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春》讨论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春》讨论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1: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深入研读文本,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 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品味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力。
2.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景的层次,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2.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写景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联想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3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2. 教师明确:文章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绘春部分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精读赏析(20 分钟)
1. 春草图
- 请学生朗读“春草图”相关段落(第 3 自然段)。
- 提问: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从草的情态(“偷偷地”“钻”)、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色泽(“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等方面描写春草;运用了拟人(“偷偷地”“钻”)和排比(“嫩嫩的,绿绿的”)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嫩绿可爱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 春花图
- 学生默读“春花图”段落(第 4 自然段)。
- 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春花的?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树上的花写到花下的蜜蜂、蝴蝶,从高到低描写;运用了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嗅觉(“花里带着甜味儿”)描写,全方位展现了春花的多、艳、甜。
- 赏析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花争春斗艳的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绚丽。
3. 春风图
- 指名学生朗读“春风图”(第 5 自然段)。
- 提问:这段文字从哪些角度描写春风?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等角度描写春风,将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4. 春雨图
- 学生自由朗读“春雨图”(第 6 自然段)。
- 讨论: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 教师明确:春雨的特点是细密、轻盈、绵长。作者通过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和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通过“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侧面烘托了春雨的滋润;通过“安静而和平的夜”“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等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5. 迎春图
- 学生齐读“迎春图”(第 7 自然段)。
- 思考: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 教师点拨:人们在春天里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表现了人们在春天里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探究情感(7 分钟)
1. 提问:作者在描绘春天的景象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写作指导(10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等)。
2. 布置小练笔:运用所学的写景方法,描写一个季节的景色,150 - 200 字左右。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1.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小练笔,教师进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这节课我们深入赏析了《春》这篇文章,感受了它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学以致用,描绘出美丽的自然风光。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小练笔的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2. 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等,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