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专题 文学类文本托物言志专题 复习课件(共26张PPT)+导学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中考二轮专题 文学类文本托物言志专题 复习课件(共26张PPT)+导学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1:34: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专题--托物言志》导学案
学习目标:复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一、回顾教材,寻找源点。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七下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外国诗二首》
《驿路梨花》
八上 《白杨礼赞》
九上 《海燕》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1.阅读《白杨礼赞》《爱莲说》《紫藤萝瀑布》全文,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
《白杨礼赞》所托之物是 ;《爱莲说》所托之物是 ;《紫藤萝瀑布》所托之物是 。
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 结论:
2.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紫藤萝的美,表现了它怎样的内在神韵?
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 结论:
3.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白杨树,作者仅仅是在写白杨树吗?
作者还由白杨树联想到哪类人?
他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些人?
我们由描写中感受到作者对树的什么的感悟?
由物及人,探寻所言之志 结论: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自主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思考:“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荒漠中的苇》,回答问题。
荒漠中的苇(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亼,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 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回答问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③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⑦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⑧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⑨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⑩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 阅读《破茧成蝶》,回答问题。
破茧成蝶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曾在深山,像蚕一样“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它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验之后,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誉。这首诗与《破茧成蝶》一文同样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中考复习专题——托物言志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七下 《紫藤萝瀑布》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一棵小桃树》 无论是他对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叙述,还是各处的具体描写,都饱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文章也就真情洋溢,感人至深。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阅读作者宗璞的不同作品,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
《外国诗二首》 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这两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驿路梨花》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八上 《白杨礼赞》 朗诵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九上 《海燕》 如果海燕要向他们表明自己的心志,它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
托物言志是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
托物言志题的题干往往有“寄托”“传达”等作答动词和“情感”“志向”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要求:托物言志类散文要理解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共同点,明确作者所言之志。
我的发现
【案例1】《白杨礼赞》《爱莲说》《紫藤萝瀑布》
思考:这几篇课文里,所托之物是什么?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参考答案
《白杨礼赞》所托之物是白杨树;
《爱莲说》所托之物是莲;
《紫藤萝瀑布》所托之物是紫藤萝瀑布。
要 点
确定所托之物,可通过分析文章标题、描写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案例2】《紫藤萝瀑布》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紫藤萝的美,表现了它怎样的内在神韵?
参考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紫藤萝不仅繁盛美丽,而且充满生机活力,顽强不屈,笑对苦难的特点,表现出一种美好、饱满、蓬勃、强大的生命力。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要点
作者的“志”往往是借助一些外在特征与作者个人心境、志向等契合的事物来抒发,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展示所托之物的内在品质。
答题模板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案例3】《白杨礼赞》
1.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白杨树,作者仅仅是在写白杨树吗?
2.作者还由白杨树联想到哪类人?
3.他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些人?
4.我们由描写中感受到作者对树的什么的感悟?
答案要点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白杨树“倔强挺立”、“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的特点,由树及人,热情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歌颂她们质朴坚强、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要点
作者的“志”往往隐含在对所托之物的叙写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志趣之间的相似点。尤其要关注点题段和议论抒情段(句)。
答题模板
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生活态度、精神品质)
归纳策略
(1)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
(2)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
(3)由物及人,探寻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
注意事项
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答题模式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生活态度、精神品质)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思考:“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这里作者不仅仅是在写花,也是在写自己经历坎坷之后的喜悦,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开花表明小桃树取得了小小的成功,是它努力的结果,这给了“我”启迪和力量。
参考答案
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荒漠中的苇》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参考答案
2.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
3.阅读《破茧成蝶》,回答问题:
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曾在深山,像蚕一样“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它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验之后,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誉。
这首诗与《破茧成蝶》一文同样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不完全一样。虽两者遭遇困境、甘受考验,但《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赞美,着重表达了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能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关键答对《石灰吟》所言之“志”)
参考答案
五、归纳总结
1.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
2.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
3.由物及人,探寻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专题--托物言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复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
1.导入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内容是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2.考点探源
(1)请回归七八九年级课本,参考书本课后“思考探究”梳理下表。
册数 篇目 考点探源
七下 《紫藤萝瀑布》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们讨论交流。
《一棵小桃树》 无论是他对小桃树的来由、发芽、长大、开花以至横遭风雨的叙述,还是各处的具体描写,都饱含着深沉的感慨和寄托,文章也就真情洋溢,感人至深。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阅读作者宗璞的不同作品,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
《外国诗二首》 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这两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驿路梨花》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
八上 《白杨礼赞》 朗诵并背诵课文第6—8段,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九上 《海燕》 如果海燕要向他们表明自己的心志,它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
(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
①托物言志是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
②托物言志题的题干往往有“寄托”“传达”等作答动词和“情感”“志向”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③《福建省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中要求:托物言志类散文要理解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共同点,明确作者所言之志。
(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发现提问的方式可能有:
①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②这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
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归教材,从课文中寻找解题的奥秘吧!
(一)以文析法
案例1.阅读《白杨礼赞》《爱莲说》《紫藤萝瀑布》全文,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
参考答案:《白杨礼赞》所托之物是白杨树;《爱莲说》所托之物是莲;《紫藤萝瀑布》所托之物是紫藤萝瀑布。
归纳要点:通过分析文章标题、描写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物。
案例2.阅读《紫藤萝瀑布》全文,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紫藤萝的美,表现了它怎样的内在神韵?
参考答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紫藤萝不仅繁盛美丽,而且充满生机活力,顽强不屈,笑对苦难的特点,表现出一种美好、饱满、蓬勃、强大的生命力。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归纳要点:作者的“志”往往是借助一些外在特征与作者个人心境、志向等契合的事物来抒发,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展示所托之物的内在品质。
答题模板: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案例3.品读《白杨礼赞》全文,由物及人,探寻所言之志。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白杨树,作者仅仅是在写白杨树吗?作者还由白杨树联想到哪类人?他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些人?
北方的军民 树和人的相似点
(预设:作者借白杨树描写西北军民,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我们由描写中感受到作者对树的什么的感悟 (从文中找出)
赞美他们的精神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抓住第7段四个反问排比句分析,指导学生齐读,读出排比的气势,体会: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参考答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白杨树“倔强挺立”、“磨折不了,压迫不倒”的特点,由树及人,热情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歌颂她们质朴坚强、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归纳要点:作者的“志”往往隐含在对所托之物的叙写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志趣之间的相似点。尤其要关注点题段和议论抒情段(句)。
答题模式: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生活态度、精神品质)
归纳策略
1.托物言志的“物”可以是景物,还可以是某种事物;托物言志的“志”不仅包含感情,一般还侧重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按照以下步骤,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1)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 (看题目和主要描写对象)
(2)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作者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
(3)由物及人,探寻所言之志(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要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之物之间的相似点。尤其要关注点题段和议论抒情段(句)。)
(三)答题模式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的特征),表现了……的精神品质,表达……的志向(态度),委婉含蓄,富有表现力。
(2)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生活态度、精神品质)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学以致用,才能让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请自主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思考:“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参考答案:这里作者不仅仅是在写花,也是在写自己经历坎坷之后的喜悦,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开花表明小桃树取得了小小的成功,是它努力的结果,这给了“我”启迪和力量。
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
1.阅读《荒漠中的苇》,回答问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参考答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意对即可)
2.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回答问题: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意思正确即可)
3.阅读《破茧成蝶》,回答问题: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曾在深山,像蚕一样“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它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验之后,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誉。这首诗与《破茧成蝶》一文同样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参考答案:不完全一样。虽两者遭遇困境、甘受考验,但《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赞美,着重表达了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能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关键答对《石灰吟》所言之“志”)
五、归纳总结
阅读托物言志文章的方法是抓住描写,找准所托之物;解读外形,挖掘内在品质;由物及人,探寻所言之志。
夏天烈日下的并蒂荷花,秋阳中的一丛傲然红叶,冬日寒风中的倔强挺立的芦苇,以及皑皑白雪下的坚强的枯枝;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雪山下一泓像眼睛一样清亮的湖水,纪念碑上沉默的花朵,还有那盘虬卧龙般挣扎着生长的桉树。走在时光的流年中,总会有一些感动,发乎情,落于行;总有一些人生体悟,据于德,志于道。那一定是生活对我们的馈赠,留心生活,关注生活,我们一起去做生活的有心人!
六、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