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右图)“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 ②人口增长 ③经济繁荣 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7、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
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封建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 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0、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1.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13.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如图所示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通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 )
A.社会经济发达 B.诗歌处于黄金时代
C.宗教政治开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5.如图所示农具中,唐朝时期开始使用的是( )
A. B. C D.
16.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7.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18.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影响海外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9.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20.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M形势日益紧张
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 力膨胀
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2.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
23.“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黄巾起义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安史之乱
24 毛泽东曾 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 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25.“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 藩镇割据 B. 宦官专权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语
材料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
(2)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
27、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是形成了什么治世?他在位是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材料反映了唐朝谁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他在位是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他治理国家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三中“他”指的是哪位皇帝?”材料中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和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30、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 贞现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洛阳官”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言”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答案
1-5BBABD 6-10CCDAC 11-15CCADD 16-20BBBAC 21-25DCDCA
26、(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7、(1)唐太宗 贞观之治 在用人上,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在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唐玄宗 整顿吏治,裁减官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8、(1)、文成公主、唐朝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
(3)、唐玄宗 开元盛世
29、(1)玄奘。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2)鉴真东渡。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还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0、(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措施:a.用人;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制;d.注重民族团结等。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
(4)不全面。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