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桑椹(shèn)
B. 油蛉(líng) 斑蝥(máo) 攒(cuán)成 秕(bǐ)谷
C.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倜傥(tǎng)
D. 盔(kuī)甲 人声鼎沸(dǐng) 脑髓(suǐ) 蝉蜕(tuì)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轻捷 云霄 鉴赏 人迹罕至
B. 倘若 绣像 恭敬 高枕而卧
C. 质朴 博学 书塾 风流倜傥
D. 收敛 签赏 盔甲 人声鼎沸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草园里,各种昆虫鸣叫声不绝于耳,真是人声鼎沸。
B.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 同学们在学习上应该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D. 他做事情总是那么认真负责,从不敷衍了事。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B.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B.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C.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D.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二、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 - 9 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6. 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轻捷(轻快) 长吟(鸣叫)
B. 倘若(假如) 拥肿(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C. 牵连不断(连续) 攒(凑在一块儿)
D. 成仙(成为仙人) 色味(颜色和味道)
7.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写景有序,层次井然,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生动形象。
B. 文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百草园的生机勃勃和趣味无穷。
C. 文段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D. 文段主要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动物,突出了动物的活泼可爱。
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
9. 请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一段话,描绘一处你熟悉的景色。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0 - 13 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10. 选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离开百草园去三味书屋?
11. 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的?
12. 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3.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态度?
四、写作
14. 仿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方法,写一段自己童年的乐园,200 字左右。
15. 以“我的读书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要求写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A
- 解析:A 选项中“确凿”的“凿”读音应为“záo”,该选项注音有误。B 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均正确。C 选项中“拗过去”的“拗”读音为“ǎo”,注音正确。D 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也都正确。
2. D
- 解析:D 选项中“签赏”应写作“鉴赏”,A、B、C 选项中的词语书写均正确。
3. A
- 解析:A 选项中“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不能用来形容昆虫的鸣叫声,此处成语使用不当。B 选项“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使用恰当。C 选项“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使用正确。D 选项“敷衍了事”指做事不认真,使用无误。
4. C
- 解析:A 选项“通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 选项“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C 选项没有语病。D 选项“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
5. A
- 解析:A 选项“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此句为陈述句,句末应为句号,不是问号。B 选项中“方正”“质朴”“博学”之间是并列关系,用逗号隔开,正确。C 选项标点使用无误。D 选项感叹号使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正确。
二、文言文阅读
6. D
- 解析:D 选项中“色味”指“颜色和滋味”,不是“颜色和味道”。A 选项“轻捷”解释为“轻快”,“长吟”解释为“鸣叫”,正确。B 选项“倘若”解释为“假如”,“拥肿”形容何首乌块根粗大,正确。C 选项“牵连不断”中“牵连”指“连续”,“攒”解释为“凑在一块儿”,正确。
7. D
- 解析:D 选项说法不准确,文段不仅描写了动物,还描写了植物,如“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等。A 选项文段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写景有序,且从多感官角度描写,生动形象,正确。B 选项文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展现百草园的特点,正确。C 选项文段通过对百草园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正确。
8.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叫声的悦耳动听,表现了百草园充满生机与乐趣。
- 解析:“低唱”“弹琴”把油蛉和蟋蟀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行为,突出了百草园的有趣。
9. 示例:不必说雄伟的泰山,秀丽的衡山,险峻的华山,奇绝的嵩山;也不必说奔腾的黄河,浩渺的长江,蜿蜒的珠江,平静的松花江。单是家乡的那座小山,就有无限趣味。春天,野花遍地开放;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秋天,果实挂满枝头;冬天,白雪覆盖山顶。
- 解析:仿照例句,先列举一些著名的山和河,然后重点描写家乡的小山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
三、现代文阅读
10. 作者不知道离开百草园去三味书屋的具体原因,只是猜测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一些顽皮行为,如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等。
- 解析:文中只是作者的猜测,没有明确交代真正的原因。
11. 作者从方位、布局和内部陈设等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如“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 解析:通过这些描写,清晰地展现了三味书屋的位置和内部布置。
12. 文中的先生是一个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既方正、质朴、博学又有些古板的人。
- 解析:从作者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和与先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先生的这些特点。
13.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既有对学习内容枯燥的不满,也有在小园玩耍、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等有限乐趣的回忆,态度较为复杂。
- 解析:作者在文中既表达了对三味书屋规矩多、学习枯燥的感受,又写到了一些有趣的经历。
四、写作
14. 示例:我的童年乐园是村后的那片小树林。不必说高大的杨树,繁茂的柳树,飘香的桂花树,火红的枫树;也不必说鸟儿在枝头欢唱,松鼠在树枝间跳跃,野兔在草丛中奔跑。单是那一片小小的草地,就有无尽的欢乐。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偶尔还能发现几个蘑菇,像一把把小伞,可爱极了。
- 解析:按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方法,先列举多种树木,再突出草地的乐趣。
15. (略)
- 解析:“我的读书生活”这篇作文需要根据个人的读书经历和感受来写,答案因人而异,无法给出统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