因为战争远离家乡的老兵,内心的思乡之情有多苦,想满足父亲回家的心愿;多给父亲倾吐那段岁月的机会,以解思乡之苦;多给自己照顾父亲孝敬父亲的机会(答对三点给4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尊重、愧疚和深切的爱。(情感理解2分)语言表达1分 (共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