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既然缺乏有效的中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这是)一个绝非用“黑暗”可以概括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上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
——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
你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一、政权更迭
吴
建 立 者:孙权
都 城:建业
起止时间:222-280
蜀汉
建 立 者:刘备
都 城:成都
起止时间:221-263
魏
建 立 者:曹丕
都 城:洛阳
起止时间:220-265
1.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标志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易错提醒】三国代替东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不是历史的倒退
(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
(2)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
西晋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呢?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即肉汤)?”——《晋书·惠帝纪》
晋武帝
晋惠帝
晋怀帝
晋愍帝
“太康之治”
“永嘉之乱”
316年,西晋亡国
“八王之乱”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并逐渐主导了局势
◎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2.西晋的短暂统一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
376年,前秦(氐族)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欲灭东晋,统一中国。结果,东晋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东晋与十六国
【情境探究】阅读材料,概述其反映了东晋政治怎样的特点?原因何在?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宠礼》
政治特点:士族专权、皇权垂拱
历史原因: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
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阶层的支持,士族阶层是其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南朝
北朝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奠定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的基础。
●北魏到西魏、东魏再到北齐、北周史称“北朝”。
●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了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5.南朝与北朝
阶段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情境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以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魏晋南北朝史》
·人口: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社会: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地理:江南雨量丰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二、江南开发
1.原因
2.表现: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人口增加,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饶,经济富庶。
东晋“织成履”
(灌钢法)
3.影响: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经过隋唐五代,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秦汉
魏晋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
——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画像砖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含义
◎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向中原迁徙。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东汉灭亡后,汉民族仅剩下约一千万人。董卓的军队主要来自羌族;曹操的部队有大量乌桓骑射;晋文帝司马昭归附的胡人达八百七十万。
◎东鲜卑自称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少数民族内迁
战争混居
文化认同
(客观)气候变化
2.民族交融——原因
◎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入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
“晋归义羌侯”印
▲
3.民族交融——表现
(1)三国时期:蜀、吴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2)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东晋:在江南开发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4)北方十六国:胡汉交融
【情境探究】比较两张地图,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
·在统治中心和地域大体一致的前提下,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
(5)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迁都洛阳
改籍贯、
穿汉服、
说汉话、
改汉姓、
鼓励通婚
内容:
孝文帝改革——影响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进步性:
局限性:
【史料思考】阅读下列史料和教材中《魏书·高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①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②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
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江南开发的原因
江南开发的表现
促进民族交融的因素
民族交融的表现
“五胡内迁”
“胡汉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2024·甘肃适应性测试)《隋书·经籍志》载,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对“借书于齐”解读正确的是( )
A. 南北朝间文化交流加强 B. 孝文帝的儒学修养深厚
C. 北魏倾慕南朝萧齐玄学 D. 文化融合奠定统一基础
A
2.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为了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 )
A.缓和了两晋社会的主要矛盾 B.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促使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 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B
3.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庶族的阶级划分森严。《文苑英华》记载:“今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为之伍。”《宋书》中又载:“士庶之际,实自天隔。”与之相关的是,当时( )
A.阶级矛盾不断被激化 B.统治阶级内部严重分化
C.政权长期被门阀把持 D.皇权受士族支持而强化
C
4.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尊高皇帝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为三祖,又尊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为五宗。刘渊此举( )
A.根本目的是促进汉匈民族交融
B.促进全国短暂统一局面的出现
C.说明匈奴族汉化得以基本完成
D.反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D
5.六朝一般是指“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唐朝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一书记载了这六个朝代,故而得名。六朝共同点是( )
A.少数民族内迁政权 B.处于北方建都洛阳
C.相对安定统一北方 D.处于南方建都建康
D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