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考试要点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生平:刘义庆,南朝宋宗室、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2. 作品出处:《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3. 写作背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士大夫阶层崇尚清谈,注重风度和才情。此书通过记录士大夫的言谈、举止和轶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文言文翻译
1.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2.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三、虚词实词的理解与应用
1. 实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表示疑问。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2. 虚词
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中的“之”,是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中的“之”,代词,他,指元方。
而:
“俄而雪骤”中的“而”,与“俄”连用,表示时间短暂,不久。
“相委而去”中的“而”,表顺承,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表转折,却。
四、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此句通过“……也”的句式明确表示判断,意思是“(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这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通过特定的助词或词语来表明主语的身份、属性或状态。
又如“非人哉!”,虽然没有明显的判断词,但通过“非人”这样的表述,强烈地表达出“不是人”的判断意味。
2. 省略句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在“去后乃至”前省略了“友人”,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友人)去后(太丘)乃至”。这种省略主语的情况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补充理解。
“待君久不至,已去。” “已去”前省略了“家君”,完整应是“(家君)已去”。省略句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但理解时需要读者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补充。
再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整的表述或许可以是“陈太丘与友期于某地行”,省略了约定的具体地点。
3.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似何”,意思是“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宾语,增强语气和表达效果。
“撒盐空中差可拟”,从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看,也可理解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五、文章理解与概括
1. 《咏雪》
文章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展示了家庭文化氛围的高雅和温馨。
谢太傅出题,兄子胡儿以“撒盐空中”作比,兄女谢道韫以“柳絮因风”作喻,后者更显形象、生动,展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
体现了魏晋时期士大夫家庭重视文学教育和子女才智培养。
2. 《陈太丘与友期》
讲述了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失约且对子骂父,元方据理驳斥的故事。
塑造了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识义的形象,同时也批判了友人的无信无礼。
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诚信和礼仪的重视,以及人们对于道德规范的坚守。
六、实词一词多义
1. 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是动词,意为“约定”。
“期年之后”中,“期”是名词,意为“满一年”。
2. 信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中,“信”指“信用”。
“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信”意为“信任”。
3. 去
“太丘舍去”中,“去”指“离开”。
“西蜀之去南海”中,“去”意为“距离”。
七、古今异义
1. 儿女
古义:子侄辈。
今义:儿子和女儿。
2. 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3. 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4. 委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 不顾
古义:不回头看。
今义:不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