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另据《唐六典》统计,唐初有“七千余蕃”与唐王朝存在政治、经济或文化往来。由此可推知,唐初( )2-1-c-n-j-y
A.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通 B.国内出现了民族交融高潮
C.鸿胪寺官员职务较繁忙 D.突厥对中原的威胁被解除
2.有同学认为中国古代某一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既能够体现因俗而治的一面,也能够体现与中原体制一体化的一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治理方式。这一政策是指( )
A.设立藩镇 B.羁縻政策 C.互市贸易 D.改土归流
3.有学者认为,“唐朝的天可汗制度,可以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际性质的组织和制度。四夷诸蕃自愿结成联盟,共推大唐天子为联盟首领”。据此推知,“天可汗制度”( )
①标志着宗藩关系的正式形成 ②建立在唐王朝国力和声威的基础之上
③有利于西南地区各民族间关系的缓和 ④推动边疆、内地各民族之间的大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羁縻”有牵制、笼络、怀柔之意,包含了对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将其纳入中央管控之下。据此可知羁縻政策( )21cnjy.com
A.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导致民族之间矛盾加剧
C.易造成边疆割据冲突 D.利于因俗而治稳定统治
5.《新唐书 地理志》记载,唐太宗平定突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列置州县”,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府的都督、刺史,都督“皆得世袭”,并规定这些州县“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由都督负责管理。这说明唐朝实行的措施是( )【来源:21cnj*y.co*m】
A.典客管理民族事务 B.羁縻政策 C.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D.改土归流
6.有学者指出,秦帝国把长城修建在牧地和耕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就是为了把长城内外对农民与牧民各自有利的自然环境区别开来,防止出现边疆扩张所带来的脱离中国典型发展的过程。作者意在强调长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防范北方游牧民族从事农耕 B.保护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
C.区别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 D.保护中原王朝的发展模式
7.唐朝有西域回鹘商人在长安长期居住并娶妻生子,购置田产和房产,收入颇丰,很是富有。这反映出唐朝( )【版权所有:21教育】
A.户籍制度的巨大变革 B.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C.民族矛盾的基本消除 D.长安城的商业化趋势
8.据学者研究唐朝羁縻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唐朝羁縻制度基本情况表
羁縻类型 数量 基本情况 中原政权对其发文格式
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 约70 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于中原政府等。 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
内属国 约14 如渤海、疏勒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着自己的领土,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 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
“敌国”和“绝域之国” 约16 如吐蕃、回纥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 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由此可知,唐朝的羁縻制度
A.朝廷无法控制羁縻州县
B.激化了中原与边疆的矛盾
C.旨在推动儒家思想传播
D.有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
9.清代,在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和东北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陆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以下制度中,最能体现上述情况的是( )21教育网
A.宣政院 B.理藩院 C.土司制度 D.密折奏事制度
10.1007年,宋朝应党项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李德明的要求与其进行榷场贸易,西夏建立后双方就此还签订了合约。1057年西夏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英宗治平初年,西夏“求复榷场”,宋方不许。后其上章谢罪,宋才恢复榷场。这反映了宋朝( )21·cn·jy·com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 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边境战争促进了边界贸易 D.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
11.清朝除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外,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管理列表如下。据表可知,清朝
地区 举措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清廷监督实行“金瓶掣签”
新疆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原维吾尔族头领伯克可世袭,由清廷委任并为其定品级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盟长、旗长由蒙古王公担任,清廷任命
云贵 在条件成熟地区取消了土司世袭之制,依汉制设立府、厅、州、县,任命流官管理
A.对蒙古地区管理最为薄弱 B.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在云贵全面实现改土归流 D.采取以夷变夏的治国方针
12.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二、非选择题
13.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
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布形势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上图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该政权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指出这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及该发展趋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以下是我国历史上四个时期的疆域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根据四幅疆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3幅提炼一个历史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要求:列出所选地图,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B
6.D
7.B
8.D
9.B
10.D
11.B
12.B
13.图一:汉族的北部兴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突厥、西部有吐蕃、东北有黑水靺羁。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突厥是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游牧民族。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后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蕃实行和亲政策,此后唐蕃基本停止了纷争。由此判断,图一是隋唐时期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2·1·c·n·j·y
图二:汉族北方兴起了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契丹,东北兴起女真、西北有党项,西南部有大理。结合所学知识,铁木真用武力结束了12世纪中后期蒙古高原上的混战局面,统一了草原。契丹族在公元10世纪初,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接受汉文化,后改国号为辽,1004年辽征宋,次年订立“澶渊之盟”,民族交流加强。党项是羌族的一支,1038年元吴称帝建夏,即西夏,西夏政治制度效仿唐宋,宋夏之间战争频繁,1044年元吴请和,宋夏订立合约,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由此判断,图二是宋元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
图三:汉族的北部兴起的女真(满洲)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鞑靼、瓦剌。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统一女真各部。皇太极继位后,实行“联蒙制汉”。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明代,蒙古鞑靼、瓦剌等部威胁北疆,永乐年间先后接受明封号,北方相对安定。清入关前,漠南归属,漠北、漠西臣服,民族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由此判断,图三.是明清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1)政权:唐朝。
唐处理与边疆民族关系时采取的措施:战争征服、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和亲、会盟、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等。
(2)发展趋势:以和为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15.论题一:地图一、二、三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说明: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在与中原各国频繁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他们逐渐融入华夏族。南北朝时期,北方内迁民族通过学习汉族典章制度,接受儒家文化,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南迁的人民在江南的开发中也与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宋金时期,各民族政权通过和议,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局,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
综上,三幅地图反映出不同时期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www-2-1-cnjy-com
论题二:图一、二、三(或二、三、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说明:战国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黄河中下游一带,而南方经济尚未得到有效的开放;南北朝时期,北方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而南方相对稳定,南迁的中原人民又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政府的宽松的经济政策,加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南方经济得到长足增长,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彻底稳定下来。
综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影响着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21*cnjy*com
其他论题,酌情给分,如:论题裂中孕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着统一的因素;国家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明:从政治(局部统一)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民心渴望统一)等方向说明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