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大学之道》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大学之道》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6: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大学之道
——《礼记》
古典雅致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 等重要文言知识;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修身养性”的重
要性,增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
1.了解曾子
曾子(前505年一前435年),姒姓,曾氏,
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春秋末年思想家, 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 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 “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 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 《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 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 ”, 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2.曾子轶事——啮指痛心
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 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 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 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
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 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 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 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 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后人也以诗 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 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3.了解曾子思想
·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
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 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 人为贵
《曾子 · 大孝》说:“天之所生,地 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 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
经》)。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 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 是能动的改造自然。发现并重视人的作 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聚 水
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
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 民权县),生于梁国睢阳县(今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 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 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 “小戴”。又曾选集古代各种礼 仪的主要论述,编成《小戴礼记》 即今本《礼记》。
一帧礼记誉千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
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
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 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 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 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
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 (如以教化 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 ( 如 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 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题 術 莫 立
有帐?宀荒軆x大
他未七表可真三於
易篇章得关百
復也文學矣同儀聖
載氏純篇禮節千世
固租聚千十四孰立
不慕七代非教前禮


不言之庸地威後
收郭雖邃儀其三垂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
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 “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 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
《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
“经 ”,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 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 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有重要影响。
識不萬七代非教前禮
职 部
孔然道戴益神素率 之之四藏術莫立序
一 级 之 先 标
帐?宀荒芏泶?
郫 家集稽其三震
戴氏施篇子善 固祖驳干十四孰立
1
1
禮 記
一帧礼记誉千秋
嘉慶十年冬至瑟版
他未七表可真三於
寜化伊秉绶题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
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 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 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 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宋、元 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 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而 初 多
论 篇 学 程
孟学 入 子 如 次次 德
書 通 谈 目 巢 大 學
大学 音
为学次第青
北第之存,
而 《 论 》 《 是 》
学者由是面学
;则去十其不是妻
则 庶 乎 其 美
明 明 德 在 民 在
第 一 日
大 学 之 道 : 在 明 明 德 在 亲 民 在 止
产作 俩地焉
而 后
氏之进书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 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 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 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
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 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 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 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
产作 俩地焉 而
则 论 篇 庶 孟学
平 次次 其

北第之存,
帝《论》《星》次之 学青心由是面学
; 则 长 千 其 不 是 矣
第 一 日
大 学 之 清 , 在 明 明 他 在 意 民 在 上 于
明 近

在 而
后 民

初 学 入 德
人 为 学 次 第 青


子如音
大学
值 子 的 :
氏之禮等,
利 学 入 德 之 门 也
四 書 额 渍 目 幕 大 事 二

文化常识:古代学制
古代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 别学习不同的东西。小学阶段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 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 和文化基础知 识 ,大学阶段则教学生穷理、正心、修己、 治人之道,即学习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参与国家政治。
小学
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
大学
1.博学。
2.“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朱子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
应 对 、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 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 修己、治人之道。此文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释 题
第一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的
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 立新、去恶向善。
止:达到
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 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近:动词,接近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 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明德 美好的德行
新民 使天下人去旧更新 至善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大 学 三 纲 领
1. 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 为什么先要明确目标呢
第二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 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 : 使 … … 整 齐 有 序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 整齐有序。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 : 修 养
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 身的品性。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端正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使……真诚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获得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 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 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 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庶人:平民百姓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 品性作为根本。
探究事物原理
获得知识
使心意诚实
端正内心
修养自身
整治家庭
治理国家
使天下归于太平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大 学 八 条 目
2.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
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指出具体步骤。 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骤,即“八目”。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 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 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 下联系密切。
小 结

物格德明
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你
厦门大学 河南大学
能猜出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
香港大学
东南大学
拓展探究
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
“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个人利益。
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读书人道德修养 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
认同观点
《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 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 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以及 在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 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天下平”,即承 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
大学之道
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 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 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刘海洋向 狗熊泼硫酸、复旦研究生林森浩给室友投毒、北大学霸 吴谢宇弑母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
失家国情怀。
在《大学》这类传统典籍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 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 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仅能构建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 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
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为唯一的考量。
随堂测试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66 92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 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66 9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致知在格物
66
随堂测试
1 、《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
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2、《大学之道》中,用“_ ”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 境界。
3、《大学之道》中,用“__ ”两句指出本末始 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1、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在止于至善。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随堂测试
1、《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 ,修身的前提条件是“ ”。
2、《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 句是_
1、先修其身,先正其心。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92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