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04课
礼
记
《大学之道》
祭脱之
旌鸿之説軍也 事
説 嘉 脂 也 此 於 别 躁
第二单元
梓
1.了解曾子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 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
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 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 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 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 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 《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 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 成 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2.曾子轶事——啮指痛心
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敬。 (家贫,经 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 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 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
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 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 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 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 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后人也以诗 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 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3.了解曾子思想
·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 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
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 人为贵
《曾子 ·大孝》说:“天之所生,地 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 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
经》)。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 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 是能动的改造自然。发现并重视人的作 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我知做划亦古有陶六考联电有朕 之者上大笃文釜上年日稳古序五简 威y古古上王瓶古始伯因者孝设上 云 帝 故 中 种 是 年 单 真 王及不射士古神典天由陶肯起當属 之乎同也冠孔展所子古日稱及及朴 世仁地大配子泻荒之人获之可自略 则義此古云写中不稱复言放以解5 此既云亦大下古同故惠帝教其義 上有上上古古若素者君可亮人指日 古以古古冠君易股日臣底命而茶自上 自语者布三师比北谷电比此业 市子带各生带伏云之郊亦先0文淤本 以言以有共则中所皇云定朕今序敷 上之止所皮五寓古傅二朕禹者此末。 也仁也到开帝上未日十皇日我初儿正
纂
聚
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
详,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 丘市民权县),生于梁国睢阳县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 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 其为“小戴”。又曾选集古代各 种礼仪的主要论述,编成《小戴 礼记》即今本《礼记》。
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
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 十 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
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 人生观)、 教育思想 (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
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 (如以教化 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 如 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
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議 不 萬 七 代 非 教 前 禮 缝 同 世 篇 指 精 之 聖 記
有 ? 十 儒 不 能 儀 大
番
節千 世
固 祖 驳 千 十 四 孰 立
純属检
邃儀其三
氏
雖
載
收鄭
嘉慶十年冬至瑟版
禮記
寜化伊蔽题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
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 “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 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
《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
“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 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 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有重要影响。
基四先詳故遭莫 有帐?宀荒軆x大
水 表 阴 .
复 覆
簸芪範鬻蹇靠学
固祖驳千十四孰立
禮 記
一帧礼记誉千秋
識不萬七代非数前禮
续 同 世 篇 損 精 之 聖 記
大 T
寜化伊羲题
嘉慶十年冬至瑟版
遣 經 起四十
心 衍
天 厅
亦 是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
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 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 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 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
《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 以后, 《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 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产作 俩地焉 而 初
则 论 篇 学
庶 孟学 入 明 乎 次次 德 明 其
德
在
而 美
后 民
在
为 掌 次 第 着, 踪 雅
北施之存,
而《论》《墨》次之 指 重 量
;则此千其不是妻
第 一 日
大 等 之 道 在 明 明 他 在 亲 民 , 在 上 于
善 即 止 而 后 有 定 石 帝 她 中
四 書 病 溃 日 着 大 事 二
大 学 音
植 子 日 : 大 录 氏之进书,6
材 学 入 德 之 门 也 于今即见害
水
子 如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 (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 (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 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 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 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 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 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则 庶 乎 其 美
明 明 德在 民在 而后
入子如音 德
二
大学
植 子 日 : 『 大 学
不 氏 之 进 各, 6
材 学 入 德 之 门 也
于 今 丁 见 查
人 为 学 止 第 青 称 髓
而
论 篇 孟学
次次
北第之在,
《论》《星》次之
学指下由是而学
; 常 此 十 其 不 是 矣
子 程
初学
第 一 日
大 学 之 道 , 在 明 明 他 在 亲 民 , 在 上 于
产作 俩地焉
四省端黄目大大事
文化常识:古代学制
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 别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 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 和文化基础知识,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 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
小学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
1.博学。
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朱子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
应 对 、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 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之道。此文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释 题
读它
书读 自遍 其义 自 见
任务一疏通大意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 在亲民③,在止④于至善。
①大学:“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之道:是指大学或成就大人之学的途径和方法。
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即发扬、弘扬。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③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德行,引领我们抵达人生美好的境界。
④止:达到。
知止⑤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⑥;静而后能安⑦;安而后
能虑⑧;虑而后能得⑨。
⑤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⑥静:心不妄动。 ⑦安:性情安和。
⑧虑:思虑精详。 ⑨得:处事合宜。
止,就是所应当停止的地方,即至善之所在。知之, 则志有定向。静,指心不妄动。安,即所处而安。
虑,是处事精详。得,即得其所止。——朱熹
物有本末⑩,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⑩本末:原义指树根和树梢,引申为始末、主次义。
译文:天地万物都有根本有枝末,任何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确了它 们的先后顺序,那么就接近“道”的真谛了。
万物有理,四时有序
③诚:使动用法,使……诚实 ④格物:推究事物之理。一说是摒除物欲。
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 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 其德而增人之怨。——《程氏遗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①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②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③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 恶
致修
知身
①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②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 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研究万事万物所表现的形态,认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就可获得新的 知识,增长智慧。在智慧的引领下,反观自身,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我 们自己,使内心意念真诚。内心怀着对万物的感念与诚笃,从而使我们对待 客观的事物时,能够树立并保持不偏不倚的中正心态。内心固守中正诚敬,
就有了修养品行的基础。有了自身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整治好自己的家族。 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使 得天下太平。
心正病不侵,正心则国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⑤,壹 是⑥皆以修身为本。
⑤庶人:平民百姓。
⑥壹是:一概、都是、全部。
译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任务二理清思路
美好的德行
使天下人去旧更新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大 学 三纵 领
明德
新民
至善
1. 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 为什么先要明确目标呢
探究事物原理
获得知识
使心意诚实
端正内心
修养自身
整治家庭
治理国家
使天下归于太平
内修
枢纽
外治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大 学八 条 目
2.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河南大学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
河南理工大学
明德任责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任务三合作探究
活动1:本文阐述了什么道理 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作 用
(1)本文第一段阐明“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 “能得”是结果。这告诉人们 要明白每件事物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段从明德修身和治国理政方面层层推进,最终推到人要学习并掌握 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知识建 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己的品性,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也是关键。本文阐述的是“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将“大学之道”阐述 得非常透彻。
(2)本文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打通
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 想主义色彩。这一思想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 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活动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文章首先提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然后提出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浑然一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活动3:“文章使用了顶真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顶真的使用,使文章逻辑更加严密。《大学之道》属于议论
文,说理时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使逻辑推理性强,论证条理 清晰,表达周密准确。如文章在阐述治国平天下与修身正心之 理时,先连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从“天下”“国”“家”到
“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由社会治理到 个人修养,层层深入、句句推进、环环相扣,周详严密地论证 了深刻的治国之理。句与句首尾蝉联,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不 容置疑的说理气势。
诚 意
修 身
正 心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如恶 (wù) 恶 ( è ) 臭(xiù), 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 (qiè)。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ǎn)然,掩其不善,而著 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恶恶臭: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
2..好好色:好,喜好;好色,美色。
3.谦:通“懒” (qiè), 满足。
4.厌然: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样子。
下面的材料是《大学》一书中关于论述“诚意”“正心”的文字,反复 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诚意”和“正心”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请记住: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无形的名片,它虽然不能 装进口袋里,却能够展现在脸庞上,流淌在语言间,体 现在行动中。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透露出你深 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人生境界。
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 慵 (zhì), 则不得 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 (hào) 乐(yào), 则不 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 身有所忿嚏: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内心。忿慵:愤怒。
2. 好乐:爱好,喜爱。
下面的材料是《大学》一书中关于论述“诚意”“正心”的文字,反复 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谈谈怎样才能做到“诚意”和“正心”
小结
《大学之道》提出“三纲”“八目”,强调修身是根本, 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修养的 一致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 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 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 密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歧 视他人,人不与之立异。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个人、家族、 民族、国家、天下并无具体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连接。
【文本特色】
( 1)大量凝练而意蕴深刻的语句,使文章呈现出深邃隽永的审美特征。
本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语凝练,言简义丰。这些凝练而意蕴深刻 的语句是博学的儒者对思想加工锤炼的精神产品,也是他们艺术思维的 智慧结晶。
(2)顶真的使用,使文章逻辑更加严密。
《大学之道》属于议论文,说理时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使逻辑推理 性强,论证条理清渐,表达周密准确。如文章在阐述治国平天下与修身 正心之理时,先连用顶真的修辞手法,从“天下”“国”“家”到“修 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由社会治理到个人修养,层 层深入、句句推进、环环相扣,周详严密地论证了深刻的治国之理。句 与句首尾蝉联,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不容置疑的说理气势。
【理解性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 。”
【答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 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答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答案】致知在格物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 由 己 及 人 , 达 到 天 下 太 平 的 句 子 是 :
1I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11 1I
【答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