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2:0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在以前中国是黑暗的
统治者们昏庸无能
社会到处民不聊生,人民麻木不仁、封建迷信
《朝花夕拾》
著·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主要功绩: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鲁迅的小说不仅是小说,也是诗,它以平凡的社会生活为题材,整体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鲁迅的作品有哪些?
鲁迅的代表作是二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受国民所推崇;在散文方面,《热风》、《坟》、《华盖集》均有神来之笔;另有一部散文诗《野草》,其价值也不亚於小说集。
鲁迅的小说创作,辑录集成两本小说集:《呐喊》和《旁徨》。前集包括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
后集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 〈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和〈离婚〉。
这25篇短篇小说分别於1918年至1925年发表。 以「思想的深沉」、「心理描写的深刻」和「主题格式的新颖」、「词锋的犀利」,却震动了整个文坛,在赞誉和毁谤夹杂中,奠下了「新文学」的诞生。
鲁迅的名言:
1.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难怪毛泽东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现在认识了我们的鲁迅先生,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世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
1、《朝花夕拾》在文体上别有创意,小说笔法与随笔韵致交融在一起,行文别是一番境地。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
2、《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作者每每把回忆往事与抨击时弊结合起来,笔锋犀利,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战斗风格。
——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柳斌杰
人物介绍:
《狗·猫·鼠》
从母亲的鸟儿被猫吃掉,“我”的隐鼠被猫害死写起。
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出了对反动文人的厌恶以及讽刺。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因为自己心爱的小隐鼠被长妈妈踩死,心中生气,长妈妈却买给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阿长与<山海经>》表现出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封建迷信的特点。同时也暗含了“我“的感情变化:
她的确有伟大的神力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通过写作者在奥要去看五猖会时却被迫背书,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无常》将活无常与死无常形成对比,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现了活无常的可爱公正,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揭露了“真正的裁决在阴间”的悲惨现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通过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和在百草园中的玩耍,表现出了“我”童年时的美好快乐
《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她让我去偷母亲的化妆品卖钱,后面又大肆宣扬我偷母亲的化妆品;对自己的孩子百般的照顾,一个劲地想害我们;给我看小黄书,思想十分龌龊。
《藤野先生》,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不拘小节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范爱农》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