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1984年《干部管理条例》、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直至2008年国家公务员局的正式成立,实现了从初期的摸索阶段到目前的科学化、专业化阶段。这反映了我国
A.公务员管理体系已十分健全 B.公务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C.国家机关廉政建设成绩显著 D.公务员制度走向法制化轨道
2.196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八届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全会上指出:“高级干部要过党的生活,结合讨论工作;做点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一般党员、干部,则应该经常过支部生活,过小组生活,接受党的监督。”邓小平意在强调(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中央应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B.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共中央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D.公务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亟须提高
3.(2021辽宁沈阳摸底)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简任官(高级文官)无须考试……低级文官中考试及格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这说明( )www-2-1-cnjy-com
A.考试成绩是任用文官的唯一依据 B.文官制度的开放性较小
C.文官考试对知识分子吸引力大 D.是对科举制的一种发展
4.清末新政时期,农工商部等强调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需要专业知识,将本部新官员的主要来源定位于学堂毕业生、留学生,或虽有旧学背景却有出洋游历经历者。1905 年科举制废除,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这说明晚清政府( )
A.调整选官制度适应社会变化 B.为启蒙民众思想进行改革
C.从此彻底地摆脱了内外困境 D.正式确立近代公务员制度
5.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将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技术类干部侧重能,主要考核干部的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主要看是否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 )
A.深入贯彻党管干部原则 B.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
C.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 D.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
6.孙中山说,“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考选制和纠察权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材料体现了孙中山官员选拔思想
A.兼采中西,传承创彩 B.立足国情,成效显著
C.平等开放,规范严密 D.政治高远,选才为民
7.为了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代表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 )
A.学堂选官制 B.留学毕业生选官制 C.考试制度 D.甄别制度
8.1906—1907年,清政府学部厘定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规定:“幼童七岁须令入学”“不令入学者,罪其父兄”。1909年,清政府又将中等教育分为文科和实科两类,文科重经学,实科重工艺。此后,从北京到各省先后建立了小学、中学、高等、大学、师范、武备以及实业等各级各类学校。这些做法( )21教育网
A.体现了新政的根本诉求 B.践行了维新变法主张
C.建立了完善的新型学制 D.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
9.清末新政官制改革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部院与直省纷纷选调学堂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均以事功及专门知识、技术为选官用人的主要标准,摒弃了宋元以来选才用人重视品德及对圣贤义理阐释践行的传统。由此可见,清末官制改革( )2·1·c·n·j·y
A.受到西方影响 B.彻底摒弃旧制
C.由留学生推动 D.鼓励实业救国
10.下表是不同时期文官考试资格。其变化体现出
1913年北京政府所定文官考试资格 凡年满21岁之中华民国男子,均可报考
1931年开考的南京政府所定选拔委任职公务员的考试资格 ①师范及高级中学毕业生;②有同等学历,经普通检定考试及格者;③在教育行政机关服务满三年以上者;④高级小学以上学校教职员
A.选拔范围大为缩小 B.考试资格的公平性被弱化
C.考试的平等性增强 D.资产阶级垄断公务员职位
11.1993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1993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行政机关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群团机关参照实行。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来源:21cnj*y.co*m】
A.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B.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C.行政机关效率的提高 D.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12.民国十年(1921年),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演讲五权宪法。他认为传统西方宪法在政府机关采取的三权分立制度中,行政机关拥有考试权将可能滥用人才,立法机关拥有监督权则将有国会专制的流弊,因此认为应该将此两者分离,另设考试院和监察院。此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政权归于人民 B.监督议会 C.实行内阁责任制 D.权力相互制约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以前,清廷捐官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数不过3.5万;19世纪的最后30年,捐官人数达到了53.4万。按王先明《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的统计,自1860至1905年间,“通过科举制完成社会垂直流动的绅士仅占3%—4%左右”。1905年晚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废除科举的同时,清廷出台了一项《举贡生员出路章程》,该章程旨在为各省数万举贡和数十万生员筹划善后。21·世纪*教育网
这一善后政策被付诸实施后,导致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停废至清廷灭亡的6年时间里,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因为优先录用的待遇过于优厚,还曾引起舆论的不满,在《申报》上刊文抨击。【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 废除科举之后,作为清廷统治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一的士绅群体并未消失,他们中的有力量者集中转移到了各省咨议局当中。咨议局对应的是议会,是民权。惟有民权在制度上得到扩张,咨议局议员们的新时代身份才会具备价值。所以,自1908年开始,在各省咨议局的策划下,这些已完成身份转型的士绅,连续发起了四次全国性的请开国会运动。然而,清廷却不愿将民权落实到咨议局,朝廷谕旨对咨议局的定性很明确,是“仅为一省言论之汇归”——咨议局既没有决策权、也没有监督权,只有发牢骚之权。矛盾便由此而生:只有在民权体制下,这些由举人、贡生和秀才转型为议员的士绅们,才能为自己的新身份找到对应的权利,以维系对应的社会地位。但清廷却坚持要以《预备立宪章程》和《钦定宪法大纲》来巩固并扩张君权,坚持停留在皇权时代。清廷的制度转型与士绅的身份转型背道而驰,士绅们在辛亥年抛弃清廷,可谓顺理成章之事。
——摘编自陈丽君、杨宇《近代乡绅基层整合功能的转换及其制度逻辑—基于绅权制衡机制演变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科举制如此命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废除科举制,是士绅阶层由清廷统治基础成为清廷革命者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分析说明。www.21-cn-jy.com
14.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人员归国潮,开始于民族危难时期的海外求学史,也随着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而出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大规模的归国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新旧政权更替,大批留学生因此归国。在这个时期归国的留学生,从政的人数比较多,首届南京政府临时内阁18人中,留学生有15人。只有历届北洋政府内阁和南京政府内阁中,留学身份的成员都不低于50%。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归国潮。“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的全民抗战,召唤着海外游子共赴国难。抗战前夕,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约有1万人,其中约60%分布在日本,而自“七七事变”到1937年9月,留日学生归国人数近4000人。第三次归国大潮,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其中不少是从美国、欧洲归来的知名专家学者。1949-1956年间,中国海外留学生归国人数超过1500人,其中自美国归来的留学生超过1000人。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有一条突出的主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国主义,站在国破家亡的边缘,近代中国留学生背负了救国救民的责任,他们立于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国家需要技术,他们便学习机械、驾驶;国家需要改革,他们便学习先进制度;国家需要改造国民性,他们便学习思想,近代中国留学生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最具爱国主义思想的群体。
——摘编自陈一鸣《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三次留学人员归国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留学人员归国的原因和历史贡献。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
1913年1月9日,北洋政府继承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九项法律草案,标志着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21·cn·jy·com
一、考试资格凡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现在的中专)毕业资格之男子,均可应试。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考试程序文官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
三、考试科目(一)文官高等考试:考试分为3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甄录试,包含国文、历史、地理、笔算。初试,须对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等七门主科进行考核,此外还有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五门附科,考试者可在其中选择一科加考。大试,现行法律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
(二)文官普通考试:科目较少,只有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另有一至两门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考试内容。2-1-c-n-j-y
四、特种文官考试包括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司法官考试等,分别按相关法令举行。
北洋政府共组织了两届文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试,录取高等文官674名,普通文官1195名(外交官10名)。但北洋时期,许多没有参加文官考试但有广泛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其它途径也得以入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尹全海、贾政武《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等
谈谈你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A
7.D
8.D
9.A
10.C
11.D
12.A
13.(1)原因:清政府内忧外患;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发展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的开展,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先进人士和开明官僚的呼吁。21*cnjy*com
(2)此观点错误。晚清捐官人数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科举做官数量占比小,可见科举早已不是晚清读书人的主要上升通道。废除科举后,清廷颁布《举贡生员出路章程》,举贡生员的入仕就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机会与高概率,士绅上升通道比废除科举前更加宽广,所以,废除科举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大的社会动荡。士绅革命的真正原因,是清廷的体制转型远远跟不上士绅的身份转型。【版权所有:21教育】
14.(1)特点:第一次:归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潮发生在新旧政权更迭之际;归国留学生多从政。第二次:归国背景为抗日救亡;留学生主要从日本归来。第三次:归国背景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留学生以专家学者为主;归来人数多,归来的留学生主要来自美国。21*cnjy*com
(2)原因:留学人员的爱国主义;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社会的需要。历史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近代民主制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15.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是在封建制度瓦解,中国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废除,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传播的背景下产生的。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以法律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建立起来的,有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制度。使文官考试制度有了保障,而且使文官考试走上法制化、制度化、体系化的轨道。在资格认定上对应试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使许多接受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有资格通过考试步入仕途,从而扩大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社会基础,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科目设置以政治、经济、法律为主,实行分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试的办法,并且各专科内部都带有职位分类的趋势和倾向。文官考试制度既借鉴考试科举制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欧美国家先进的考试理论,积极与西方法治文明接轨,迈出了法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受北洋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和制约,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文官的考试选拔制度与文官任用制度出现脱节。剥夺了因出身贫寒靠自学成才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女子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机会。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