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2: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课前导入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词坛奇女,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了解作者生平际遇,理解词作背后的愁因。
3、学习李清照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手法,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4、品味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内涵,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浸染,提升文化品位。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辑本。
“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作者简介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31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29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染病逝世,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词人尝尽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这首《声声慢》。
题目解读
声声慢,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
代表作品: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
声声慢
声声慢
文学常识—易安体、婉约派
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易安体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派
文学常识—闺怨词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课文研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 )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zhà
à
huán
zhǎn
cuì
声声慢
整体感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乍暖还寒时候”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这次第
朗读作品,你认为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词人情感?
整体感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七组叠字的运用,被历代评论家称为妙句。妙在何处?
连用7组叠词,强化感情
1.形式上,具有节奏感、音乐美,增强语气。
2.(本文)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神态
环境
心情
寻觅无果,若有所失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悲愁哀伤
整体感知
形式大致分为六种:
AA式:(单字重叠)“青青”“悠悠”“呦呦”“明明”“暧暧”“依依”
ABAB式:(两字重叠) “火红火红”
ABB式:(三字后重叠) “亮晶晶”
AAB式:(三字前重叠) “咕咕叫”
AABB式 : “干干净净”
A里(头)AB式 :“糊里糊涂”“呆头呆脑”
叠词,一般指的是含有重叠字的词。
整体感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抓住小草情态,仿佛感受到了草调皮可爱的情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丰富地抒发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让语言更加富有韵律。
叠词的作用
1.使描述对象形象化
2.使情感抒发丰富化
3.使语言表达韵律化
整体感知
叠词的运用
1. 摹声音 有身临其境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
2. 着颜色 凸现出色泽韵致。“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3. 绘形体 使形象具体鲜明。“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4. 写动作 增强语言的动感。“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5. 传感觉 表达微妙的内心。“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从声调上来看:
凄凄惨惨戚戚(平平仄仄平平)
音调经历了升、降、升、降、升的起伏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仿佛女主人公一边寻觅,一边低声细雨,自泣自诉,具有一种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音乐美,契合诗歌的情感基调。
寻寻觅觅(平平仄仄)
冷冷清清(仄仄平平)
整体感知
怎样入愁
围绕“愁”,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急风
淡酒
细雨
北雁
黄花
梧桐
整体感知
2
3
4
请同学们试着给诗中每幅画面拟个名字,在品读意象中感受意境。
1
秋雁南飞图
雨打梧桐图
黄花憔悴图
淡酒急风图
整体感知
2
3
4
请同学们试着给诗中每幅画面拟个名字,在品读意象中感受意境。
1
秋雁南飞图
雨打梧桐图
黄花憔悴图
淡酒急风图
整体感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淡酒急风图
整体感知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渲染愁情。
为何用“急”字?
一个“急”字给人以迅猛、寒冷之感,风之急可见身之冷、心之凄,渲染愁情。
整体感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离情别恨的寄托。
思念音信的企盼。
如何理解“却是旧时相识”?
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作者从北方避难南方,便有似曾相识之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时的大雁带来的是甜蜜的回忆,相逢的希望,同是大雁飞过,这次想起的却是逝去的丈夫,以及陷入敌手难以再回的故国,大雁来年可飞回北方,诗人却只能漂泊南方。
整体感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孤独愁情的寄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西厢记》
整体感知
黄花憔悴图
“黄花”既是憔悴无人怜惜的菊花,也是作者自喻,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整体感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一叶知秋,梧桐是哀愁的象征;秋雨绵绵,落在叶上,打在心上,雨也是哀伤、愁思的象征。绵绵的细雨就像词人细细密密的愁思,无穷无尽。
这几句渲染了满目凄凉、满耳苦雨声的凄苦的气氛。恰好和词人孤苦凄凉的心情融为一体。
整体感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细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整体感知

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愁情太重
渲染愁情
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憔悴的容颜
牵愁惹恨
愁思(丝)的象征
整体感知
意象
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多个
从单一
整体感知
处处生愁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物物助愁
景景牵愁
一个“愁”的世界!
整体感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个女子,倚靠在窗前,等待着一个永远回不来的人。一个“守”字和“独自”一词,活画出一个发愣闷坐失意人的形象,突出词人度日如年的凄戚心情。“独自怎生得黑”,不知道怎样捱过一天(凄凉,空虚,悲愁,痛苦)......
整体感知
守窗的结果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连下叠字无迹,能手。“黑”字妙绝。
——明 陆云龙《词菁》卷二
乍暖还寒
整日守窗
盼故人归
独自怎生得黑
失魂落魄、孤寂落寞的孀居浓愁
整体感知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愁——亡国之恨
家愁——沦落之苦
情愁——孀居之悲
此句妙在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为何而愁
整体感知

如何入愁
怎样写愁
为何而愁
巧用叠词,奠定基调
选用意象,借景抒情
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流离之苦
整体感知
声声慢
总结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课后小练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般自称用名,称人以字。称字时一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称周瑜为“公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称孙权为“孙仲谋”。
B.怀古诗中有时诗人所到处确为旧地,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京口北固亭;有时却不一定是原古迹,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所写的并不是三国赤壁之战处。
C.词有词牌,即词的曲调;也有词题,关乎词的内容。有的词牌与词题是固定搭配,如永遇乐、念奴娇后面都跟着词题;有的词只有词牌,没有词题,如声声慢。
D.宋词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豪放派风格雄豪奔放,例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婉约派风格清丽婉媚,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1.答案:C
解析:“词牌与词题是固定搭配”错误。词牌是固定的,但是词题由内容而定,所以词牌与词题不是固定搭配的。
C
课后小练
2.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答案:D
解析:A.诗人在黄昏时“东篱把酒”,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情感婉转含蓄,是婉约风格。B.诗人的愁情太重,害怕“双溪詐猛舟”都载不动自己绵绵不断的愁绪,是婉约风格。C.诗人选取“细雨”“梧桐”的意象,细雨滴打梧桐,缠缠绵绵,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情,是婉约风格。D.诗句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诗人笔下的景象恢弘雄放,是豪放风格。故选:D。
D
课后小练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B.除《声声慢》以外,李清照还有《醉花阴》传世,这两首都是词人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C.宋代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
D.李清照处于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
3.答案:B
解析:《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早年的作品。
B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