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乡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1:4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巧借意象话别离,咬文嚼字悟情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含蓄、精练的语言。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 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现代诗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理解,在课下对诗歌的有关常识进行预习,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课上再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诗歌的兴趣。九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课堂中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重音和节奏。
2.通过品析意象和换词朗读,学生能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诗歌鉴赏方法。
3.借助资料链接,学生能体会到诗歌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意象和换词朗读,学生能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诗歌鉴赏方法。
借助资料链接,学生能体会到诗歌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说说我们学过哪些有关“乡愁”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今天让我们学习余光中的这首小诗《乡愁》,感受那浓缩了二十年的悠悠情怀。
二、初读诗歌,感知愁绪
1.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语调、情感。
明确:节奏(缓慢);语调(深沉) ;情感(忧伤)
2.播放范读,学生跟读。
朗读指导:第一节语调要轻柔舒缓;第二节重读“船票”“新娘”;第三节“后来啊”适当延长,语调低沉;第四节重读“那”,延长“那头”,读出家国之思。
3.学生范读,全体齐读。
三、寻读意象,寄托愁绪
活动1: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但通过诗人的文字和同学们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乡愁。请圈出能让你感受到乡愁的具体事物,并分析诗人的情感。
邮票——对母亲的思念
船票——对妻子的挂念
坟墓——对母亲的怀念
海峡——对大陆的想念
诗人化抽象的乡愁为具体可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我们称之为意象。从亲情、爱情到家国情,诗人分别选取具体之物来言心底之音。
意象:指能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能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活动2: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理解诗人选择意象的独特性。
1928年余光中在南京出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跟随母亲一路逃亡避难,最终落脚重庆,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求学,只能和母亲通信联系。
1949年,年初内战转剧,余光中同家人辗转南下,直至迁居台湾。
1956年,余光中结婚,婚后赴美留学,与妻子相隔万里,受经济制约,便坐轮船往返。
1958年,母亲病逝,母子永别。
1972年,阔别大陆故乡20多年的他,在台北旧居写下此诗,沉吟良久。
这些意象与诗人人生中的四个阶段的经历息息相关。它们是诗人个性化的情感表达。
活动3:这首诗歌有四小节,请同学们说说能否调换顺序。
点拨:诗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体现出时间的先后;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结尾则把个人的忧思与巨大的祖国之爱交融一体,体现出情感的由淡到浓,层层递进。
四、咬文嚼字,细品愁绪
活动1:比较阅读,说说修改后的诗歌和原文相比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
点拨:原文更好。修改后缺少意象,删去了数量词和叠词。使用意象,诗歌会更加婉转,韵味悠长;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都能突出事物之小,将乡愁寄托在轻微细小的对象上,从而反衬出乡愁之浓;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更是突出邮票之小,船票之窄,坟墓之矮,海峡之浅,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亲思乡之情,且叠词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更能烘托出乡愁绵长。
活动2: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结构美:全诗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句式,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音乐美: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如泣如诉;数量词的运用,增添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五、仿写诗歌,表达愁绪
运用意象和修饰语,仿照余光中的“乡愁___”写几句话。
预设:
乡愁是一件暖暖的毛衣,穿的人在这头,织的人在那头;
乡愁是一个小小的风筝,我在这头,梦想在那头。
六、总结乡愁,深化情感
邮票虽小,牵连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承载深厚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丧母的沉重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对祖国的乡思。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讲,不管漂泊何方,故乡永远是我们最长久的依靠。无论任何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爱自己的故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作业布置
必做题:背诵乡愁。
选做题:诗可以读,可以唱,可以画,还可以演。如果你是一位导演,让你把这首诗拍成"MV",你选哪一节 该拍什么画面 用文字来表述出来。(何人、何地、何事;动作、神态、心理)
示例:我选第2节。我拍摄这样的画面:一个秋天的早晨,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上轮船。晚上,他躺在船舱里,笑着回忆起与妻子生活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