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的白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我的白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2 15: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秋七上语文新增篇目同步练习(四)
新增第五单元第18课
18 我的白鸽 陈忠实
一、基础巩固练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注音。
颤动( ) 蜕变( ) 胆怯( ) 翱翔(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傍晚,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
(2)直到乡村的早饭已过,仍然不见白鸽回归,我的心里竟然是惶惶不安。
(3)我总是没遍没数儿地跑到后院里,轻轻地撒上一把玉米粒儿。
3.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并评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
(2)两只白鸽先后停止了扇动着的翅膀,做出一种平行滑动的姿态,恰如两张洁白的纸页飘悠在蓝天上。( )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5.文中对纸箱中的小白鸽一丑一美的两种形象的描摹,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
(2)
6.“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7.生命与生命相遇,常常会创造出美好的世界。两月相处,四鸽齐飞,人生与鸟性的美好或许深深地感染着你。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蚕儿
陈忠实
①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②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③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④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⑤“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⑥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⑦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醮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⑧“怎么弄破的?”他问。
⑨“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⑩“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8.请以“蚕”为线索,补充学生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主要事件。
①“我”因爬树采桑叶养蚕而受伤,老师为“我”上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多年后,“我”把珍藏多年的丝片送给他,老师十分感动。
9.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10.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文末写蒋老师“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了”。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勃勃生机,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
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其目的无非是说明他们间共同的语言不多,只是兄弟之情还非常浓烈。
C.父亲去世后,只留下的这棵树,它已经成为“我”心灵感应的象征,看到这棵树,“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和烦恼。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遗憾之情。
1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4.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
15.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四、专题学习活动
16.七(2)班开展了“动物,我们的朋友”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宣传
(1)为了增强同学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学校宣传部要在校园里悬挂一些条幅,请你帮忙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活动二:参与
(2)“成语与动物”的环节中,请你写出有关鸟的两个成语和一条谚语。
活动三:建议
(3)现在,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的急剧变化,使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请你提出三条有利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
五、小作文
17.请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家禽,例如:鸡、鸭、鹅、鸽子等等,写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喜欢它们的原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200字以上。
18 我的白鸽参考答案
1.chàn tuì qiè áo
2.(1)这里指白鸽以优美的姿态站立在屋脊上。
(2)这里指作者对老白鸽迟迟不归的担心。
(3)这里指作者反复地跑去给白鸽喂食。
3.动词有“飞落”“跳弹”“挤着抢着”“啄食”。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喂食时鸽子啄食的情景;表现了鸽子对“我”的信赖,及“我”与鸽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4.(1)拟人 (2)比喻
5.(1)围绕“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切地期盼蜕变和成长。生命的本真之美教我心灵震颤,甚至畏怯”回答即可。
(2)围绕“有爱心、敬畏生命、欣赏美、追求美好”回答即可。
6.围绕“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的陶醉;看到小白鸽第一次飞上天空时的激动心情;对生命成长的感叹;对我养的小白鸽能够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回答即可。
7.恰当运用修辞方法,描述出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谈出感悟即可。
示例:如:喂养了三年、丢失了三个月的小花猫,满身伤痕、狼狈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被它的忠诚与所遭遇的灾难所震撼,我把它紧紧抱在怀时,像得到了一个
无价的宝贝。
8.②在得知“我”养蚕的原因后,老师与“我们”一起养蚕。③“蚕儿”长大吐丝,老师期待与“我们”一起制作丝片。
9.修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蚕儿吐丝时的色泽、情态。突出蚕儿的可爱,表现了师生看到共同养蚕的劳动成果时的喜悦心情。
用词:运用“爬”“扬着”“摇来摆去”等动词,准确细致地刻画出蚕儿吐丝时情态。突出蚕儿的可爱,表现了师生看到共同养蚕的劳动成果时的喜悦心情。
10.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使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蒋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1.①回想当年在山村任教的经历,既有获得肯定的快乐,也有受到非议的痛苦。②当年探索、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却未能成功,而感到无奈、感伤和遗憾。③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能够从事教育工作,并践行自己当年的教育理念而感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2.B 【解析】不是闲笔,写这一情景,是要表明兄弟间的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
13.①实写蜂鸣的祥和轻柔以及清新的花香;②暗含着作者老家村庄具有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乡味,没有“官商”、没有“肥瘦”的“浮尘”;③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和对父亲赞美之情。
14.①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②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③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
15.观点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①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纯朴。②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补贴家用。③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沉的爱。
16.(1)(示例)①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②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
(2)(示例)①成语:笨鸟先飞、百鸟朝凤。
②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3)(示例加强相关方面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建立自然保护区。
17.【思路点拨】选择一种动物,先观察它的外形,在观察时先看整体印象,抓住它最让人感兴趣,最与众不同之处,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其他部位。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了解它的习性。可从动物吃食、休息、嬉戏、繁殖等方面选择1—2点进行重点观察。动物在各种情况下活动是不一样的,要抓住短暂时间内发生的情况,去分步观察,才能做到观察仔细。能把自己贯察、了解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写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注意一定要抓小动物的特征来写。
【范文】 鸽子
鸽子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它是一只用来传达重要信息的鸽子。鸽子可分为两种,即家鸽和野鸽。家鸽是被人类关在笼子里,而野鸽是自由自在的,漫无边际的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
鸽子的重要辅助器——羽毛是让他能在天空中飞翔。鸽子的羽毛略带淡淡的灰色,看起来像是白中带灰的颜色。鸽子的腹部是白色的,让我们能容易分辨鸽子的羽毛和腹部。鸽子的头部略呈球形。此外,鸽子的嘴巴很短,以方便觅食。
不仅如此,鸽子的视觉特别敏锐。虽然它的视力不必老鹰好,可是他可以远距离发现敌人。他的那双敏锐的眼睛,就像是“干里眼”,什么动物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也能在飞行的鸽子中认出配偶。
鸽子的栖息地是在岩缝里和高大的建筑物上。鸽子的食物是果实和种子,所以我们会在果园和菜园里发现它。
鸽子每次产卵两粒。雌鸽和雄鸽会轮流照顾卵,以保护卵。此外,鸽子的翅膀强而有力,所以古代人才会重用它,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长途飞行,且不必休息,他的体力犹如被注射不会累的疫苗,飞很久也不会累。
鸽子啊鸽子,你这样美,又是人类的好朋友,怎么不让我赞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