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变局”之下如何救亡图存?
通过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及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认识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让我们一起 吧!
进
走
课
堂
戊戌维新运动——序幕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1897年)
◎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议和,
……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情境探究】阅读材料及教材,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
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康梁维新思想
③公车上书,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拉开序幕
公车上书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
戊戌维新运动——序幕
【历史纵横】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康有为宣传变法为何要从孔子和经学入手?简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及传播?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
提示 特点:托古改制,传统的儒家经典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理解:托古改制更具合理性,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借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反映当时守旧势力仍然强大,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1)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2.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
朕……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2)内容:(除“旧”布“新”)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2.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未闻有各国变法而未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3)结果:
①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临朝训政;
②康、梁出逃;“戊戌六君子”;
③改革措施全部废止(京师大学堂除外)。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2.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
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3.影响
材料一 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倡……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发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十二款,提倡著书立说,奖励科技发明……并给予十年、三十年和五十年专利权。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纪念维新变法100周年》
据材料评价维新变法运动。
兴办京师大学堂,推动教育近代化;鼓励科技发明,有利于推动近代科技发展,有利于近代工业进步。
【史料思考】
材料一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 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 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据材料和所学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脱离群众,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强大
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4.失败原因
没有严密的组织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将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直接原因:在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激起民愤。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2.经过
进步性
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对动员各阶层人士参加反侵略斗争起积极的作用。
局限性
“扶清”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带有迷信等色彩,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一面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启示:理性爱国
3.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4.口号:“扶清灭洋”
5.义和团运动的结局:失败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1)进步性:
①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2)局限性:
①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弱点;
②无法阻止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
7.失败原因:
(1)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6.评价
◎瓦德西:“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谓“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日]佐原笃介《八国联军志》
2.概况:
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抵抗,退回天津。6月中旬后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1)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瓜分中国。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做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逃亡途中,宣布王奕劻和李鸿章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出逃照片
2.概况:
八国联军的暴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 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核心概念】东南互保
影响:①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下降)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②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中国东南地区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
③东南互保后,清朝地方自治运动从该地区开始(东南地区由此开始处于半自治状态);
④东南互保主体地区成为日后反清、反北洋政府的主体地区(如1911年辛亥革命中,东南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
东南互保
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
惩办“首祸诸臣”
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白银约9.82亿两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等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前所未有的耻辱中,中华民族进入到了20世纪。我们继续沉沦?还是毅然奋起?
4.影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
“洋务梦”
“立宪梦”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1.(2024·甘肃适应性测试)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 “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 )
A. 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 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
C. 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 D. 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
C
2.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A
3.有学者指出,尽管维新变法运动中的思想激荡之势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但他对国家富强的广泛要求,呈现出一种激进的倾向,打击了传统政治秩序的思想基础。这显示出维新思想( )
A.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B.具有思想启蒙的特征
C.因激进而难以被接受 D.打破了传统政治秩序
B
4.“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 )
A.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促使清政府土崩瓦解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础
B
5.中国近代某场战争进程中,李鸿章等南方四大总督向列国提出“自保疆土,长江及苏杭内地的外国人生命财产,由各督抚承诺保护,上海租界的中外商民生命财产,则由各国共同保护”的方案,经过对各国公使的游说,最终达成妥协。这场战争后( )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向公开勾结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在为事业奋斗的征途上,拄着双拐的人虽然步履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奋发不息的心则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巅的。